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德双 《河南中医》2011,31(4):399-40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病例采用自拟消疹汤治疗,日1剂,分2次空腹口服,2周为1个疗程,痊愈后采用自拟平风汤巩固治疗,同时采用针刺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治愈9例,好转2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1.67%.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多发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发作频率之高、瘙痒程度之剧,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虽能缓解一时痛苦,但难以根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特色针法(蜂针、腹针、脐针、头针、火针、自血、埋线、粗针等)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其虽有别于传统针刺,但又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各自针法特点或多种疗法融为一体,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从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特色针法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广泛的思路,使更多慢性荨麻疹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4例和中药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药组疗效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大于中药组。结论针药并用能更好地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4.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5%,综合疗效为9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为75%,综合疗效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组予针药并举,即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联合温针灸;冶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及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25例,以中医辨证分型用药;针药结合组27例,在中药辨证用药基础上,以风池、肺俞、曲池、气海、血海、三阴交为主穴针刺治疗.结果:痊愈率针药结合组为81.48%,中药组为56.1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疗程针药结合组为18.50天,中药组为25.50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程短,疗效优.  相似文献   

8.
李冰 《光明中医》2007,22(4):57-58
数千年来,祖国医学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复方;也可采用单方验方内服或外用;亦可选用针灸或针药配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运用便捷灵活.现有的研究表明,单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的古代认识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古代医家针药并用的经验与认识.通过对古代医家论著文献的梳理,从古代中医针药并用的思想和具体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历代医家对针药并用作为医家必备素质的学术思想极为推崇,在针药并用临床治疗方法模式运用规律以及针药的作用特点效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1年12月,选取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治疗作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综合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和并胆囊结石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很早就有了认识,并提出了治则和方药。本文通过对腧穴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病例收集,分析、总结腧穴热敏灸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岳颖  侯淑萍 《中草药》2022,53(23):7596-760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瘾疹”。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整体论治、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优势。从中药单体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4个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理作用,还从中药复方、中西药联合、针刺、蒙药、穴位埋线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慢性荨麻疹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提供参考。但临床上对于中药作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还需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慢性尿潴留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本病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创立了大量中药方剂和包括针灸疗法在内的特色疗法。针药并用是建立于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挥针灸外治和中药内治各自的优势,在提高慢性尿潴留临床疗效中具有一定价值。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医对慢性尿潴留的认识、针药并用治疗慢性尿潴留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现状,并探讨思考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发现,临床医生对针药并用的临床价值和理论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在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的角度对中医针药并用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提出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针药并用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通过针药并用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分别将患者、疾病、证候、症状及疾病的不同时程作为临床的“干预对象”时针药并用的方式,以期为理性地了解针灸和中药治病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医针药并用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吗啡持续注射所致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7例采用持续注射吗啡患者的副作用的频度及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结果:便秘14例,有效率85.7%;恶心呕吐8例,有效率100%;尿潴留8例,有效率37.5%。结论:中医针药并用可以控制或减轻持续注射吗啡所致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光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研究,从医40余年,对心脑疾病形成诊疗一体、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诊疗体系.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调理,特点为针药气功并用.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心水"范畴.笔者跟从吕教授临症多年,每见其他医院束手、濒于垂危的慢性心衰患者,在吕教授针药并用之下,转危为安,得颐天年.现探讨分析其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身边的痛风患者越来越多,痛风一旦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近5年有关针灸、药物(中药、西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具有明确疗效的临床研究及个案报道共22篇,通过归纳分析发现,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方案颇为丰富且各具特色,主要有针刺、针刺及艾灸、电针、蜂针、火针、水针等不同疗法结合药物内服或者外治,结果表明,针药并用疗效肯定,可优势互补,起到协同作用,且中医特色优势凸显。现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痛风性关节炎的针药并用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归纳总结了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方案,以利于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案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查阅近6年相关文献及总结,初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189篇,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方法主要有体针治疗、穴位注射等共14种方法.结论 中医治疗CU单种方法鲜用,总体倾向于综合疗法;以外治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针药并用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同一患者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两种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形式。针药并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临床报道虽多,但水平参差不齐,亦无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就近年来针药并用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总结,以期为中医针药并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提出了本病病因为多种因素所致,脾胃虚弱,脾运失司,津液不归正化而凝聚成痰、痰气交阻,而终成本病.在临床治疗方面提出了应首重化痰,针药并用,舌镜互参,并且加以情志疏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