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因此 ,目前阻断血管形成探索抑制肿瘤的新途径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 ,是重要的血管形成因子 ,从而支持肿瘤的生长。研究血管生成对了解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及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胞生长因子的特征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直接的血管生成活性蛋白 ,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细胞分裂素和血管生成因子与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KDR因子结合[1,2 ] 。其…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典型的多血供恶性肿瘤,肝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侵袭都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在肝癌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并认为肿瘤血管新生是由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所引起的,从而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琚晨焰  胡小云 《医学信息》2010,23(1):276-27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诊治水平的提高使早期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不理想。肿瘤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各个阶段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机体最重要的刺激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能特异结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外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血管生成主动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控血管生成的因子很多,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近年来抗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抗肿瘤血管形成主动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因而,以异种同源分子和非异种同源分子为疫苗的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止肿瘤进展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多种促进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和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制蛋白等)的共同调节。Vasohibin-1(VASH-1)作为一种新型血管抑制因子,受VEGF诱导表达于内皮细胞,发挥负性调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ASH-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作用。该文旨在对VASH-1在一些常见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生长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 ,切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途径 ,阻断新生血管形成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Endostatin(内皮抑制素 )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最强烈、最特异的生物学活性 ,且不产生耐药 ,是目前发现最为理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成对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重要。肿瘤可通过血管生成从机体获得大量营养,并通过生成的血管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继续生长繁殖。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各种细胞因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叫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恶性肿瘤中,淋巴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其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肿瘤诱导血管形成对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意义已经在研究者之间达成共识.研究发现,与血管生成类似,淋巴管形成参与胞外基质退化,刺激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促进管状结构的形成[1].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和具有免疫调节的的细胞因子自然在其形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已经利用包括是肿瘤分泌的和宿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研制药物并治疗疾病.细胞因子在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会具有更广阔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生成主要包括内皮细胞的移动与增殖 ,它不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黄体形成等生理过程 ,而且在许多病理过程如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银屑病、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血管生成与抑制的研究近年受到广为关注 ,特别是研究抑制血管生成为控制肿瘤生长和抗转移开辟新途径而日益受到重视[1 ] 。由于大多数血管生长抑制剂都是抑制内皮细胞 (endothelialcell,EC)的移动与增殖 ,因而 ,研究EC移动与增殖的实验方法显得很重要。本文介绍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horioallantoicmembran…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是我国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浸润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肿瘤由少数细胞群成长为较大的瘤体必须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逃逸免疫监视两个条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增加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通透性,促进淋巴管生成,为肿瘤的转移创造有利条件。VEGF通过其受体VEGFR发挥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且有众多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也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旨在对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8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肿瘤的进展是一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8(IL8)也是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它可通过肿瘤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直接或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1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  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过程目前认为是:诱发因素→肿瘤细胞被活化分泌可能性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内皮细胞和金属蛋白酶→基底膜被破坏,内皮细胞收缩,趋化,迁移,增殖,形成血管芽→血管芽吻合成血管。因为肿瘤血管及其生长过程的某些特殊性使得其更有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而抗血管生成的所有方法都是靶定内皮细胞而不是肿瘤细胞,这样使得抗血管疗法具有不产生耐药性,而广泛性、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疗法主要有三种:1.1 “血管生成抑制…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细胞凋亡,在形成肿瘤转移所需的微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治疗癌症是药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VEGF、bFGF与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血管新生与肿瘤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体瘤要超过 2 mm2以上,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支持才能与肿瘤宿主的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肿瘤的转移和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肿瘤组织血管新生。因此,血管新生是肿瘤增生、扩散和微转移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开发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策略。主要优势在于:(1)血管生成抑制剂针对的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遗传特性比较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也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子,与脑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恶性程度及临床复发等相关,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可概括为:(1)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4)破坏血-脑屏障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抑制脑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血管是肿瘤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与直接以肿瘤细胞为靶点相比,以血管内皮细胞上整合素和酪氨酸酶为靶点的显像和治疗有其独特之处。放射性核素显像及PET可以评价血管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对治疗中的患者进行监测。目前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药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②抑制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③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此外,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运用,使有效并选择性地将基因或药物运输到肿瘤血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是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家族的成员,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发育调节因子,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EGFL7在早期胚胎的血管中表达较高,主要调节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形成有功能的血管网,促进组织增长和再生。与其在胚胎期较强的表达相比,在成人体内的表达量微乎其微,异常高表达的EGFL7常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出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GFL7可调节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和侵袭。肿瘤组织中EGFL7高表达常常提示肿瘤生长和转移较为活跃及不良的预后。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EGFL7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密不可分,且在提示预后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就EGFL7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肿瘤转移的复杂过程中,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在血管内形成瘤栓及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基底膜进入靶器官间质均是重要的步骤。其中肿瘤细胞的粘附性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各种血细胞成分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转移灶形成的关键因素。随着细胞粘附分子的发现及对其作用(尤其是在炎症中)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另一方面,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抗原自七十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被认为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能力有关,但机制不明,直到近年才发现它是某些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细胞粘附分子的配体,这种配体与受体…  相似文献   

20.
新生血管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体积超过1mm3~2mm3的肿瘤不仅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还需要提供有利于转移的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包括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血管基底膜的破坏、血管和血管网的形成,以及先前存在的血管网的连接等过程.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并诱导其凋亡.目前用抗血管生成来达到对肿瘤的治疗目的已不再是理论上的可能,而是一个渐趋成熟、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仅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