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早,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临床症状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93±4.65)h,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3.69±4.58)h,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3次,疗程4 d。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光明中医》2023,(1):88-90
目的 分析小儿外感发热选择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6 h、24 h、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方案进行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机体温度,继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合并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AURI合并高热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n=60)接受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退热后上升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AURI合并高热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挟滞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统计2组患儿症状消失比例、退热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比较总体疗效的差异;观察2种药物对血常规及TNF—α及IL-6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2组白细胞计数复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上腹部疼痛、恶心3例,面部皮肤红疹1例,疗程结束后即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为该药可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3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均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加用连花清瘟颗粒。评估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开始下降、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以及肺啰音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SAA、sIL-2R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FN-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A、sIL-2R、IFN-γ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对照组为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明显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改善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 d,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观察组2. 22%(1/45)与对照组6. 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体温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周期均为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白小莉 《新中医》2015,47(7):209-2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A组51例患儿单独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B组52例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而C组55例患儿则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以及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儿相关症状的消退时间,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感染率。结果:C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皮疹、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B组2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73%,高于A组、B组的74.51%、82.69%;而C组的并发感染率仅为1.82%,低于A、B组的15.69%、5.7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良好,并发感染率低,其中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XiaoerChiqiaoQingreGranuel)对比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2009年至2019年7月。2名研究者采用NoteExpress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共1 25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退热疗效总有效率[RR=1.25,95%CI(1.18,1.32,P0.000 01]、完全退热时间[MD=-19.58,95%CI(-20.6,-18.55),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MD=-27.36,95%CI(-34.49,-20.23)]、咽痛消失时间[MD=-29.24,95%CI(-33.39,-25.09),P0.000 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该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颗粒,但受文献数量和质量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严谨的RCT论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121例,细菌感染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的差异。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75例,西药组给予抗病毒、抗菌制剂治疗,中药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组,PA水平显著低于其余2组。中药组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西药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改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结论血清hs-CRP、PA和IL-6可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更为显著地降低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感风热证)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