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舜华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3-18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段为27.48%,第3阶段为42.02%。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00.85,P<0.005)。剖宫产指征为头位难产始终为第1位,但比例在下降,由第1阶段的39.30%下降至第3阶段的27.00%,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1.34,P<0.005)。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胎儿因素:χ2=6.94,P<0.05),社会因素:χ2=50.92,P<0.005)。结论:1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上升39.96%(由1989年21.92%上升至2003年61.88%),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增多所致,故要降低剖宫产率,主要是降低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病例6 538例,其中,剖宫产2 842例.结果 ①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1.31%、32.64%、37.94%、37.50%和47.92%;②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99.626,P<0.01);③2000年后,列入前6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合并症和社会因素等;④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X2趋势=61.064,P<0.01);⑤胎儿宫内窘迫一直被列在剖宫产指征的第1位,自2000年起社会因素已作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6位,且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 社会因素是导致近年来割宫产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期宣教及保健,加强潜伏期及第一产程的管理监护及心理护理问题是降低临产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剖宫产情况。方法通过病案系统导出2012年1月—2016年7月产妇临床资料,共计30 151例,其中剖宫产14 247例,阴道分娩15 904例,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剖宫产率最高为50.5%,2016年剖宫产率最低为45.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体力劳动者剖宫产率高于脑力劳动者(P<0.05),有医疗保险者剖宫产率高于无医疗保险者(P<0.05),农村与城镇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医疗保险、职业是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OR=1.617、1.053、1.108,均P<0.05)。2012年1月—2016年7月剖宫产指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是首位因素,其次为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结论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剖宫产率较高,生产过程中注意产妇的年龄、医疗保险、职业。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张金芝  李淑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00-3801
目的:分析天津市宁河县医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521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的首位因素2003~2005年为胎儿宫内窘迫及头盆不称,2006~2007年为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因素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助产机构产妇剖宫产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诸暨市5个助产机构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病例21 496份,对这些病例进行整理,统计病例基本信息以及剖宫产产妇的主要手术指征及原因。 结果 2008-2012年5个助产机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0.80%、32.49%、39.06%、43.42%、45.28%及38.61%,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307.35,P<0.01)。五年内5个助产机构的剖宫产指征统计表明,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前三位分别是社会因素占36.81%、妊娠并发症占14.52%、头盆不称占9.47%。 结论 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等已成为2008-2012年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剖宫产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圣芸  惠宁  费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7-1849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3~1995年剖宫产率为39.95%,2003~2005年剖宫产率为73.6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组前4位剖宫产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妊高征及臀位,但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适当控制剖宫产率,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314-1316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病例78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33.50%,剖宫产指征顺位依次为:社会因素(26.39%)、难产(19.48%)、胎儿窘迫(14.23%)、其他(12.44%)、妊娠并发症(11.38%)、臀位(8.19%)、疤痕子宫(7.89%)。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大彤  杨际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40-164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188例孕妇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结果:此期间剖宫产率33.45%,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8.2%)、社会因素(27.1%)、相对头盆不称(10.1%)、胎位异常(9.0%)、脐带绕颈(8.0%)等;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1/2左右为“过度诊断”;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均无绝对手术指征。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产科诊断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宣传、建立合理、公正医疗行为保险制度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将1995年至2004年期间在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阴道助产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③1995至2001年间,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居于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前4位,而2002年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出现,至2003年及2004年均居第3位。④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的指征.2003年及2004年分别居第5位及第4位。⑤单一因素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多因素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降低。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的主观愿望和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8195例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自1988年1月—2007年12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8年1月—2007年12月的剖宫产率47.52%;以5年为时间段,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相对指征放宽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剖宫产前5位的原因是:异常头方位,产科并发症,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心理因素,软产道异常;剖宫产并发症前3位分别是:产后大出血,产褥病率,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结论开展产前教育,加强产时保健,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3年1月到2012年12月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妇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作为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现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降低剖宫产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4.
85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各项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案。方法:对该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10年间8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5.9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目标。前5位指征排序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降低剖宫产率要从医患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231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剖宫产术孕妇23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按比例依次是:社会因素(33.65%)、瘢痕子宫(25.22%)、巨大儿(9.7%)、头盆不称(7.34%)、羊水过少(5.83%)、胎位异常(5.04%)。胎儿宫内窘迫(5.83%)等。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开展产前学习,通过产前对孕妇及家属教育,并详细地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产程的观察和产程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某医院产科1393例剖宫产的资料。结果两年的剖宫产率平均为66.7%,其中2004年的剖宫产率为59.9%,2005年的剖宫产率为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9.4%)、胎儿宫内窘迫(25.13%)、胎位异常(9.62%),巨人胎儿(7.25%)、中、重度妊高征(6.25哟。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并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宫蕾蕾  韩君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311-131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剖宫产指征。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从2000年的3.4%上升以到2005年的20.5%,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包括孕妇和医生两方面的主观意念影响,5年间上升了10.57%。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年来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丽水市妇幼保健院的3706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该院平均剖宫产率43.42%,2006年比2002年同期上升了15.99%,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术的指征前5位顺位为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疤痕子宫。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关键,为此,医务人员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术的指征,加强围产期的健康教育,呼吁全社会的关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776例剖宫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7月-2005年6月的剖宫产率为55%.剖宫产的前五位原因是产程异常、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结论 开展产前教育,加强产时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