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是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之一,在我国,超过32.55%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1]。随着老龄化的程度增加,LLD带来的疾病负担将继续增加。与年轻人群抑郁症相比,LLD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和认知缺陷[2],提示LLD是抑郁症中的一个独特亚组。探究LL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其诊断和治疗。LLD具有低到中等的遗传度。抑郁症双胞胎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男性在75岁时抑郁症状的遗传度为28.6%,女性为34.7%,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的遗传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2],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人,其中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语言、吞咽、认知等[3,4],约64%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5]。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包括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的综合性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严重影响其他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主动配合能力[6],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性痴呆(VD) 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急、慢性低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记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迷失方向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思考、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等执行功能障碍,而执行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大于记忆功能障碍[1]。目前,VD被认为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与AD不同的是,VD是唯一可进行预防的痴呆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群占比大大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及社会地位的下降等原因,抑郁成为老年人易患的主要情绪障碍之一,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尤其是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内,它具有调节人体的情绪、认知等功能[1]。在迄今为止提出的所有假说中,抑郁症的5-HT假说是最具影响力和研究最多的,该假说认为,5-HT水平的降低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2]。本文旨在从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基因多态性方面阐述5-HT在老年抑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抑郁症是全球非致命性疾病中的第三大致残性疾病,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障碍和情绪低落为特征。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降低[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eractivity of the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的过度活跃是抑郁症发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2]。炎性细胞因子或内源性代谢产物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生[3],一种大量存在于脑外周和脑内的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抑郁症的细胞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基于海马BDNF水平的降低与应激诱导的抑郁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3]。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能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提高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状态,截断病情发展[4,5]。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1],部分患者术后轻/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12个月或以上[2]。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健康衰老,而不是衰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1]。认知衰弱是在排除病理性痴呆症(AD、血管性痴呆等)的前提下,合并存在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生理衰弱的老化相关性疾病,是衰弱的一种亚型[2-3]。认知衰弱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失能、死亡的风险增加[4]。虽然近十年来,认知衰弱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麻醉手术后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被正式命名为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1]。PND包括术后1周内急性起病、以意识水平波动和注意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术后1周至1个月内出现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表现的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dNCR),以及认知功能损害持续1个月至1年的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 disorders,NCD)[1-2]。  相似文献   

10.
<正>紧张型头痛(TTH)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女性患者多见,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双侧部位、压迫或紧绷性质的头痛[1],同时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抑郁或胃肠道不适[2],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抗焦虑抑郁等药物可用于TTH的治疗[3],有研究表明应用黛力新治疗能缓解TTH[4],但药物的过度使用也可导致其发生[5]。除药物治疗,TTH的非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针灸治疗[6]、心理疏导疗法等;此外,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慢性头痛进行了临床研究,有研究表明重复TMS(r TMS)通过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大脑内部的电路活动,通过刺激靶向皮质区域有效治疗TTH[7]。同时有研究表明,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TTH的头痛症状且能缩短其治疗疗程[8]。本研究将探讨黛力新联合低频r TMS治疗慢性TTH(CTTH)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大众普发性睡眠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提示,全球发病率男性为22%,女性为17%,且人种间存在差异[1]。OSA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括约肌活动下降而造成的上呼吸道偶发性狭窄[2]。这种气道狭窄可以造成呼吸气流的下降,阻碍正常的呼吸,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与血管内皮活动、视网膜及眼部健康、肥胖和糖尿病均有联系[2-3]。OSA和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在近些年受到了广泛讨论[4]。难治性高血压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许多疾病的患病风险[5]。  相似文献   

12.
<正>癫痫是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病,同时癫痫患者常常共患其他各种疾病[1]。癫痫共患病是指癫痫患者同时患2种及2种以上非因果关系的疾病,同时分别达到各自疾病的诊断标准。而癫痫患者的共病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很高,其中癫痫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双向联系,二者互为危险因素[2-3]。癫痫患者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4-5]。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癌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按照老年人口的癌症发病率(285.83/10万)计算[2],预计到2050年将有123万中国老年人遭受癌症困扰,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手术目前仍是多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越来越多的高龄病人倾向于接受手术治疗,但老年癌症病人由于其器官功能衰退、认知障碍、衰弱以及多种合并症,导致健康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对国民健康造成最大影响的疾病,也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患者中十分常见,心血管病患者中有40%~50%同时患有焦虑抑郁障碍[1]。国内调查研究[2]显示13.4%~77.6%的心血管病患者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根据刘梅颜团队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终生患病率达到17.0%[3]。研究表明[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手术前焦虑比例(69.2%)、抑郁比例(35.9%)、较常人明显升高。周善洁[5]在1 180例心血管患者中调查发现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占比56.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62%和65%,  相似文献   

15.
<正>3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和50%的85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主诉之一是眩晕[1]。老年人中枢性眩晕的常见脑血管事件是小脑缺血性卒中,其中约10%仅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2]。当老年人小脑梗死以孤立性眩晕为唯一表现时,往往很难在接诊早期与前庭周围性病变引起的眩晕区分,但是这两种情况在治疗策略和疾病严重性方面明显不同,因此准确识别两者非常重要[3]。虽然Essen卒中风险评分>3分是小脑梗死的重要预测因子[4],  相似文献   

16.
<正>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危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死亡病例[1-2]。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逐渐衰退,且常存在多种慢性病共存现象,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3-4]。老年人罹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5-6]。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安理申治疗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得到肯定[1],贝前列素是全球首个口服给药前列腺环素(PGI)前体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抑制平滑肌迁移和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2]。最新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血管源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3-4]。关于安理申和贝前列素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  相似文献   

18.
<正>跌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无意识、非自主的体位变化,从而倒在地面或更低位置所造成的意外事件[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人体跌倒主要受生物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学因素等相互影响[2]。据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25年将达3亿,2035年超过4亿[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功能和平衡控制能力下降,导致跌倒风险增加。研究显示,30%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均发生意外跌倒[2],导致身体受伤,如骨折、颅脑损伤、扭伤及拉伤等,  相似文献   

19.
<正>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是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基础的大动脉病变,多研究表明单部位AS与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呈正相关[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足背动脉(DPA)受累的比例高达63.4%,可反映大血管疾病的风险[2]。作为体现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平均血糖只能解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的60%~80%[3],且单独测量HbA1c进行诊断可能会导致HbA1c变异指数(HGI)异常者作出不适当的糖尿病管理决定[4]。为了量化HbA1c这种变化,Hempe等[5]引入了HGI,其定义为测量的HbA1c减去预测的HbA1c水平。HGI可量化HbA1c个体间差异的大小和方向[6],有助于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治疗[7]。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病变(DPAL)与HGI两者关系的报道不多。本研究主要研究HGI及其他相关因素与DPAL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肝癌通常是指原发性肝癌,多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2019年我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报告[2]显示,肝癌发病率在全国癌症发病率占第4位,死亡率排名第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衰退、免疫功能低下,且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