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因腰背部疼痛进行腰椎1.5TMRI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矢状位T_1W1、常规矢状位T_2W2、横断位T_2W1扫描,也进行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检查,依据Pfirrmann标准将350个腰椎间盘分级,测量纤维环(AF)前的T2值、髓核(NP)及纤维环(AF)后的T2值,对比分析腰椎间盘各分级的AF前缘的T2值、NP及AF后缘的T2值。选取2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进行间隔半年的MRI检查,比较这次检查和前次检查椎间盘T2值的不同。结果(1)有350个清晰图像的腰椎间盘,54个Ⅰ级,107个Ⅱ级,89个Ⅲ级,68个Ⅳ级,32个Ⅴ级。(2)腰椎间盘分级间的NP、AF前缘、AF后缘的T2值比较,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不仅仅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也能从髓核的T2值反映出不同分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差异性,可作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重要诊断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只,每组再设术后2、4、12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实验组(缝合组)于L2-3椎体前缘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缝合纤维环;对照组(未缝合组)未给予缝合纤维环直接逐层闭合手术切口。术后2、4、12周两组L2-3间盘分别行MR T2加权像扫描并进行Pfirrmann分级。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纤维环缝合的可靠性。结果术后2、4、8周开始实验组L2-3间盘的MR T2加权像扫描信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环缝合可减缓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中年患者纳入中年组,40例老年患者纳入老年组,40例青年患者纳入青年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同时比较各组内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结果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_均<0.05),且三组患者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在纤维环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_均<0.05)。三组患者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游离型>脱出型>突出型(P_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_均<0.05)。结论 MMP-1和TIMP-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在髓核处较纤维环处变化更明显,MMP-1和TIMP-1可作为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1.5T磁共振Pfirrmann标准分级的对照研究,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准确率。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2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1.5T常规腰椎MRI检查,对扫描的600个腰椎间盘行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并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评估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Pfirrmann标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显示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Pfirrmann标准分级呈正相关(H=315.27,P 0.05)。LIDP中医证型的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两者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PfirrmannⅠ级诊断接近于血瘀气滞证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Ⅱ~Ⅲ级诊断接近于湿热痰滞证和风寒湿滞证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Ⅳ~Ⅴ级诊断接近于肝肾亏虚证椎间盘退变程度。结论在一定程度上,Pfirrmann标准分级对应着LIDP中医辨证分型,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指导LIDP中医辨证施治,并且使LIDP中医辨证施治有了可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DXA检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分析腰椎退变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2例运用DXA检测腰椎骨密度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时按Pfirrmann分级标准评分腰椎退变程度。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的T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腰椎退变程度的加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占比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程度评分与骨密度T值存在相关性(r=-0.697,P 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与退变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腰椎退变程度越高,骨密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6.
<正>腰间盘脱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是因椎间盘的纤维环与髓核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而发生,是指纤维环破裂,而髓核脱出移位,因压迫相应的脊髓或神经根,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本文收集整理我院近3年来的80例腰间盘脱出症的典型病例,进行X线与CT诊断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80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诊断明确的病例,男58例(72.5%),女22例(27.5%),最小发病年龄22岁,最大70岁,平均35.5岁,其中干部25例(31.25%),工人3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观察组进行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对照组则行CT增强扫描,比较在b=200 s/mm2条件下磁共振加权成像肝硬化分级ADC值,并统计两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肝硬化Child分级越高,其ADC值越低(P0.05),观察组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加权成像是诊断肝硬化并对肝硬化进行分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的b值范围下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比表面弥散系数变化情况。结果同一b值下,中高分化病灶的表面弥散系数明显高于低分化病灶;不同b值下,食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获得图像均为高信号。随着b值的升高,食管癌病灶的噪声比、信噪比下降,差异显著。当b值为5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在食管癌的诊断上,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病灶以及病灶的恶性程度,且当b值为500 s/mm2时,检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T磁共振T_1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早期发现乳腺恶性病变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1例乳腺肿瘤患者行磁共振常规检查和T_1灌注成像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分别纳入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同时选取患者正常对侧乳腺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乳腺腺体3T磁共振T_1灌注成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结果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组K~(trans)均高于对照组,且恶性病变组K~(trans)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病变组K_(ep)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V_e均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效能评估结果显示,K~(trans)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K_(ep)和V_e,K_(ep)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K~(trans)和V_e。结论 3T磁共振T_1灌注成像参数K~(trans)、K_(ep)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可行性,为反映乳腺良恶性病变血管灌注的差异及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数据,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2 Mapping成像技术及其伪彩图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3.0T高场强MR扫描仪对10例健康志愿者和42例早期OA患者的膝关节行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检查。根据膝关节股胫关节解剖结构分别选择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平台共4组关节软骨,股骨髁分为中部承重区(c)和后部非承重区(p),胫骨平台分前部非承重区(a)、中部承重区(c)和后部非承重区(p),将股胫关节软骨分成10个分区,分别测量各分区软骨T2值。比较早期O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组内不同区域间软骨T2值的差异。结果:早期OA患者组股胫关节各分区软骨T2值均较健康志愿者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O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组T2 Mapping伪彩图表现有明显区别,早期OA患者软骨色阶信号不均,见散在斑片状或不规则绿色色阶。结论:T2 Mapping成像及其伪彩图可通过色阶的变化帮助我们判断软骨退变区并定量测量,可为OA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对家庭决策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家庭决策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家庭决策者200例,最终180例完成了所有时间点的数据采集.入院当天(T0)、入院后30天(T30)及入院后60天(T60)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完成所有家庭决策者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及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n=20)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20例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CT检查,对其临床检出情况及检出结果 评估.结果 检出情况:上矢状窦受累9例,乙状窦受累6例,横窦受累3例,直窦受累2例;其中CT检查见"带征"患者4例;磁共振成像检查:20例均显示静脉窦病变,9例显示脑实质病变.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及CT诊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CT可作为临床初筛方法 ,可结合核磁共振进行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胃癌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关系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6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分析,将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分期为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胃癌T分期中,T1、T2、T3、T4及总准确率分别为90.91%、94.74%、94.12%、100%及95.31%;N分期中,N0、N1、N2及总准确率分别为93.75%、96.67%、100%、96.88%;M分期中,M0、M1及总准确率分别为94.56%、91.30%、95.31%;螺旋CT胃癌临床分期中,T分期、N分期、M分期准确率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近(χ2=3.072、2.032、3.072,P=0.080、0.154、0.080>0.05)。结论在对胃癌临床分期诊断中,实施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较高,特别在对胃癌细胞转移情况分期中其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进行本科阶段实习的32名2015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6名,针对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的实践教学方法,针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案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磁共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以两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乳腺磁共振成像教学为例,第一届学生采用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方式,第二届学生采用乳腺磁共振脂肪抑制不均匀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讨论,临床实践.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度分级法,探讨MRI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检查的112例创伤性损伤、123例退变性损伤的膝关节术前MRI表现;根据形态和信号改变,将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与MRI的表现加以分析并分度;以关节镜所见为参考标准,计算MRI诊断创伤性和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关节镜及MRI上,前交叉韧带损伤均分为4度:Ⅰ~Ⅳ度。其中,Ⅰ~Ⅲ度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均为部分撕裂,Ⅳ度前交叉韧带损伤为完全断裂;MRI诊断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8%、83.8%、94.6%,诊断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6%、75.0%、73.2%。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及MRI的表现可被分为4度;MRI诊断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诊断退变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及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80个病灶)患者均接受DWI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以及联合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和检出率。结果本组60例患者(80个病灶)中,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检出与二者单一诊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中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联合DWI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圆钝尖角T波改变。方法对212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的T波进行分析,并与低血钾心电图做比较。结果 212例先天性心脏病中有23例出现了圆钝尖角T波改变,发生率10.8%,见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复合型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多见于室间隔缺损,占60.9%,但复合型缺损发生率最高,为37.5%。圆钝尖角改变与低血钾改变明显不同,易于区分而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特征性改变。结论圆钝尖角T波改变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改变,对先天性心脏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机制是与左向右分流造成左右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合并右心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椎间盘突出症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96例椎间盘突出症行脊柱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则采用FTS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肛门排气、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83%)优于对照组(72.91%)(P<0.05)。结论 FTS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护理中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改善情况。方法 4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动员组两组,移植组在急诊冠脉造影的同时,经微导管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动员组在术后24小时内静脉滴注G-CSF10μg/(kg·d)+生理盐水100ml,每天1次,共5天。每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和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延迟增强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 CMR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提示两组LVEF术后6个月较之前都有显著提高[移植组(46.80±11.01)︰(54.42±12.08),动员组(48.69±12.41)︰(52.18±10.05)],且梗死面积都有缩小[移植组(21.96±2.04)︰(17.33±2.14),动员组(38.57±29.38)︰(34.07±25.09)],但两组变化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两种方法改善AMI患者左心功能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