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腹部开放手术史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腹部开放手术史的250例患者(观察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前次手术切口合理选择穿刺孔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采用半开放法建立气腹。结果观察组患者中23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3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腹腔粘连88例(35.2%),对照组腹腔粘连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9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腹部开放手术史患者,根据前次手术的类型和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0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穿刺套管(Trocar)限位固定器,对照组则常规应用穿刺套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压力稳定性、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出血程度、皮下气肿和腹腔内副损伤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气腹稳定性高。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无皮下气肿出现,无腹腔内脏器副损伤出现。两组患者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可方便术中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气腹泄露.减少和杜绝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及腹腔内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用于IUD宫外异位的取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采用腹腔镜手术,可以以最小的创伤安全地取出宫外异位宫内节育器(IUD)。笔者收集利用腹腔镜取出异位IUD4例资料,其中3例为本院接收病例,1例为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4例腹腔镜手术均取腹部“三孔”穿刺,脐部置镜,双下腹均用5mm Trocar穿刺置钳。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下切除重度积水无功能肾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8月对17例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患者行后腹腔镜患肾切除术,左侧11例,右侧6例。结果 11例不需要扩大切口直接从腋后线Trocar通道切口取出标本,另6例仅需延长切口1cm取出标本。本组手术时间90~190min,平均(130±37)min;术中出血量10—120ml,平均(40±32)ml;术后住院时间5—8d;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多数患者不需扩大切口。  相似文献   

5.
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前诊断性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计划;行眶颧入路开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1例4种不同类型动脉瘤患者经该方法治愈,其中1例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经阻断载瘤动脉10min,妥善分离动脉瘤后,在显微镜下准确夹闭瘤颈。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者16例,中残4例,重残1例。本组病例均未出现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眶颧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前诊断性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计划;行眶颧入路开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1例4种不同类型动脉瘤患者经该方法治愈,其中1例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经阻断载瘤动脉10min,妥善分离动脉瘤后,在显微镜下准确夹闭瘤颈。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者16例,中残4例,重残1例。本组病例均未出现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眶颧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施敏  张昕  曾红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41-2042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三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自脐孔置入三通道Trocar,再通过操作钳,常规腹腔镜下切除阑尾。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8(20-50)min,手术未给予引流管放置,没有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复查,肚脐部无明显瘢痕。结论单孔法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化,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术后腹壁疤痕不明显,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后腹腔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0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的上尿路结石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后腹腔镜入路手术组21例和前腹腔镜入路手术组21例,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入路手术组患者手术前1日TNF—α、IL-6指标分别为(2.33±0.4)和(4.09±0.5)。手术后当日TNF—α、IL-6指标分别为(3.45±0.6)和(4.2±0.7)。前腹腔镜入路手术组患者手术前1日TNF—α、IL-6指标分别为(2.32±0.5)和(4.03±0.6)。手术后当日TNF—α、IL-6指标分别为(7.2.45±1.1)和(8.4±1.4)。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入路手术和前腹腔镜入路手术均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但是后腹腔镜取石术能够取得和前腹腔镜取石术相当的碎石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的炎症反应,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腹部开放手术史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腹部开放手术史的250例患者(观察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前次手术切口合理选择穿刺孔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采用半开放法建立气腹.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3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3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腹腔粘连88例(35.2%),对照组腹腔粘连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9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腹部开放手术史患者,根据前次手术的类型和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评估大型鞍区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方法 鞍区大型肿瘤66例,分别选择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比较不同类型肿瘤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结果和预后。结果 经双额底内侧入路、扩大的翼点及单侧额外侧入路的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84%(32例),75%(12例),50%(6例),无1例手术死亡。结论 鞍区大型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类型选用经扩大的翼点入路或双额底内侧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7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路位置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的采取中间入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研究组则采取侧方入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完成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上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侧方入路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效果,改善其相关的临床指标,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肾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n=44)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n=44),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 对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70~ 145(100±25)min;术中失血量30~400(60±25) ml;术后住院时间5~9d,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48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贲门癌患者,测量其食管浸润长度,分析手术径路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83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癌灶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的接合线以上)25例,经腹入路1例,经胸腹入路2例,经胸入路22例;Ⅱ型(癌灶中心位于接合线及以下)58例,经腹入路50例,经胸腹入路8例。37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9例均经胸腹入路;Ⅱ型28例,经腹入路3例,经胸腹入路25例。所有患者上切缘均无癌残留。结论 当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2cm时,Ⅰ型选择经胸及经胸腹入路,Ⅱ型以经腹入路手术为主;当食管浸润长度〉2cm时,Ⅰ型和Ⅱ型以经胸腹入路手术为主。依据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合理选择手术径路,可避免切缘癌残留,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肠疝的发生特点和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 891例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肠疝的发生特点和危险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本组2例穿刺孔肠疝均发生于左下腹穿刺孔,术中均由穿刺孔中取出标本;穿刺孔直径分别为15 mm和10 mm,肠疝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5 d和4 d;本院妇科腹腔镜术后肠疝发生率为0. 1%(2/1 89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率为0.3%(1/367),老年女性患者发生率为1.9%(1/52)。 结论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肠疝的发生重在预防,老年女性及腹壁穿刺孔直径大于10 mm者在腹腔镜直视下以肠线缝合穿刺孔部位腹膜可以有效预防肠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种入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1128例次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上入路526例次,锁骨下入路602例次。结果锁骨下入路成功穿刺515例次,成功穿刺率为97.9%,发生并发症56例次次,并发症发生率为5.9%,其中堵管18例次,误入动脉15例次;锁骨上入路成功穿刺555例次,成功穿刺率为91.9%,发生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其中堵管16例次,心律失常7例次,空气栓塞16例次,血气胸11例次,误入动脉15例次;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锁骨下入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锁骨上入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锁骨下入路具有较锁骨上入路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少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实施的32例完全经脐入路LC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病例转二孔法或三孔法,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完全经脐入路LC是安全可行的,且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伞有利 《现代保健》2014,(13):119-122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经腹腔或腹膜后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及病变部位,对108例需实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经腹膜腔入路组(52例)及经腹膜后间隙入路组(56例)。术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鸣音强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水时间。结果两组比较,经腹膜后间隙入路组患者肠鸣音强度强,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禁水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后间隙入路组患者术后24h内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早于经腹腔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显微镜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年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颅脑肿瘤且进行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病灶特点采用不同入路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随访调查发现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显著,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颅脑肿瘤患者,可以根据患者不同肿瘤病灶的部位以及特点,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