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泻黄散是钱乙《小和药证直决》的一张名方,是方由藿香、防风、山栀、生石膏、甘草所组成。药仅五味,但配伍严谨,升降结合,动静相配,充分体现了钱氏制方特点,临床用于脾胃伏  相似文献   
3.
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羚角钩藤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周永霞  陈可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3-733,767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的疗效.方法将 60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结果 治疗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 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疗效较之单纯西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6月~1984年12月,我们针对小儿喘病的主要原因及病机,采用清肺方治疗了近百例患儿,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长期坚持治疗和随访观察、资料完整的52例,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3岁6例,3~ ~6岁18例,6~ ~7岁13例,7岁以上15例。辨证属痰热型41例,寒热互见型11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4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风化痰平哮方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废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风化痰平哮方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对疗效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IgE、血浆内皮素(ET)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寒哮、热哮分型与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T、IgE、EOS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风化痰平哮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当,有改善实验室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苏枯合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痰湿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诊断标准咳嗽变异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苏桔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丙卡特罗、氯苯那敏及孟鲁斯特钠1:7服,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咳嗽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苏桔合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西药组相当但可明显改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8.
9.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8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外感高热是小儿常见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传变迅速,易动风等特点,我们从1995年上半年起,运用四川宜宾制药厂生产的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8例.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急诊室留现病例,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其中1~3岁12例,2~5岁36例,5~8岁12例,8~12岁8例。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主,体温均在38.5”C以上,其中体温在38.5~39”C有38例.39”C以上有ZO例.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5天。患儿除高热外或伴有流涕、咽痛、咳嗽,或伴有恶寒、身病等表证,…  相似文献   
10.
田×,男,一岁半,于1986年9月15日入院,住院号:76607。其母代诉:一周前发现患儿右眼睑下垂,下午及晚上加重,晨起减轻,视物时需仰视,头颈略向右侧歪斜,口角流涎,纳食减少,夜间汗出。检查:面白少华,烦吵哭闹,头颈向右偏歪40°。毛发稍黄,右眼睑下垂(约较正常下垂3~4mm),视物时头向上抬,左眼正常,右侧口角流涎,四肢活动如常,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淡紫位风关。入院后作新斯的明试验,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证属中气不足,脾阳不振,治宜益气健脾补肾,拟保元汤加味,黄芪、炙甘草、白芍各1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