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位治疗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EC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艾灸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单纯采用EC方案化疗。对比2组在化疗开始后第7、10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情况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后第7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计数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后第10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化疗后第7、10天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可明显降低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增髓汤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改善骨髓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宏  李国康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81-1483
目的:利用中药增髓汤解决乳腺癌化疗后常见的骨髓抑制现象。方法:治疗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口服增髓汤,对照组患者口服利血生、鲨肝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提升白细胞、血小板含量优于西药组,血红蛋白含量两组无显著意义。结论:口服增髓汤对于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有保护作用,能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化疗前24 h均给予地塞米松片7.5 mg口服,2次·d^-1,连续3 d。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昂丹司琼8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化疗48 h后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2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43.8%比0.0%、45.2%,均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8.8%、59.4%、65.6%比96.8%、93.5%、83.9%,均P<0.05)。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能有效控制肿瘤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浓煎剂防治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同时予常规3周方案化疗2周期。观察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予中药健脾养血浓煎剂口服,50ml/次,2次/d。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2组化疗2周期后血常规(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化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的变化;记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使用情况。结果:(1)观察组在外周血常规、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健脾养血浓煎剂能够有效防治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运用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提高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骨髓抑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敏  谢国明 《浙江临床医学》2014,(11):1786-1787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防治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的同时服用复方皂矾丸至化疗结束后1周,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程度及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皂矾丸能减轻晚期结肠癌行mFOLFOX6方案化疗所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正常剂量联合多次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正常剂量联合多次化疗后(4级)骨髓抑制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精心的治疗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为(52.31±10.85)分,与干预前的(69.06±13.52)分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扶正升白汤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136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观察组患者给予扶正升白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9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周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3.66±0.28)×10~9/L,(2.61±0.55)×10~9/L,观察组分别为(4.57±0.39)×10~9/L,(4.26±0.43)×10~9/L,两组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升白汤能够有效抑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增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药物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观察益血汤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减毒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益血汤配合FAC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口服鲨肝醇配合FAC方案进行化疗,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两组在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总结化疗疗程的完成率。观察组在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方面的出现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在化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按时完成化疗疗程的例数分别为37例和25例,化疗疗程完成率分别为92.5%和6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5)。益血汤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消化道反应,对患者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可帮助患者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晚期乳腺癌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60例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50 mg/m2,第1天,紫杉醇175 mg/m22,1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40 ml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观察4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4个疗程化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6.67%(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显著改善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减轻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小檗胺片、利血生等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后第5天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5 mg/d,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采用简明疲乏量表( BFI)、食欲视觉类比量表( VAS)比较两组疲乏及食欲情况。结果化疗后7 d研究组血常规WBC、NE、HB指标分别为(4.73±2.11)×10^9/L,(2.13±0.61)×10^9/L,(112.20±5.76)g/L,均优于对照组的(3.21±0.85)×10^9/L,(1.66±0.42)×10^9/L,(107.90±5.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12,4.026,3.349;P<0.01);研究组WBC计数在化疗后7 d呈上升趋势,后缓慢下降,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F=53.19,P<0.05);研究组在化疗后7 d疲乏程度和骨髓抑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2.795,-3.307;P<0.01);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后疲乏与骨髓抑制程度变化存在正相关( r分别为0.656,0.682;P<0.05);患者骨髓抑制程度≥Ⅲ度时,研究组有6例、对照组有15例给予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减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因此而造成的疲乏症状,从而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阶段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40例化疗致Ⅳ度严重骨髓抑制患者,按A、B交替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单人无菌室护理,对照组给予保护性隔离房间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两组患者实施无菌化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无菌室护理是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阶段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stage of sev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for cancer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sev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0 cases in each group. Single sterile room nursing was adopt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rotective isolation nursing was adopted in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nursing was assess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infection incidence ,infections lasting time and days of using antibiotic(P<0.01).Conclusions Single's sterile room nursing is a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 of sev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扶正培元方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扶正培元方联合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消渴汤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予以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对照组患者予以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自拟消渴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水平。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TG、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FINS、FC-P、HOMA-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I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拟消渴汤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优化胰岛β细胞功能,中医证候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化疗均采用基于顺铂的联合治疗方案,分别为长春瑞滨加顺铂(NP)、紫杉醇加顺铂(DP)方案和吉西他滨加顺铂(GP)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胸腺肽治疗。分别在化疗前、化疗后7 d以及化疗后28 d观察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观察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性反应。结果在化疗后7、28 d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P0.05)。结论化疗联合胸腺肽可以显著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抗癌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654-2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7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Ⅲ°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G-CSF 300μg/d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G-CSF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Ⅳ°骨髓抑制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G-CSF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Ⅲ°骨髓抑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G-CSF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1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糖尿病科收治的150例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效果良好,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肾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康艾注射液5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化疗当天开始用药,化疗采用FOLFOX4方案。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2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化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骨髓抑制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恶心、呕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重度呕吐比例稍低。结论:康艾注射液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对减轻骨髓抑制有明显效果,可以起到化疗减毒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芪固肾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芪固肾汤。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糖、血脂水平、肾功能指标[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及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UA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参芪固肾汤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肾功能指标,改善糖脂水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主要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化疗第5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进程,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