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ST-T异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主要心电图改变之一。笔者自1991年起,对心电图以ST-T改变为主,且较长时间(超过1月)不恢复的14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以通脉口服液为主的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并与西药一般疗法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按照1994年5月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ST-T异常改变的诊断参照《实用小儿心电图学》[2]。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心肌炎专科门诊及住院患儿。性别:中药组男48例,女5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7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异常占77.07%,其中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ST-T改变最为多见.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有独特优势,能够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早期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心解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研析其治疗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补心解毒法组方之煎煮液,对照组80例静滴1,6-二磷酸果糖;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悸、气促、心前区隐痛症状、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的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补心解毒法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均有心电图的改变[1] ,因而心电图检查目前仍是诊断心肌炎的一种重要手段。自 1998年 1月开始 ,笔者对收治的 5 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患儿的诊断均符合 1994年威海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 ]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9个月~ 14岁 ,平均 8岁零 7个月。1 2 方法 :均行心肌炎常规化验检查 ,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不同时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归类统计。2 结  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 ,其中 1例具有 2种以上心电图改变 ,且在…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并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笔者近年对本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及大剂量维生素C,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58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会议《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其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4~18岁14例,20~48岁44例;心电图ST-T改变16例,房性早搏14例,室性早搏16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2项以上改变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治疗方法两组均遵医嘱休息,给予抗病毒、营养…  相似文献   

6.
竹叶石膏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竹叶石膏汤.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竹叶石膏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小儿和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在常规用西药合生脉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1994年感染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50岁,平均22.5岁;病程7~29日,平均10.6日。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者36例;低热者28例;心电图ST-T改变者I7例,心律失常者30例。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常规用能量合剂ATP40mg、辅酶A100u、肌苷400mg、维生素C4g加于5%~10%葡萄糖500ml静滴,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10%葡萄糖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方案在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48例,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比对照组的79.17%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为0.0%,比对照组的12.5%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保元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自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以来,用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制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心脏X线、彩超,血清心肌酶谱(CPK、LPH、GOT)和血液生化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益气清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以该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益气清心汤进行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以94.3%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1%的治疗总有效率;在心电图改变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益气清心汤实施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存在的心电图异常,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余薇  刘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06-106
我们近年采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4例,取得较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患者均依据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订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而确诊,其中住院病例19例,门诊病例15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2岁,平均28.9岁;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15例,各种过早搏动12例,ST-T改变27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病程20~60d。曾用激素、能量合剂及病毒唑等治疗。1.2治疗方法基本方为金银花15g,板蓝根24g,黄连10g,黄芪60g,丹参15g,麦冬15g,生地20g,川芎12g,连翘2…  相似文献   

12.
黄建  徐光宇 《四川中医》2006,24(8):49-50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等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58例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祛瘀养心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解毒祛瘀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近年来发病呈增长趋势,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1995年10月~1997年4月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本病,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均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4岁~40岁;病程20天~6个月;其中心电图表现ST-T缺血者21例,心律失常16例。对照组:25例,年龄16~40岁,病程20天~6个月;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使用调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早搏21例,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8~53岁,平均38.14±10.48岁;病程11天~5个月,平均64.29±36.46天;24h动态心电图平均早搏次数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3~55岁,平均28.3岁;全部病例除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外,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频发性室性早搏8例,频发性房性早搏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ST—T改变18例,T波改变1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2年2月卫生部制订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条件。对照组20例,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改变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 C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 3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 ST-T、心肌酶 CK恢复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 ST-T、心肌酶 CK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维生素 C及参麦注射液均有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促进结构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年来笔者运用生脉散合养心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56例病人均已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门诊34例,病房22例;男性19例,女性37例;年龄14~48岁平均28.6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5年,平均2.7年;胸闷气短50例;倦怠乏力48例;心悸43例;胸痛13例。心电图改变:频发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博3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房结功能不全3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1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服用解毒养心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4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82例按服药意愿分组,服用解毒养心汤的50例患者为养心汤组,服用辅酶Q10、维生素C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比组。比较治疗效果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养心汤组患者服用解毒养心汤的治疗效果比对比组患者服用西药效果好,(P0.05);养心汤组心电图向正常化改变明显,30例正常化,15例趋于正常,总比率为90%,(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服用解毒养心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推荐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19.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罕见。本院自1996年起观察了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并与异丙肾上腺组治疗本病16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心肌炎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房室传导阻滞诊断参考卢喜烈1997年出版的《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中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对4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药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8岁;西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儿经过心电图测量发生心电图改变者为106例,占100%。其中心律失常者42例,占39.6%,S-T段改变者37例,占34.9%,房室传导阻滞者18例,占16.9%,P波改变者8例,占7.5%,束支传导阻滞者1例,占0.9%。结论: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但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