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涉县29年(1974-2002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磁县、涉县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1974-1976年)、90年代(1990-1992年)、21世纪初(2000-2002年)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的死亡率。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磁县、涉县食管癌粗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磁县食管癌粗死率下降了40.96/10万,下降了32.21%;而同时期涉县下降了65.74/10万,下降了50.06%。磁县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的粗死率呈现曲线波动,变化不大,20世纪70年代贲门癌死亡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的5.67%,到90年代占4.58%,21世纪初占8.15%。而涉县贲门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发现贲门癌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20世纪70年代的6.28%上升到新世纪的30.17%。磁县、涉县人群中男性贲门癌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磁县山区贲门癌死亡率高于丘陵和平原,年平均死亡率达到11.61/10万,且有上升趋势。结论29年来磁县、涉县食管癌死亡呈显著下降趋势,磁县贲门癌、非贲门胃癌死亡均呈曲线波动;涉县贲门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苏省盐城市消化道肿瘤流行特征,评价近年来消化道肿瘤防控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消化道肿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盐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应用WHO推荐方法计算消化道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APC)等指标。结果 2008—2018年盐城市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分别为19.00/10万、18.10/10万和4.22/10万,占癌症总死亡的41.32%。食管癌粗死亡率、标化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49%、-4.97%和-6.39%,P<0.01);胃癌粗死亡率、标化率和早死概率也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47%、-5.64%、-6.11%,P<0.01);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有上升趋势(APC=6.18%,P<0.01),男性标化率和早死概率有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08%、5.02%,P<0.01),女性标化率和早死概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8—2018年盐城市消化道肿瘤死亡率较高,胃癌、食管癌死亡呈下降趋势,男性结直肠癌有明显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早诊早治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2011年胃癌死亡趋势.方法:选取磁县肿瘤登记处同年度ICD编码为C16死亡数据.结果:1988-2011年胃癌总死亡4 677人.男性1988-1999年平均粗死亡率40.5/105,2000-2011年为45.5/105;女性同期死亡率分别为19.7/105、22.7/105.1988-2011年胃癌死亡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PC为0.43%.1988-1999年与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APC变化,1988-1999年胃癌死亡表现下降趋势,其中男性APC为-2.65%,P=0.042,女性-0.92%,P=0.439.2000-2011年胃癌死亡则表现整体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APC分别是3.13%、2.8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县1988-1999年胃癌死亡呈下降趋势,2000-2011年则明显上升,虽然尚无统计学差异,但上升趋势表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对胃癌的防治研究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12—2016年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数据,按照城乡、性别及年龄别分层,计算食管癌的发病(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年龄别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1 311例,死亡病例791例。食管癌发病率19.06/10万,中标率13.32/10万,世标率13.66/10万,累积率(0~74岁)1.65%。食管癌死亡率13.71/10万,中标率9.33/10万,世标率9.55/10万,累积率(0~74岁)1.14%。从时间趋势上看,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平稳,略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42%和-0.46%,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早期筛查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磁县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分析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2011年食管癌死亡趋势,探讨趋势成因,为食管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取磁县肿瘤登记处1988-01-01-2011-12-31登记ICD编码为150或C15的死亡数据,计算食管癌死亡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死亡年龄结构,采用Joinpoint软件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年龄别APC和贡献率.结果 1988-2011年食管癌死亡12 813人,男7 953人,女4 860人.男女合计平均年死亡率为112.92/10万,男性为153.86/10万,女性为79.37/10万.24年来食管癌总死亡世标率、男性死亡世标率和女性死亡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APC(95%CI)分别为-2.49%(-3.29%~-1.68%)、-2.18%(-3.08%~-1.27%)和-2.95%(-3.74%~-2.16%).死亡人数自40岁以后明显升高,40~74岁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1.19%.各年龄组对食管癌死亡率下降贡献率显示,40岁以后人群贡献率明显升高,40~74岁组贡献率为97.13%.年龄别APC显示40岁组死亡率下降最快,APC为-10.60%(P<0.05),后随年龄增长,下降速度变慢.结论 磁县24年来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40~74岁人群死亡率下降对整体死亡率下降贡献最大,加强对这一人群的早诊早治内镜筛查,特别是提高筛查依从性有助于磁县食管癌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南通市肺癌发病和死亡特征,为南通市肺癌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质控合格的南通市2013—2017年肿瘤登记资料,分别根据城乡和性别计算肺癌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以及标化发病(死亡)率等指标,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采用Joinpoint 4.9.0软件,对2013—2017年肺癌发病(死亡)率和标化发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南通市肿瘤登记处共报告肺癌新发病例30 689例,粗发病率为83.46/10万,中标发病率为35.71/10万,肺癌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顺位首位,男性中标发病率(45.24/10万)高于女性(25.47/10万),为女性的1.78倍,城市地区中标发病率(39.49/10万)高于农村地区(34.58/10万),为农村地区的1.11倍。城市地区男性肺癌中标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而农村地区全人群和女性肺癌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417.82/10万),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所下降。肺癌死亡病例23 806例,粗死亡率为64.74/10万,中标死亡率为26.08/10万,肺癌位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首位,男性中标死亡率(34.76/10万)高于女性(16.71/10万),为女性的2.08倍,城市地区中标死亡率(26.21/10万)与农村地区中标死亡率(26.05/10万)相当。城市地区全人群肺癌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420.50/10万),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所下降。结论 南通市肺癌发病与死亡率均位居首位,严重危害当地居民健康。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大烟草控制宣传力度,持续深入推进肺癌早诊早治等措施,以降低居民肺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是肿瘤高发区,尤其是食管癌更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卫生厅先后批准建立了磁县和涉县食管癌防治现场,80年代初,卫生厅又批准建立了赞皇县胃癌和赤城县宫颈癌防治现场.经过几十年的防治研究工作,使我省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磁县和涉县食管癌防治现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趋势,各防治现场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有所进展,磁县已经进入<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8卷,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防治现场也存在一定困难和差距,我们从实践中获得体会,今后继续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2—2013年金山区肺癌发病与死亡特征,为制订有针对性肺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肿瘤登记信息系统采集2002—2013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病例,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率、截缩率、累积率、潜在减寿年、潜在减寿率和标化减寿率。结果 2002—2013年,金山区肺癌粗发病率为70.79/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9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6.65/10万,肺癌粗死亡率为62.53/10万,中标死亡率为32.30/10万,世标死亡率为31.99/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12年间,男性中标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36%,P=0.632),女性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4.42%,P<0.001),同期男性肺癌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0%,P=0.033),女性中标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02%,P=0.980)。2002—2013年,金山区居民肺癌所致潜在减寿率为7.21‰,标化减寿率为4.18‰。12年间,男性标化减寿率呈下降趋势(APC=-2.58%,P=0.025),女性标化减寿率无明显升降趋势(APC=2.16%,P=0.143)。结论 肺癌是对金山居民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人口老龄化是造成金山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的发病死亡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死亡病例。分城乡统计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截缩率、累积率(0~74岁)、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发病粗率为42.05/10万,中标率为28.38/10万,世标率为28.21/10万,累积率(0~74岁)为3.48%,截缩率为55.38/10万。男性发病率为58.52/10万,中标率40.53/10万,女性发病率为25.11/10万,中标率16.62/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为44.14/10万,中标率28.11/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39.40/10万,中标率29.02/10万。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死亡粗率为33.16/10万,中标率为28.33/10万,世标率为21.6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61%,截缩率为38.96/10万。男性死亡率为47.47/10万,中标率32.32/10万,女性死亡率为18.44/10万,中标率11.71/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为34.54/10万,中标率21.28/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31.47/10万,中标率22.81/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0~34岁组处于较低水平,35-岁组后增加迅速。2011—2016年肺癌合计、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病死亡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村地区女性肺癌粗发病率APC为10.6%,标化发病率APC为9.8%,农村地区女性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云南省2011—2016年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总体低于全国和西部地区水平,农村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建议继续扩大肺癌早诊早治覆盖面,积极开展控烟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8年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流行现状及1988—2018年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发病与死亡趋势变化。[方法]收集、整理质控合格的2018年河北省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别的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世标发病率、世标死亡率和构成比等指标,统计食管癌和胃癌的亚部位及病理类型。分析1988—2018年磁县和涉县高发区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及时间趋势变化。[结果] 2018年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的粗发病率为46.26/10万,粗死亡率为37.35/10万。2018年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0~84岁组达到高峰;胃癌年龄别发病率在70~7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率在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食管癌病例有明确的亚部位信息占43.70%,其中,50.85%的病例发生在食管中1/3;食管癌病例有病理学诊断信息的病例占70.78%,其中鳞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87.93%。胃癌病例有明确亚部位信息的占50.32%,其中57.90%发生在贲门;胃癌病例有病理学诊断信息的病例占66.23%,其中腺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90.64%。1988—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北省肝癌的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其趋势变化,为制订肝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2012—2016年27个肿瘤登记地区的肝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按城乡(城市/农村)、性别和年龄组分析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准化率.采用Joinpoint模型对磁县和涉县...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ebe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North of China with of approximately 6% of whole national population. It is known as a high-risk area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and worldwid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esophageal cancer burden and trend in Hebei Province.

Methods

Eight cancer registries in Hebei Province submitted cancer registry data to the Hebei Provincial Cancer Registry Center. All data were qualified and compiled for cancer statistics in 2011. The pooled data were stratified by gender and age group (0, 1-4, 5-9, 10-14…80+).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age-standardized to World Segi’s population standard and expressed per 100,000 persons. In addition, proportions and cumulative incidence/mortality rates for esophageal cancer were calculated.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data during the periods 1973-1975, 1990-1992, and 2004-2005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national death surveys.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rate data from Cixian and Shexian were obtained from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in each county.

Results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newly diagnosed esophageal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in 2011 in Hebei Province was 24,318 and 18,226, respectively. The crude incidence rate of esophageal cancer was 33.37/100,000 (males, 42.18/100,000 and females, 24.31/100,000). The age-standardized rate by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ASRW) was 28.09/100,000, ranking third among all cancers. The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rate was 25.01/100,000 (males, 31.40/100,000 and females, 18.45/100,000), ranking third in deaths among all cancers. The mortality rates of esophageal cancer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Hebei Province from 1973-1975 (ASRW =48.69/100,000) to 2004-2005 (ASRW =28.02/100,000), with a decreased rate of 42.45%. In Cixian,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decreased from 250.76/100,000 to 106.74/100,000 in males and from 153.86/100,000 to 75.41/100,000 in females, with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 (APC) of 2.13 and 2.16, while the mortality rates declined with an APC of 2.46 for males and 3.10 for females from 1988 to 2011. In Shexian,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from 116.90/100,000 to 74.12/100,000 in males and from 46.98/100,000 to 40.64/100,000 in females, while the mortality rates declined, with an APC of 4.89 in males from 2003 to 2011.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esophageal cancer remain high,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has been observed in Hebei Province, as well as in high-risk regions, such as Cixian and Shexian, over the past 40 yea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上消化道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为上消化道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山西省2016年12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肿瘤登记数据,按城乡、性别进行分层,分别计算其发病例数、死亡例数、发病粗率、死亡粗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准化率(世标率)等指标。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上消化道癌新发病例2 940例,死亡病例2 135例。上消化道癌发病粗率为60.13/10万(男性80.53/10万,女性38.97/10万,城市地区39.38/10万,农村地区74.17/10万),中标率41.91/10万,世标率42.97/10万,累积率(0~74岁)为5.61/10万;死亡粗率为43.67/10万(男性58.56/10万,女性28.21/10万,城市地区31.67/10万,农村地区51.78/10万),中标率29.94/10万,世标率30.52/10万,累积率(0~74岁)为3.62/10万;总体上,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农村地区在6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上消化道癌死亡率在45-岁年龄组之前处于较低水平,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并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结论 上消化道癌是威胁山西省居民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人群、农村地区人群及中老年群体是我省癌症防控的重点,应根据城乡及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上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35个县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年龄别率等,标化率使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83.54/10万,世标率为200.06/10万,中标率为204.44/10万,城市地区发病中标率(201.40/10万)高于农村地区(186.43/10万);4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80-岁组达到峰值;35-岁以上各年龄组城市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高于农村男性和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辽宁省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2016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49.79/10万,世标率为123.00/10万,中标率为124.32/10万,城市地区死亡中标率(121.93/10万)低于农村地区(131.03/10万)。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峰值在80-岁组。20~79岁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55~79岁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辽宁省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结论 辽宁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全国水平,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16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为癌症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平台收集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6个肿瘤登记地区发病死亡数据及人口数据。按城乡、性别、年龄别划分,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构成比、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和前10位癌症发病死亡情况。结果 2016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5 569例,发病率为269.64/10万(男性313.59/10万,女性221.11/10万),中标率为227.27/10万,世标率为221.2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5.54%。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为2 651例,死亡率为128.36/10万(男性173.73/10万,女性78.25/10万),中标率为105.96/10万,世标率为104.6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14%。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其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结论 2016年海南省癌症发病负担较重,其城乡及男女呈现明显差异。肝癌为海南省癌症发病死亡第1位,应作为重点防治癌种,根据其危险因素开展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2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人口资料,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计算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并按地区(城市/农村)、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212.97/10万,中标率为153.45/10万,世标率为149.38/10万,累积率(0~74岁)为16.97%。男性发病率(227.23/10万)高于女性(198.27/10万),城市发病率(224.56/10万)高于农村(202.01/10万)。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宫颈癌。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为127.26/10万,中标率为86.67/10万,世标率为85.64/10万,累积率(0~74岁)为9.85%。男性死亡率(157.09/10万)高于女性(96.41/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中标率86.01/10万,世标率84.94/10万)与城市差别不大(中标率87.55/10万,世标率86.63/10万)。死亡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结论 云南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处于较低水平,全面推进和进一步规范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扩大重点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将是云南省癌症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陕西省23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以及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结果 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2.40/10万,中标率为142.42/10万,世标率为15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5年江苏省脑瘤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疾控中心收集并质控好的35个登记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抽取脑瘤数据,计算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等指标,结合全省人口资料,估算全省脑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汇总和整理全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脑瘤10年间的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5年全省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共38 761 144人(城市15 168 594人,农村23 592 550人)。脑瘤死亡/发病比为0.67,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为41.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1.46%。估计全省脑瘤新发病例为5 452例,粗发病率为7.16/10万,中标率为4.79/10万,世标率为4.7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51%。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2 446例,中标率为4.99/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3 006例,中标率为4.65/10万。全省估计脑瘤死亡病例3 626例,粗死亡率为4.76/10万,中标率为3.09/10万,世标率为3.13/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2%。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1 429例,中标率为2.86/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2 197例,中标率为3.27/10万。城市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发病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涨幅1.918%和3.149%。农村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死亡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幅1.587%和1.882%。结论 脑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应加强脑瘤的早期筛查、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