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天颅内压及术后30天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给予观察组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33例(73.33%),重残3例(6.67%),植物生存1例(2.22%),死亡8例(17.78%);对照组患者治疗良好19例(42.22%),重残6例(13.33%),植物生存3例(6.67%),死亡17例(37.78%)。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2.22%),脑脊液漏2例(4.44%),皮下积液5例(11.11%),脑嵌顿3例(6.67%),癫痫3例(6.67%);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8例(17.78%),脑脊液漏9例(20.00%),皮下积液21例(46.67%),脑嵌顿11例(24.44%),癫痫13例(28.89%)。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良好率较高、病死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32例,采用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2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的颅内压、脑氧代谢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高于对照组,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多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较冠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高压氧疗法、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2014年3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数字随机表将这160例患者分成2组进行研究。80例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另外80例患者采取高压氧疗法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法(研究组),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死亡率(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其清醒率(51.25%)明显高于对照组(22.50%),其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高压氧疗法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促使其意识状态逐渐恢复清晰,从而获得理想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手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手术疗效恢复良好率明显更高,硬膜下积液、再出血、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更具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与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膨出率、骨窗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基底池评分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骨窗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膨出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基底池评分和各级别GO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主要为硬膜下积液、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主要为脑膨出、硬膜下积液、脑积水、感染及颅骨缺损综合征,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脑内血肿及脑梗死三者的发病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对50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进行探讨,并统计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包括不同时间测量脑膨出的程度,手术后颅内血肿情况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对患者进行术前GCS评分以及术后GOS评分,并且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脑颅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为74%,手术后10~13 d脑膨出的程度最显著。手术后新发颅内血肿为56%,发生部位主要在手术内侧以及手术外侧。脑梗死发生率为10%。手术后的不良率占58%。结论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比较高,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植物生存率以及重度残废率较高,选择手术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对其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进行去骨瓣减压术3个月后,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共计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5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疾病患者,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抽选4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中线回复(11.37±2.11)15.09±2.79mm,对照组中线回复(12.24±3.31)16.22±3.11mm,试验组中线回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死亡率(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情况,降低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2月抽取本院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病例资料,76例患者均实施冬眠低温疗法治疗,基于此,76例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用综合护理,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过程中,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该48例患者均分为A、B两个组别,各有患者2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A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B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肌力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95.83%,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P<0.05);与此同时,护理后B组患者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指标较之A组更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较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疗效以及显著改善患者肌力情况,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护理方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脊髓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价值较高。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减轻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全方位护理方法组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护理中开展重症监护室全方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满意水平;重型颅脑外伤术后ICU留观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重症监护室全方位护理方法组满意水平、肺功能指标、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生命质量评分、重型颅脑外伤术后ICU留观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全方位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改善肺功能,以及缩短ICU的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呼吸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24.73±3.76)d和住院费用(9699.15±1227.48)元比对照组少(P <0.05);且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坠积肺炎等并发症率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 <0.05)。结论综合呼吸道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可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性颅内压监测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共计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14例,实验组1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加以治疗,采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对实验组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为(15.83±0.31)分、预后GOS评分为(3.19±0.15)分,实验组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为(11.18±0.45)分、预后GOS评分为(4.90±0.17)分。实验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对患者的治疗予以有效指导,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为(3.1±0.7)°,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分别为(89.7±5.2)%和(90.5±4.4)%,VAS评分为(1.5±0.6)分,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发生率为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肺结核疾病采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开展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肺结核患者4 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所选肺结核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2 100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2 100例肺结核患者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肺结核患者,为其提供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良好缓解肺结核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98例,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实施分组观察,49例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49例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种治疗方案的开展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而下床活动、肛门首次排气、住院时间均缩短明显,切口长度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手术方案满意程度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良性疾病治疗中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不但可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创伤性小,因此,该治疗方案可对患者术后康复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