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气枕在急诊120急救及转送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应用频繁,氧气枕极易被污染,而且枕体与连接管的衔接处也很容易折断而发生漏气,影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缩短了氧气枕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自制了可拆洗的氧气枕枕套,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氧气枕在急诊120急救及转送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应用频繁,氧气枕极易被污染,而且枕体与连接管的衔接处也很容易折断而发生漏气,影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缩短了氧气枕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自制了可拆洗的氧气枕枕套,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影响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鹃  顾芸 《护理学报》2005,12(3):31-32
对106例ICU患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指套位置偏移,氧气不充足,吸氧装置不密闭,呼吸机管道漏气,血氧监测模块与主机接触不良等。护理干预对策包括调整指套位置,检测吸氧装置,密闭呼吸机漏气管道,将血氧监测模块对准槽位插入至底部等。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氧气吸入采用次性双腔鼻塞时,双腔鼻塞接头与管道氧气流量表接头不配套,无法紧密连接,我们采用1ml注射器针筒解决了漏气无法连接的难题。自200604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的一次性氧气吸入连接头,效果满意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供氧主要由中心供氧和氧气筒供氧,氧气表、一次性供氧管道和鼻导管是必不可少的输氧装置,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经常出现氧气表出氧口与管道不匹配现象.氧气表出氧口一般是由圆柱形钢管制成,其外径明显小于供氧管的接口内径,两管相接不紧密致漏气甚至脱管.经临床实践,发现用一次性头皮针改制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国华  胡春慧  杨光珍 《护理研究》2005,19(18):1608-1608
氧气吸入疗法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操作技术.无论是传统的氧气筒供氧装置或现行的中心供氧装置都离不开输氧导管与氧压表相连接,传统的橡胶输氧导管存在着重复使用、久用易老化、衔接不紧、漏气等弊端,特别是使用后消毒不彻底,将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为此,我科试用一次性输血器取代输氧导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氧气装置属于医院急救器材,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急救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可赢得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氧气筒及中心供氧上的氧气流量表在备用状态下,都应该将出氧气孔处包裹密封,防止灰尘进入。然而晨间护理和物体表面擦拭时,易造成出氧气孔处污染,存在医院感染风险。在以往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塑料袋将整个流量表进行包裹存在漏气、易脱落等现象,达不到密封的效果。而在取下塑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氧气湿化装置的抗菌效果.方法:将120例氧疗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使用传统塑料氧气湿化瓶,B组使用YYX-B8型一次性入水式氧气湿化装置,C组使用OT-M Ⅱ型水凝胶式氧气温化装置.使用后分别对三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氧气湿化装置的抗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组氧气湿化装置污染率低于B组(P<0.05).B组氧气湿化装置污染率低于A组(P<0.05).结论:OT-MⅡ型氧气湿化装置抗菌效果最好,其次为YYX-B8型氧气湿化装置,此两种氧气湿化装置在降低院内感染、减少护理工作量等方面优于传统塑料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9.
氧气枕作为临床急救备用物品,须处于充盈备用状态,以备院前急救或住院患者外出检查及转科时应用。由于氧气枕自身橡胶管较粗,致调节器关闭不严,氧气枕处于缓慢漏气状态,临床上多将橡胶管尾端反折,加以胶布、橡皮圈系紧或反复充氧。长期反复打折易造成橡胶管老化,且易松动,再次使用时费时费力,降低了氧气枕的使用寿命;反复充氧则造成了氧气的浪费。经过临床实践,将静脉营养装置截流夹用于氧气枕中阻断气流,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氧气枕连接管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氧气枕必须充满氧气以备院前急救或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用。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氧气枕在充满氧气之后不久便出现漏气,经过长时间观察,我们发现氧气枕漏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连接管开关不能完全夹毕,阻塞头衔接不紧。以前,我们直接将血管钳夹于氧气枕连接管上,结果致连接管损坏,2008年以来我们对连接管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气枕作为抢救仪器设备,必须100%完好以处于备用状态。由于传统的氧气枕管路是橡胶材质,调节夹开关是滑轮装置、橡胶管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老化变形、断裂、漏气等现象,氧气枕处于不饱满状态,不能保证抢救仪器设备完好备用,甚至影响患者的抢救。同时为了保持氧气枕处于饱满状态,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充气,这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常规解决的办法必须更  相似文献   

12.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我科常规将一次性吸氧管和氧气装置相连接,但经常出现因长度不够,导致病人翻身活动或坐起时不便,我科将已用的医用面罩式雾化器进行改良,代替延长管连接输氧管,方便实用,衔接紧密,无漏气现象,能保证患者有效吸氧。1材料与制作1.1材料一次性雾化吸入器,输氧管,剪刀1.2操作方法将已经使用的一次性雾化管的面罩与导管分离,用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老年科氧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使用YYSLP-C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氧气输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塑料瓶氧气湿化装置.观察比较两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结果 实验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能减少老年科氧疗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且无噪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吴莉君  范玉洁 《护理研究》2004,18(17):1530-1530
氧气吸入疗法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吸氧导管接头与中心供氧装置上的氧气流量表接头不配套 ,造成接头处松动漏气。以往护士常用胶布在接头处缠绕 ,停止吸氧时接头处的胶布痕迹处理较困难。我们采用一次性针头帽进行连接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将一次性针头帽盲端用剪刀减去 ,常规浸泡消毒后 ,一端套在氧气流量表的接头处 ,一端连接一次性吸氧导管即可。此方法取材方便 ,固定牢靠 ,且节省物资。巧用一次性针头帽@吴莉君!8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范玉…  相似文献   

15.
给氧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之一。目前 ,各大医院的供氧方法多是由医院中心供氧站经管道将氧气输送到每个病人单位 ,氧气流量表连接在墙上氧气的出口处[1] 。这种供氧法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 ,但若使用不当 ,也会造成流量表漏气 ,影响供氧效果。为此我院每月定期...  相似文献   

16.
旧氧气表漏气是一种常见的弊病,我们感到经常发生漏气的部位主要是:①氧气筒与氧气表的接头处(图1-1);②减压器(图1-2);③氧气流量开关(图1-3);④氧气表后面管内阀门(图1-4)等。以上容易漏气的部位,除①系接头原因外,余②、③、④项均为橡皮圈、垫“老化”所致。我们利用500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输液器大针头(插入输液瓶端)保护帽通常被废弃,我们将保护帽用于氧气袋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通常用调节器夹住氧气管使氧气不外漏。调节器反复使用容易松懈造成漏气,另外调节器反  相似文献   

18.
钟海燕  郑莉兰 《全科护理》2009,7(35):3266-3266
临床供氧主要由中心供氧和氧气筒供氧,氧气表、一次性供氧管道和鼻导管是必不可少的输氧装置,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经常出现氧气表出氧口与管道不匹配现象。氧气表出氧口一般是由圆柱形钢管制成,其外径明显小于供氧管的接口内径,两管相接不紧密致漏气甚至脱管。经临床实践,发现用一次性头皮针改制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荣珍 《上海护理》2001,1(4):43-43
为了防止膀胱冲洗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双腔导尿管气囊的漏水、漏气,我科改进了膀胱冲洗引流装置,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经临床半年对50例患者的试用和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改进方法 将常规使用膀胱冲洗引流集尿袋的引流管装上无毒的Y形硬塑料管,Y形管总长4 cm,2个分支长2cm,引流管总长约100cm,在上端10 cm处装上一个Y形管,Y形分支上一个接引流集尿袋,一个接膀胱冲洗。改进以后的引流集尿袋如图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进氧气湿化通气管对降低吸氧噪音的影响.方法 将氧气湿化瓶的通气管出气孔进行改进,在通气管底端原有13 个垂直大孔的基础上在侧面用大头针刺间隔为4 mm 的30 个小孔.将氧气通气管未改进前设为直孔组;改进后设为直孔+侧孔组;用透明胶封住氧气通气管原有直孔,仅保留30个侧孔设为侧孔组.分别用噪音测量仪测量氧流量3 L/min和6 L/min开启单套吸氧装置和同时开启3 套吸氧装置时各组所产生的噪音值.结果 开启1 套和同时开启3套吸氧装置时不同氧气流量下各组的噪音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气流量越大,噪音越大;开启1 套和同时开启3套吸氧装置时相同氧气流量下各组间的噪音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孔组噪音最大,直孔+侧孔组噪音减轻,侧孔组噪音最小.结论吸氧噪音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加,氧气湿化通气管出气孔改为多个细小侧孔可明显减轻吸氧噪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