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性的护士短缺和护士流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正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要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也是设计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的依据。而当前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院校层次定位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建议,即研究者应加强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深度,在《护理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一理论基础,立足于国内,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特点、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地方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特点,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构建适用于地方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型学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临床操作能力。现阶段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技能考核陈旧、单一,很难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综合评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口腔保健的大量需求,对口腔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充分体现毕业考试对口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培养适合现代医疗水平的高质量口腔医学实用型人才,口腔实践技能的能力要求已成为此口腔医学培养的核心内容,提高口腔临床技能的操作能力,一直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难题,目前本校口腔医学院的毕业考试的形式已不符合现代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本课题将建立以培养目标达成度为导向的口腔医学专业多站式毕业技能考核体系,从考核内容、考核模式、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全面改革毕业的形式,探求一个适合现代口腔执业医师要求和能力的考核考试方法,以适应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形式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重视综合测评、忽视分类引导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创新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迫在眉睫。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其作为一种能够测量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方式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表现性评价测量领域广,覆盖面大,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实践外延,其成功运用为人才选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章将针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基本构成要素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高职护理人才市场中却出现了人才紧缺、学生毕业无法就业的异常现象。这就说明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偏颇,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护理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深层次说明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单一,未能实现与社会医疗机构的有机联动。为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人才过程中就必须思考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育模式,从自身做起寻求教育突破。本文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面探讨了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在引入"现代学徒制"育人理念和"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后的学校专业建设总体框架及主要目标,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全新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三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教育理念对我校护理专业发展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全新护理模式的逐渐建立,在二十一世纪护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体制改革对能力和人才层次的要求。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设置出具有科学性、富有专业特色以及满足专业教学指导思想的课程,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以及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设情绪智力课程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构建护理本科生情绪智力课程,并在2016级、2017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共146名本科生大学第四学期中开展。通过讲授、PBL教学、情境体验、团体活动、小组讨论及经验、情境演绎等方法内化知识。课程实施前后,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评价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调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目前课程对提升学生"情绪感知、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及运用情绪能力"有积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级和2017级146名护理本科学生中期阶段性考核成绩分别为(88.56±4.30)分和(89.32±7.57)分,终期个性化考核成绩分别为(91.77±5.61)分和(90.86±4.23)分;学生对课程授课形式及考核形式总体认可。结论情绪智力课程对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有积极影响,但需经过长时多角度设置课程,以完善课程对学生带来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护士继续教育是指护士继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目的是使护理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护理学科学的发展。目前多数护士继续教育学习行为并不理想,明确影响中医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制定培养策略提供有效依据,为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护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抽取海南省护理本科生3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4%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有必要配备导师,但对导师制了解程度较低。57.2%的学生对导师制培养现状不满意。师生交流不足。59.7%~74.5%学生认为导师制对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价值观、临床护理能力、人文关怀、沟通协调能力、阅读科研文献、论文写作七个方面能力有较大以上程度的培养。结论导师制是提高护理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应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导师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学生了解导师制的前提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指导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导师工作的时效性、方向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护理专业本科生完成社区护理学学习后对课程思政的学习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MAXQDA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结果  分析访谈内容形成50个概念、9个类属,提炼为5个主题:课程思政教学目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对课程思政的兴趣、课程思政考核、对沟通能力的培养。结论  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合理考核,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反馈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三级综合医院提升护士执业能力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护士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三级护理体系一体化实施护士分层级培训,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与护理质量督查、护士执业能力与分层次使用、薪酬分配与护理绩效考核和岗位能级一体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执业能力。结果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士临床操作考核、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三级综合医院实施护士培训、考核、使用、绩效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护士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列“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办学特色鲜明、专业结构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特色护理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着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创建了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1234”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能力、三个体系、四个体现。即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本科护理学通科教育与专科化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以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途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素质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体现强化基础,拓宽视野;体现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为职业持续发展奠定获取和再生知识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加强医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较高素质和较强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的,紧紧围绕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这个中心,契合学校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发现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整合利用资源,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整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以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抓手,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结果,对全面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全国广泛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根据麻醉学专业人才成长的独特性,为有效建立麻醉学的教学改革,拓展发展思路,达到认真落实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进而有效落实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我校麻醉学系通过科学制定目标与方法、认真实施教学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机制;在此次审核评估中,我校麻醉学专业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教学特色得到良好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价值;其实现途径包括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为了在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需要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包括:对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加以强化,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对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进度计划表进行仔细编排,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5.
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以培养药学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药学领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发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在药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不确定,课程设置混乱,师资队伍设置不合理,校企联合模式实效性差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药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深入分析目前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具有专业知识水准的人员组成导师组,联合制定适合于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指导;第二,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应联合建立早期实习基地,通过实地演练,拓展学生思维及掌握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远景目标规划;第三,完善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适宜的学位授予评定标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企业—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行高效的校企联合,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地缘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并强化“实践”这一培养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量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高教改革22条”的实施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然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及教学科研互动不够等问题均会影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探索创新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分别从理论课、实验课和创新实训3个角度实施了教学科研互动式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期探索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评价现状,对 2017 年底前已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 73 所医学院校的认证自评报告及专家认证报告进行梳理分析,从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及评价方法与手段四个方面分析归纳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医学院校应主动加强教育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重视校外利益方的参与、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全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徽医科大学紧紧围绕影响医学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制定了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其通过出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通过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还将通过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规范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40所高等医学院校进行调查,并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86.96%的高校对统一规范为“5+3”一体化为主体,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表示赞成。②76.80%的高校对将“5+3”一体化作为培养全科医生主要渠道的医学博士培养体系表示赞成。③90.40%的高校对通过“5+3+X”一贯制培养授予MD+PhD项目,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表示赞成。④84.80%的高校对医学学位授予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脱离,后者应纳入职业培训范畴表示赞成。结论  全面推进落实“5+3”为主体的高素质临床医学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全科医生为主体,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