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23例MSF军人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F患者2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0例;21例(91.3%)有脊髓损伤.对合并颅脑、胸腹部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者首先抢救生命.对于合并四肢骨折者于同期分组完成四肢手术后,再行脊柱手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例,后路枕颈部融合术1例,后路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例,胸腰椎经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7例.随访12 ~24个月,合并脊髓损伤的21例中,脊髓神经功能进步1级(Frankel法分级)以上14例,恢复至正常者7例,无改善5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骨折均愈合.结论 MSF患者脊髓损伤发生率高.治疗应首先针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处理,解决脊髓神经的压迫,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老年急性颈椎过伸损伤中作用。方法 对3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组21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3例,后路减压术8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6例)。非手术组10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恢复按Frank分级。经过随访观察1.0~1.5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疗效满意。结论 尽管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属高危疾病人群,但如果能耐受手术,获得早期手术减压,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椎管内浸润导致脊髓压迫症(SCC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例MM合并SCCS患者的临床特点、MRI及CT表现、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MM合并椎管内髓外浆细胞瘤(EMP)均发生在胸椎节段。患者从感觉双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起,在数小时至3 d内即进展至截瘫状态。经MRI或CT检查诊断为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6例中5例接受了治疗。2例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者,1例肌力改善,另1例无效;单纯接受化疗1例无效;2例接受放疗者,均恢复行走,其中1例肌力恢复至5级,另1例4级。结论:MM合并SCCS多发生在胸椎节段,病情进展快,需尽快治疗。MRI可明确病变部位,以放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按术式不同分为4个组: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10例;B组:胸椎或胸腰段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固定术6例;C组: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D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椎弓根固定术12例。对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整理分析,50例患者治疗前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4例,B级2例,E级32例。34例患者伴后凸畸形,Cobb角度10°~20°者16例,>20°者18例;对随访的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度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 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3.6±0.6)h,术中平均出血量(455±54)ml;B组手术平均时间(4.7±0.8)h,术中平均出血量(670±58)ml;C组手术平均时间(4.8±0.9)h,术中平均出血量(630±62)ml;D组手术平均时间(4.1±0.7)h,术中平均出血量(420±46)ml。术后1~3周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14例,改善2级者4例。50例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5.6%±12.3%,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率为23.7%±20.4%。 结论 根据患者病变椎体的破坏范围及程度、脓肿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对多节段脊柱结核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相似文献   

5.
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附4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连勇 《山东医药》2007,47(9):60-61
采用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9例。优13例,良12例,可19例,差5例,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均为49%。认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王亦合 《山东医药》2014,(24):74-75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9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冠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腰椎前凸角,并评价生存质量,计算术后改善率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疗效评价优22例、良11例、可6例;患者术前VAS(7.6±1.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3.6±11.5)分、冠状位Cobb角27.6°±2.3°、矢状位腰椎前凸角11.7°±2.2°,术后12个月分别为(2.1±0.5)分、(12.4±4.7)分、10.5°±1.6°、35.7°±3.2°,P均〈0.01;术前SF-36量表总分(87.7±6.2)分,术后12个月为(96.5±7.4)分,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较好,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颈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1例,其中单纯植骨减压74例,同时予钛板内固定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3例;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术后常规用药,随访2个月-5a,优良率91.0%,无无效及恶化病例。认为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彻底解除脊髓压迫,有利于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46例在我科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患者,均采取经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观察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畸形纠正及恢复的情况,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胸腰椎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经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骨折的压缩椎体或爆裂骨折的椎体前后缘的高度术后恢复满意;术后Cobb角及侧凸均有显著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后方入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能有效进行充分减压,完成确切的骨折椎体及相邻椎体的内固定,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序列,最大限度的创制神经功能恢复的条件,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昌林 《山东医药》2009,49(23):104-105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同期收治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达70%~100%,Cobb角由术前28°(13°~39°),降至6°(2°-12°),24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随访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表现,无断钉及钉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技术相对完善,解剖清楚,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或3个节段以上),其中10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症(6例合并动力性椎管狭窄症,3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为外伤性);4例为颈椎管内肿瘤.随访9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8个月.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或内固定物断裂并发症,1例脊膜瘤因肿物过大术后出现脊髓再灌注损伤表现,经积极治疗好转,生活可自理.结论 该法适用于需要从后方入路进行减压的颈脊髓压迫症,疗效肯定.其优点是手术相对安全,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的变化。结果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后路组明显缩短(P〈0.05);前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后路组(P〈0.01)。2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CSM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可提高老年CS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完全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完全损伤患者45例,分为上段组(C3~C4水平)20例、下段组(C5~C7水平)25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评定脊髓感觉及运动功能.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44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褥疮等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感觉及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胸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胸椎结核术式选择的适应证。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年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17~72)个月的随访。其中有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根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5种手术方式:A组(18例),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1例),经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10例),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D组(27例),后路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E组(5例),上胸段结核胸骨柄或胸骨劈开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A,B,c,D,E组分别为3.5,3.0,3.0,4.5,4.0h;术中平均出血量A,B,C,D,E组分别为350,450,300,640,600ml。(2)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A组(47.5±11.8)%,B组(46.9±10.2)%,C组(59.9±17.4)%,D组(61.7±18.6)%,E组(44.1±8.7)%。(3)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率:A组(64.2±19.1)%,B组(63.8±18.1)%,C组(56.9±11.8)%,D组(53.6±15.6)%,E组(63.5±17.1)%。23例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中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了一级。结论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老龄患者由于体质差,最好采用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9例、B级15例、C级3例),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7例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P均<0.05).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复位并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在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 下后路解锁、复位及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焦建宝 《山东医药》2011,51(20):93-94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经前路手术44例(前路组),经后路手术56例(后路组)。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经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与前路组比较,后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2组Frankel分级均改善至少1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且后路组较前路组改善明显;随访结束时前路组Cobb角矫正度平均丢失较后路组少。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能获得相似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术者对入路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监测BMI、FPG、HbAic、血脂、C-P等指标及T2DM相关并发症情况.运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分析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68例中,46例(67.6%)术后仅用生活方式治疗HbA1c≤6.5%,FPG≤7.0mmol/L,2hPG≤10.0 mmol/L; 18例(26.5%)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量较术前减少,血糖控制良好,FPG降幅>1.39 mmol/L,HbA1c降幅>1%.术后1年糖尿病并发症改善2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53.8%)、高脂血症15例(71.4%)、视力减退或合并DR 3例(21.4%)、尿蛋白阳性7例(41.2%)、糖尿病足(DF)或DPN 3例(27.3%).SF-36量表对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较术前改善(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谢隽 《山东医药》2011,51(18):107-108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其中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控制情况及GOS.结果 术后3、5、7 d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19.8±2.9)、(17.9±2.4)、(16.0±2.2) mmHg,对照组分别为(28.9±2.8)、(26.3±2.2)、(23.8±2.3)mmHg,两组各时点颅内压相比,P均<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恢复良好34例、中残24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恢复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64.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疗法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PCI术后远期通畅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CI术后远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远期通畅率、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收治的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颈胸椎3例,胸椎19例,胸腰椎10例。累及椎体数1-8个,平均4.5个;第一次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0-9个月不等;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中术后16例病人截瘫有所改善(短期改善9例,3个月改善3例,6个月改善4例)。17例截瘫没有改善;2例损伤脊髓截瘫加重;另术后合并瘘管形成6例,继发肺结核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脊髓本身结核1例。全身结核瘫状明显伴有高热4例。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清减压手术。同时给予植骨,其中9侧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2倒截瘫完全恢复,6例部分恢复;另脊柱结核完全治愈。结论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治疗失败的原因为:抗结核治疗不合理;合并它处结核:多椎体结核;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手术减压范围不够以及脊髓神经结核和脊髓受压变性等情况。成功的关键是: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彻底地减除病灶对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