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病人的心理障碍类型及其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了在考察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时,对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分析、判断以及相应对策都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做好躯体护理的同时,根据病人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性格特征实施了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特别是对慢性病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笔者肤浅地介绍一下我们对慢性病人开展心理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便其积极配介治疗和护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资料,并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患者经适当的心理护理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对AMI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病人心理护理应列为临床护理内容之一,它并列于饮食护理、治疗护理等,但又不同于上述护理,心理护理是随时进行的,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可导致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病情恶化与癌肿扩散,因此,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在儿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最近新兴的护理模式。在儿科实施更是新颖的课题,其重点就是以患儿为中心,抓住其心理进行全面护理,以满足患儿的生理、心理要求。患儿心理护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现将心理护理在儿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病程较长,治愈率低,故患者情绪常悲观、绝望,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促使病情恶化及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近年在血液科开展了以心理护理为导向的责任制护理,几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的体会。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医学...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从而达到身理上与心理上的共同健康发展。文章对急性、慢性、手术和重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是一种行为,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心理护理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而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心理护理虽然实施于临床多年,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为了适应医疗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妇科产前护理技术主要包括产前诊断技术以及护理,本文介绍了妇产科护理技术的相关方面。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使产妇的不良心理因素下降,产妇的心态好了,不仅有效地配合了医生的工作也大大提高了胎儿的出生率。因此,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产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理、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变化,本文笔者分析了肝癌患者的心理,并介绍了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的改变,护理工作已从疾病护理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型观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要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个护理的双重任务,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使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使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从而增加病人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学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相结合,发展成为心理护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健康恢复打下良好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劳动结构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乡村留守的是老人、儿童,对这类人群住院手术的心理护理,成为手术护士的心理护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总结心绞痛病人住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并发症的护理对策。通过对心绞痛病人进行周密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患者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恢复健康。我们要不断提高一般护理,更要提高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重要的一环。一切病人需要心理护理,急诊病人更是如此。近年来,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点,解除其心理压力。尤其是处于危急状态的病人心理反应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根据病人的思想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护理,增加急诊的护理效果,提高抢救质量,解除病人痛苦,来体现我们整个社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总结了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症状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认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做好肺结核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饮食及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宣教,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急诊应激反应时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救援措施:语言护理,实施行为放松疗法,非语言观察病情和遵医嘱对症处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救援,缓解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预防了应激反应的恶化,减除应激反应,避免纠纷的发生。收效显著。结论:对外伤应激反应患者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因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达到药物治疗所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反之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大大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强躯体症状,而躯体症状的加重,又反过来作用于心理,相应地产生消极、悲观、忧郁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因此,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就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1患者的心理需要1.1 需要被认识、被尊重,需要被接纳及有所属。进行治疗、护理或为患者做心理护理等时,应尊称患者的名字,而不应以床号代名字,与患者交谈时应带着尊重、理解的语言和神态,实施治疗及护理应端庄、稳重、大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专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也随着改变,中医护理历经千年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即整体辨证观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一致,符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更适合开展整体化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保持内科老年病人的良好心境,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方法根据内科老年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治疗信心。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能保持内科老年病人的心境,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心肌梗死(MI)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死亡率极高。MI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陈细定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55-1856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同。从临床到社会,从患者到家属,心理护理都将服务于其中。而要正确地实施心理护理,就必须善于进行心理分析。笔者从2000年起通过对200名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