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2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手术观察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内张力环再植入折叠晶体与硬晶体的观察。方法对18例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再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硬晶体在囊袋内。结果术中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未出现张力环脱落及由于张力环不能植入问题。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位于正位。结论张力环囊袋植入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保持了囊袋的位置和完整性,减少了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的偏位,提高了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成功率,植入折叠晶体和硬晶体区别不大,植入折叠晶体手术中对囊袋影响较小,硬晶体术后对增加晶体囊袋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体半脱位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伴晶状体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12例(12眼)。悬韧带脱离范围<90°者4例,90°~180°者8例,均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囊袋内人工晶体。结果随诊6个月,术后12例人工晶体均为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囊袋张力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在超声乳化中,可有效防止晶状体悬韧带范围扩大,增加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可能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勾牵拉固定囊袋,然后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结果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内20只眼,植入睫状勾1只眼;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0只眼,人工晶体轻度倾斜1只眼;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囊袋撕裂和玻璃体脱出。结论虹膜拉钩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安全辅助工具;它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23例23眼,行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手术中在连续环形撕囊之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之后,行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摘除,在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23眼在治疗后,人工晶体均在正位,囊袋张力环均在囊袋内,无明显倾斜与偏位,基本正位。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0.7者12眼,矫正>0.8者6眼,有一例出现后囊膜皱缩并后发性白内障,予行YAG激光治疗后视力为0.8。结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并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通型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中重度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1眼)白内障并伴有135°~225°晶状体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6例(6眼)玻璃体脱出前房者先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环形撕囊;将囊袋张力环两端孔穿过聚丙烯缝线固定于脱位侧巩膜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1.0者4眼(36.4%),0.3~0.5者6眼(54.5%),<0.3者1眼(9.09%)。UBM提示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偏斜。结论对于晶状体大范围脱位者应用缝线固定普通型囊袋张力环有利于囊袋完整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23-225
目的探讨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26眼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在微切口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囊袋张力环植入不全脱位晶状体囊袋,观察患者术后视力、人工晶体(IOL)位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提高,治疗后视力同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20只眼IOL位置良好,3只眼IOL有轻度倾斜,3只眼IOL有轻度偏中心。术后7d 2例患者出现眼压偏高,术后随访期间无玻璃体脱出患者。术中未出现因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的晶状体囊袋撕裂现象。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可以使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更稳定,利于提高微切口超声乳化在不全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成功率以及I0L植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38例实验对象均是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先用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再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视力为0.1~0.3的有12眼,占比31.58%,术后降低至10.53%;手术前视力为0.5~0.8的有7眼,占比17.32%,术后提高到39.58%,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21%,其中角膜水肿5例、高眼压3例、玻璃体脱出2例、后囊破裂1例、人工晶体偏位2例。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虹膜拉勾联合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能让手术更安全、更便捷,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效果以及视力恢复效果好,临床中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在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行非超乳小切口摘除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14例(14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中植入CTR,然后行免核并注吸皮质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14患者术前后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14例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明显偏位及倾斜。术后矫正视力良好;未见由CTR引起的并发症,通过早期给予正确、科学的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在非超乳小切口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是良好的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手术辅助工具,手术前后配合科学的护理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虹膜拉钩对囊袋进行固定,植入CTR,随后进行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拉钩联合CTR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效果显著,术后视力可以得到较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对硬核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作反眉弓5.5mm180。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碎核技术对800例(800眼)晶状体硬核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800例(800眼)中,792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未成功8例。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2%,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22±0.75)D。结论: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2.
朱白蕾  钟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1-20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组眼压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55、4.741、5.638,均P<0.01)。且三组前房深度术后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3.080、11.890、16.124,均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明显好于术前,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χ2=9.246,P<0.05)。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辉  李龙标  张济明  刘高勤  陆培荣 《安徽医药》2010,14(11):1326-132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1例(98只眼)白内障患者合并超高度近视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推注式折叠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2共76眼(77.56%),≥0.5共37只眼(37.76%);术后1月裸眼视力≥0.2共85只眼,占86.73%,≥0.5共42只眼,占42.86%。最佳矫正视力≥0.2共90只眼,占91.84%,最佳矫正视力≥0.5共72只眼,占73.50%。随访中5眼(5.10%)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后囊破裂,视网膜、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IOL植入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苏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35-36,39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者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意义。方法109例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利用残余后囊及(或)前囊为依托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09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矫正视力0.05—0.1者5例(5眼),0.1—0.3者52例(52眼),0.3~0.5者40例(40眼),0.5—0.8者12例(12眼)。结论白内障术中后囊破损者只要有足够的残余后囊及(或)前囊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5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水肿、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7、30、90d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5(79.4%)、29(80.6%)、32(88.9%)、33只眼(91.7%),术后3、7d角膜散光度为(1.02±0.83)、(0.85±0.37)D,与术前的(0.95±0.87)D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性反应轻。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7%。结论该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使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最佳视力,且屈光状态稳定,大大缩短了康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中对236例(258只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211只眼,占81.78%;术后第3天视力≥0.3者241眼,占93.41%;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63眼(24.41%),前房出血12眼(4.65%),瞳孔上移14眼(5.42%),人工晶体脱位8眼(3.10%),虹膜脱出6眼(2.32%),后囊膜破裂19眼(7.3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及经济等优点,而且简单易施,因此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例中植入Acrysof ReSTOR(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及Acrysof Natural(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视功能状态,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已行滤过性手术或虹膜根切术)在随机化基础上按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两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1例(11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3例(1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按分组植入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术眼非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结果多焦点人工晶体组患者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远视力(0.78±0.11),平均裸眼近视力(0.63±0.09),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0.67±0.17)。术后裸眼远近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单焦点人工晶体组患者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远视力(0.77±0.11),平均裸眼近视力(0.36±0.17),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0.13±0.09)。结论通过适当的选择患者,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降低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8例(3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T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追踪观察3~12个月,平均眼压(16.22±3.36)mmHg;视力:指数V1m2只眼,0.1~0.415只眼,0.5~0.813只眼。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前房出血、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既能维持正常眼压,义能提高视力,而且手术不需昂贵设备,医疗费用少,适合社区基层医院特别是贫闲山区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