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阮姗  陈霞  杨雯  张鹏  桂波  渠磊秋 《实用老年医学》2022,(12):1251-125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中,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扩张引发的疼痛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及95%有效浓度(EC_(95))。方法监护麻醉(MAC)下择期PKP病人按手术先后顺序依次进入序贯试验。手术开始前5 min开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骨水泥开始注入时停止TCI。首例病人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置为1.44 ng/mL,相邻靶浓度之比定为1.2。病人在接受椎体球囊扩张操作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3分为阳性反应,反之则为阴性反应。出现阳性反应时下一例病人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反之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出现6个阳性到阴性交叉点为止。应用Probit概率分析法计算瑞芬太尼有效抑制老年病人PKP术中椎体球囊扩张引发疼痛反应的EC_(50)、EC_(95)。结果共纳入老年病人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瑞芬太尼TCI显著降低老年病人PKP术中各时点NRS评分(P<0.05)。按照Probit概率分析法,瑞芬太尼抑制老年病人PKP术中球囊扩张引发疼痛反应的EC_(50)为0.950 ng/mL(95%CI:0.768~1.103 ng/mL),EC_(95)为1.179 ng/mL(95%CI:1.049~4.595 ng/mL)。结论瑞芬太尼TCI可有效抑制老年病人PKP术中球囊扩张引发的疼痛反应。抑制该疼痛反应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控EC_(50)为0.950 ng/mL,EC_(95)为1.179 n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管期间瑞芬太尼抑制呛咳反射的有效浓度。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腮腺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拔管刻按序贯法TCI给予瑞芬太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呛咳反应,采用公式计算抑制呛咳的瑞芬太尼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结果瑞芬太尼用于拔管期间抑制呛咳反射的EC50值为0.73 ng/ml,95%置信区间是0.690.78 ng/ml。结论拔管期间泵注瑞芬太尼可有效控制患者清醒吸痰拔管刺激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有效抑制拔管刺激所引起的呛咳反射,有助于提高全麻手术病人拔管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需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腔镜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4 ng/ml组(R1组)、瑞芬太尼5 ng/ml组(R2组)和瑞芬太尼6 ng/ml组(R3组),每组30例。连接双通道麻醉深度闭环控制注射系统,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2 ng/ml后,快速静注依托咪酯0.15 mg/kg并启动丙泊酚1.5 μg/ml血浆靶控闭环回路。三组均待麻醉深度指数(CSI)达60以下后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在气管插管前2 min,分别设定瑞芬太尼靶浓度:R1组4 ng/ml、R2组5 ng/ml、R3组6 ng/ml。三组均于维库溴铵推注3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将瑞芬太尼靶浓度调至2 ng/ml。比较三组入室时(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三组意识消失时间及T1、T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用量。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情况。结果 三组意识消失时间以及T1、T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观察时间点内,三组MAP随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三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R2组和R3组(P<0.05);R3组血压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R1组(P<0.05)。三组血压增高、硝酸甘油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三组剂量的瑞芬太尼诱导镇静效果均理想,5 ng/ml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插管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患者90例,根据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Ⅰ组(2.0 ng/ml)、Ⅱ组(3.0 ng/ml)和Ⅲ组(4.0 ng/ml),每组30例,三组丙泊酚的靶浓度均为4μg/ml。比较三组入室后5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BIS,并比较苏醒时间。结果 T2、T3、T4时刻Ⅲ组的BIS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在T2、T3时刻的HR、MAP均显著高于T1时刻,Ⅱ组在T2时刻HR、MAP显著高于T1时刻(P0.05);Ⅲ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随着瑞芬太尼浓度的增加BIS值会降低,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抑制作用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瑞芬太尼抑制高血压患者快速吸入地氟醚后交感兴奋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患者,在麻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后开启地氟醚使呼气末浓度达到0.5 MAC并持续20 min.根据序贯试验的方法 ,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浓度为4μg/L,再快速提高地氟醚的吸入浓度迭1.5 MAC.在快速吸入地氟醚前后3 min,每30 s测量一次血压和心率,分别取平均值.当吸入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率同时大于15%为交感兴奋,下一患者瑞芬太尼的量下降一阶梯,反之升高一阶梯.结果 共5例高血压患者因结果 可疑而被排除,余25例呈有效或无效而进入分析.瑞芬太尼抑制高血患者地氟醚交感兴奋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为2.09μg/L,其95%可信区间是2.08μg/L~2.10μg/L.结论 利用序贯试验方法 测定血浆靶控瑞芬太尼抑制高血压患者快速吸入地氟醚后引起交感兴奋的半数有效浓度为2.09μg/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最低肺泡浓度ED50的影响。方法40例ASAI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靶浓度0.5ng/ml+七氟醚吸入组(SS组)和七氟醚吸入对照组(S组)。舒芬太尼靶浓度和七氟醚呼出浓度稳定于预先设定值20min后气管插管。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最低肺泡浓度ED50测定方法采用医学序贯试验中的上-下法。结果SS组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最低肺泡浓度ED50为0.99%,95%可置区间为0.85%-1.14%,S组分别为4.59%和4.30%~4.89%。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降低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最低肺泡浓度ED50。  相似文献   

7.
将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无肌松组 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行麻醉诱导,丙泊酚[45~50 ug/(kg·min)]、瑞芬太尼[0.3~0.5 μg/(kg·min)]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常用麻醉方法, 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50~75 μg/(kg·min)],瑞芬太尼[0.15~0.2 μg/(kg·min)]进行麻醉维持,术中间断给予维库溴铵(0.04 mg/kg),维持足够肌松.观察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条件,术中胸肺顺应性,麻醉停药后各项苏醒指标, 两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相同,术中胸肺顺应性相似,麻醉后无肌松组苏醒各项指标显著加快(P<0.01). 认为无肌松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耳鼻喉手术,可提供良好气管插管条件,麻醉维持平稳,患者无体动反应,麻醉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丁娜 《山东医药》2011,51(35):92-93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术中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的适宜血浆靶浓度。方法对30例颈髓损伤患者行嗅鞘细胞移植术,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4、6n#m1)随机分为R2、R4、R6组,设定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6μg/ml与瑞芬太尼同时输注。脑电双频指数(BIS)达60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记录患者诱导前(T0)、BIS达60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的SBP、HR,记录BIS达60时瑞芬太尼及依托咪酯的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结果R2组T1时依托咪酯的效应室浓度明显高于R4、R6组(P〈0.05),R2组T3、T4时的SBP均明显高于T9(P〈0.05),R4、R6组插管前后SBP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4ng/ml复合依托咪酯0.6μg/ml诱导能较好地控制颈髓损伤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小儿脑瘫SPR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瘫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随机分为1、2、3、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及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在4 μg/mL,行电刺激时1、2、3、4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3、4、5 ng/mL,观察并记录电刺激前后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BIS值并观察电刺激神经引起足背收缩的阈值,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知晓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电刺激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2组平均动脉压电刺激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4组患儿电刺激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值变化不明显(P>0.05).患儿术中电刺激时均可顺利引出足背收缩,均无术中知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电刺激时浓度为4~5 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能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丙泊酚复合4 μg/L瑞芬太尼(R)组和丙泊酚复合0.4μg/L舒芬太尼(S)组,每组20例.采用分步达靶的方法,调节丙泊酚使BIS保持65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BIS等指标.结果 两种麻醉诱导方法组间的SBP、DBP、MAP、HR、RPP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更快速地回到气管插管3 min即回落到诱导后水平;R组HR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R无显著性变化;麻醉诱导后RPP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一样可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但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1、0.2、0.3μg/(kg·min)]复合5 mg/(kg·h)的丙泊酚泵注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时、手术中、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C组丙泊酚用量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5mg/(kg·h)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麻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我们对6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观察瑞芬太尼不同的输注速度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25 ng/ml、2 ng/ml,均复合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T1、T2和T5时SBP、DBP和HR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诱导剂量与瑞芬太尼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均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毕30 min 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芬太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相比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夏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4,(6):1147-114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4例行喉镜下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采用1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n=37例)采用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期间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诱导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HR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率及麻醉诱导时异丙酚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注诱导可明显降低插管反应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是一种良好的联合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5.
李忠臣  裴春明 《山东医药》2007,47(14):37-38
将36例ASAⅠ~Ⅱ级、行鼓室成型术患者随机分为R2、R4、R6组,每组12例。诱导时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设为4,R2、R4、R6组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6 ng/ml,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70后予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调整异丙酚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瑞芬太尼浓度不变;手术结束前15 min,降低异丙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60~70;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HR、BIS,记录切皮时及分离残余鼓膜时的术野质量分级。结果R4组插管条件最好,R6组术野条件最好。认为BIS指导下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靶控用于鼓室成型术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士合 《山东医药》2009,49(46):95-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复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心脑外科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分别静注瑞芬太尼1(A组)、2(B组)、3(C组)μg/kg,均在90s内注射完毕,静注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1、3、5min时BP、HR变化及插管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在插管后各时点BP变化不明显(P〉0.05),B、C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各时点HR无显著变化。A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A、B组。结论2μg/kg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注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忠臣  裴春明 《山东医药》2007,47(14):37-38
将36例ASAⅠ~Ⅱ级、行鼓室成型术患者随机分为R2、R4、R6组,每组12例。诱导时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设为4,R2、R4、R6组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6 ng/ml,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70后予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调整异丙酚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瑞芬太尼浓度不变;手术结束前15 min,降低异丙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60~70;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HR、BIS,记录切皮时及分离残余鼓膜时的术野质量分级。结果R4组插管条件最好,R6组术野条件最好。认为BIS指导下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靶控用于鼓室成型术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王云川 《山东医药》2010,50(31):50-51
目的进一步提高开颅手术麻醉诱导的安全性。方法将50例ASAⅠ~Ⅲ级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及静脉推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两组肌僵硬现象,意识消失时间,插管前及插管后1min动脉压、心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现肌僵硬现象,导时的动脉压及HR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均〈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MBP升高不明显,心率几乎未见升高,对照组MBP升高明显。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开颅手术麻醉诱导,能较好的消除气管插管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瑞芬太尼用于巨大甲状腺肿清醒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巨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患者30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咪达唑仑组(Ⅱ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均给予1﹪丁卡因行口腔、舌根表面麻醉,Ⅰ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复合剂量,随后以0.5μg/kg-1持续泵入同时靶控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2~4 ng/ml。Ⅱ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靶控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2-4n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对言语指令无反应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即刻(T2)、插管完成后1min(T3)、插管完成后5min(T4)的SBP、DB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与T0组比较,T1时两组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与T1组比较,T2~T4时两组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与Ⅱ比较,T2~T4时Ⅰ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Ⅰ组恶心、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可有效安全的用于巨大甲状腺肿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插管,与咪达唑仑复合靶控瑞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黄获  赵兵  冯继峰 《山东医药》2013,(46):79-8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以及舒芬太尼(舒芬太尼组)或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组)的方法.两组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屏静脉麻醉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min(T3)、插管后3min(T4)、手术结束时(T5)、睁眼时(T6)、拔管时(T7)及拔管后3min(T8)两组患者SBP、DBP、HR、SpO2;手术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对患者SBP、DBP、HR的影响较舒芬太尼小.瑞芬太尼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组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快通道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