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浙江4个沿海地市典型海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含量情况。方法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网店、食品商店和农贸市场采集新鲜贝类、织纹螺和烤鱼片样本,采用亲水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河豚毒素定量检测。结果浙江沿海地市3大类典型海产品中,织纹螺样品河豚毒素检出率最高(93.3%,14/15),浓度最高达15.75 mg/kg;烤鱼片样品河豚毒素检出率为6.2%(10/161),最高浓度为1.79 mg/kg,网店销售和散装烤鱼片的检出率相对较高;新鲜贝类样品均未检出河豚毒素(0/115)。结论浙江沿海地市织纹螺普遍存在河豚毒素,建议继续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部分烤鱼片样本检出河豚毒素,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保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一起食用烤鱼片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市发生一起因食用烤鱼片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食用者 3人 ,2人中毒住院 ,其中 1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此次食物中毒是因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烤鱼片所致。1 流行病学调查1999年 3月 2 9日 ,出差到厦的唐某与钱某由冷某陪同到鼓浪屿旅游 ,在干果店买了两种散装鱼片各 2 0 0克 ,随即食用。唐某食入 4~ 5片 (约 40~ 5 0 g) ,钱某(女 )进食第 2片时感到嘴唇发麻 ,即吐出口中鱼片 ,未再食用 ;冷某仅食小半片。唐某、钱某于 3h后相继出现口唇、舌尖和肢端神经末梢麻木 ,随即到医院急诊 ,钱某经洗胃、输液 ,病情稳定 ,…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即食烤鱼片中毒原因分析这一迫切需求,利用亲水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HILIC-MS/MS)建立了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即食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方法。方法取1.0 g即食烤鱼片样品经0.1%甲酸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过膜,亲水液相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2.5 ng/ml~100 ng/ml时河豚毒素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以3倍基线噪声所对应的浓度为检出限时,即食烤鱼片基质中河豚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可达10.0μg/kg;在25μg/kg、100μg/kg和200μg/kg的加标水平时,方法的回收率为73.4%~89.5%,相对标准偏差为2.9%~10.4%。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易操作,能满足即食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或日常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小鼠单位法检测河豚毒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市发生一起由烤鱼片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 ,从进食情况、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 ,疑似河豚毒素(TTX)中毒。追查到销售商店及生产厂家证实本批白色鱼片是用河豚鱼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我们用小鼠单位法对烤鱼片内河豚毒素进行了测试。1 检测方法〔1〕1.1 样品及前处理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某沿海城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价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人群膳食暴露风险,为消费者安全消费和企业规范生产以及监管部门的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烤鱼片样本,按照酶联免疫的方法,进行河豚毒素的检测。运用急性暴露评估模型,评价潜在的风险。结果 某沿海城市烤鱼片中河豚毒素阳性检出率为40%,含量范围为0.10 mg/kg~4.22 mg/kg,毒力范围为0.45 MU/g~19.18 MU/g,无毒级别样本占98.82%。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急性风险指数均>100%。结论 某沿海城市烤鱼片中存在河豚毒素的污染,但绝大多数为无毒级别,总体处在安全水平。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人群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较高,儿童、青少年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高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同年龄段女性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略高于男性。按照检样中河豚毒素含量评估,成年人、老年人一次摄入低于45 g,儿童、青少年一次摄入量低于15g的烤鱼片时,其急性膳食暴露水平处在可接受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烤鱼片干河豚毒素中毒事件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3~ 7月间 ,厦门、大连、上海等市连续发生烤鱼片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造成了人员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 ,确认均为河豚毒素所致食物中毒[1 ,2 ] 。3起中毒事件都是由于食用了产自福建省龙海市的烤河豚鱼片干。实验室检验证实 ,中毒患者食剩的烤鱼片干对小鼠具有急性毒性。这些食品的带毒原因 ,当时并未调查 ,仅是推测 [1 ,2 ]。我站根据厦门市鼓浪屿区发生的一起烤鱼片干河豚毒素食物中毒事件的线索[1 ] ,深入现场 ,进行了追踪调查。1 现场调查据销售中毒食品的零售店主称 ,该批烤河豚鱼片干来自龙海市金容水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7.
用ICR小鼠生物法测定烤鱼片河豚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ICR小鼠测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毒力。[方法]根据日本药学会推荐的河豚毒素检验方法,在小白鼠下腹腔注射烤鱼片提取液,测定鼠单位(MU)。[结果]烤鱼干样品河豚毒素的小鼠单位为4.68MU/g。[结论]应科学和规范烤鱼片加工程序,严格监督管理,否则仍存在食物中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所有就餐者和可疑餐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病例与未发病者进食食谱的差异,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发病原因。结果就餐的4人中有3人食用了鱼干,3人中毒死亡,症状相似,未食用鱼干的1人未发病,从死者的心血、胃内容物中检测出河豚毒素。结论此次事件是因食用鱼干引起的河豚毒素食物中毒,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要加强水产品及其干货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群众不食用河豚鱼及制品和来历不明鱼干的宣传,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为食物中毒事故原因查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培训医院救治河豚毒素中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烤鱼片中河豚毒素(TTX)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酸化甲醇提取,提取液经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免疫亲和色谱柱净化后,在ACQUITY UPLC BEH Amide柱(2.1 mm×100 mm,1.7μm)上进行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乙腈(30∶70,V/V)为流动相,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模式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河豚毒素在0.5μg/L~50μ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5,检出限为0.3μg/kg,回收率为81.7%~92.6%,相对标准偏差10%。采用该方法对70份烤鱼片样品进行测定,其中9件样品中检出TTX,含量为9.12μg/kg~155μg/kg。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烤鱼片中的河豚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烤鱼片中河豚毒素(TTX)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1%乙酸超声振荡提取15min,提取液加入4倍量的甲醇沉淀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离心后将上清液挥干,残留物加1mL甲醇复溶,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MS分析检测。色谱分离于HILIC柱上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TTX在5~1 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16μg/kg,回收率为84.6%~98.1%,相对标准偏差(RSD)3.9%~13.7%。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处理方法简单,适用用于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某大学生食用购自某旅游点的鱼片干后出现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将剩余的鱼片干送至本实验室进行检测.送检样品约300g,外包装塑料袋上只有商品名"美味鱼片干",属三无产品.鱼片干外观、气味无异常.我们同时选用了正规商场出售的舟山某渔业公司生产的"远洋牌烤鱼片"作为对照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一起食用河豚鱼干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食用河豚鱼干的4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00%,患者尿样均检出河豚毒素.结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食用河豚鱼干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多起食用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8日-7月10日共报告食物中毒患者21例,其中重症6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与患者发病前食用的织纹螺高度相关。采集剩余织纹螺样品和患者尿样送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温州市龙湾区和瑞安市两地共报告的21例患者均为食用织纹螺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状,经对症治疗,治愈20例,死亡1例。4份患者尿液样本检出河豚毒素(TTX),其含量分别是135μg/L、31μg/L、5μg/L和3μg/L,1份食剩织纹螺样本中检出10.3 mg/kg的TTX。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起食用织纹螺食物中毒事件为河豚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4.
7种有机酸溶液中河豚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7种常用有机酸溶液中河豚毒素的稳定性.方法:将河豚毒素溶解在7种有机酸溶液中,进行高温加速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河豚毒素含量分析.结果:河豚毒素溶液经10 d的高温加速实验后,含量下降13.05%~17.79%.主要转化产物为脱水河豚毒素.结论:河豚毒素具有热不稳定性,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溶液酸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鲎中毒及其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永岩  李晓梅 《卫生研究》2001,30(2):122-124
经过近 3年食鲎中毒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我国南方沿海居民食鲎中毒主要是由于误食圆尾鲎而导致河豚毒素中毒 ;有少部分人食中国鲎后产生类似食虾、蟹过敏的症状 ,服扑尔敏后能使症状逐渐消失。预防食鲎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食鲎 ,特别是象圆尾鲎一样大小的小鲎。据说中国鲎无毒 ,可以食用 ,但中国鲎的幼体和有剧毒 (河豚毒素 )的圆尾鲎非常相似 ,对鲎的分类不太清楚的人 ,容易因混淆造成误食而中毒。食鲎中毒治疗方法和河豚毒素中毒治疗相似 ,主要以脱毒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剩余食物,患者的血液、尿液以及从市场采集的织纹螺进行采样检验。结果 7月9—11日共报告21例中毒患者,无共同进餐史,有家庭聚集性;潜伏期0.2~10 h,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痹、头晕、呕吐、口渴和出汗等;1例患者死亡。剩余食物、患者尿液和市场采集的织纹螺均检出河豚毒素,血液由于经透析未检出河豚毒素。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织纹螺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16日我局接到食用烤鱼片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后,立即派卫生监督员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结论为烤鳕鱼片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属不合格食品,但不能判定是由于食用烤鱼片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对引发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24日,庆云县严务乡中学食堂发生一起因食用马铃薯引起的食物中毒,26人食用马铃薯有15人发生中毒.经住院治疗3日后均痊愈,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3月24日中午,严务乡中学有26人食用食堂供应的肉炒马铃薯,其中15人引起中毒,罹患率57.7%,年龄14~42岁,男性9例,女性6例.同餐60人未食用此菜,无一人中毒.经调查,该学校食堂所用的马铃薯系3月23日上午从严务乡集市购买,存放袋中置地面.24日中午,厨师用洁净盆、洁净水洗净,未削皮,切条,下锅急炒后全部售出.现场发现剩余的生马铃薯中有数个已发芽.中毒者均只食用肉炒马铃薯,未用其它菜类,食用多者症状重,食用少者症状轻.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17日铜山县大庙镇安然村发生一起食用卤狗肉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采集的剩余卤狗肉样品中检出氰化物残留。由于这是一起症状不明显的氰化物中毒,故将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与排查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病因调查 2000年4月17日大庙安然村几户十几人相继发生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两户4人症状较重。经调查,均食用过流动商贩卖的卤狗杂,食用较多的几人症状最重,潜伏期为2-8h,经对症治疗症状减轻。2材料与方法排查试验4月18日采集患者保留的剩卤狗杂两份及该商贩所卖的新卤狗杂四份,现场排除亚硝酸…  相似文献   

20.
2010年07月20日高淳县阳江镇北同村徐子标家因进食被农药污染的长豆角,造成5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名儿童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认定为一起因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