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痹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痹病患者 300 例,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试验组 200 例,追风透骨丸对照组100 例,从临床疼痛、功能障碍改善等方面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在疼痛、功能障碍改善和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总有效率为 91.5% ,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反应。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是治疗痹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2.
王可博  郑秀华  黄培凤 《新中医》2020,52(2):125-129
目的:探究热补针法结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A(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观察组B(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观察组C(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补针法针刺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通过测定比较4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18和IL-27含量,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和晨僵时间等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低于其他3组(P<0.05),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晨僵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4组血清CRP、RF和ER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血清CRP、RF和ERS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血清RF和ER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血清ERS水平低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4组关节液IL-17A、IL-18和IL-27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关节液IL-17A、IL-18和IL-27含量低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关节液IL-17A和IL-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关节液IL-17A和IL-18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0.05),IL-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深层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洛索洛芬钠,60 mg/次,3次/d,氨甲蝶呤(MTX)7.5~2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口服洛索洛芬钠基础上加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0.9 g/次,3次/d,连续服药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静息痛、晨僵时间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沉(ERS),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1)8,IL-27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微小mRNA(microRNA,miR)-146a,miR-16表达变化。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静息痛、晨僵时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RS,CRP,R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液IL~(-1)7A,IL~(-1)8,IL-27含量及miR-146a,miR-1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miR-146a,miR-16表达,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减轻自身免疫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风寒湿痹型RA患者体征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温针齐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齐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30min/次,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齐刺法可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TNF、IL-1β水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每组10只,对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建立CIA模型,于初次免疫后10 d开始,给各组大鼠进行相应药物灌胃处理以延缓炎症进展,并每隔7 d评定一次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FN-γ和IL-15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关节正常,而模型组关节红肿较为明显,AI指数评分较高(P0.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AI均较模型组有所缓解(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FN-γ、IL-15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IL-1β、IFN-γ、IL-15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IA大鼠促炎因子分泌,缓解关节炎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活血除痹中药三痹消颗粒(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等)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KOA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将92例风寒湿阻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三痹消颗粒组)和对照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各46例。经过4周治疗,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膝骨关节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骨关节肿胀、压痛及关节活动度评分进行比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TGF-β表达水平。结果:经过4w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研究组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骨关节肿胀、压痛及关节活动度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均降低,TGF-β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研究组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研究组血清中TGF-β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用补益肝肾、活血除痹中药三痹消颗粒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三痹消颗粒可以有效抑制膝骨关节炎,减少关节破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骨三子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双骨三子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仅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共治疗4周。每2周评估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膝关节疼痛评分(VAS),统计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MP-1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WOMAC和VAS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MMP-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骨三子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安全性好,且可有效抑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膝骨关节炎3月内短期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确诊KOA患者120例和60例分别作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Calibration Plot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并进行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初始治疗的CRP(0CRP)、初始治疗的ESR(0ESR)、病程、是否滑膜水肿、年龄是KO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列线图模型评估及内部与外部验证证明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有效性。结论:成功建立寒痹证KOA临床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KOA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9.
苗药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是苗药复方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代表药物,疗效显著。其作为上市多年的复方药物仍然存在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质量标准,对其现有研究进行调研综述,并以中药质量标志物(Q-Maker)的“五原则”对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进行质量标志物预测。结果提示,绿原酸、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素、刺槐素、青藤碱、青风藤碱可作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Q-Marker,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毫针焠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6、COX-2和MMP-3水平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温针灸疗法)和治疗组(31例,毫针焠刺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HSS评分和WOMAC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COX-2和MMP-3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S评分明显升高,血清IL-6、COX-2和MMP-3水平、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WOMAC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毫针焠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68.9%(31/4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和WOMAC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  相似文献   

12.
闫恩利  唐春阳  梅胜利 《新中医》2022,54(19):29-3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膝四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独活寄生汤联合膝四针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压痛值、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多巴胺(DA)、P 物质(SP) 及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 高于对照组77.78%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VAS 评分、WOMAC 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PGE2、SP、DA、5-HT、IL-1、IL-6、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压痛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WOMAC 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PGE2、SP、DA、5-HT、IL-1、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压痛值较高(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膝四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15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电针透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予内、外膝眼相互透穴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对照组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5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FTSST及IL-1β、TNF-α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和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WOMAC、FTSST等指标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β、TNF-α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的改善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膝眼电针透穴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且能有效降低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羌医白石熨烫疗法联合骨痛灵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羌医白石熨烫疗法联合骨痛灵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5/100),高于对照组的78%(78/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医白石熨烫疗法联合骨痛灵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骨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苍膝通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血脉瘀阻型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肾亏虚、血脉瘀阻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膝通痹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及WOMAC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停药4周后,VAS评分、WOMAC评分及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同时间节点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膝通痹汤加减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轻中度肝肾亏虚、血脉瘀阻型KOA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能抑制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其疗效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可为临床治疗轻中度KO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7月前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就诊号,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对照组口服独活寄生合剂,连续4周。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膝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记录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得分。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IL-1β、TNF-α的含量、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TNF-α的含量、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独活寄生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寒湿痹型KOA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WOMAC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KOA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67-1169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值、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及风寒湿痹型4种证型之间IL-6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寒湿痹型的TNF-α水平较其他3型明显高,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作为诊断膝骨关节炎的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及临床诊疗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锐  刘东辉 《陕西中医》2020,(12):1813-18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针刺联合拔罐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血清BGP、OPG、CTX-I、IL-17、TGF-β1、APN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症状膝痛、肌肉瘦削、关节屈伸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膝关节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TGF-β1、APN、CTX- I水平低于对照组,BGP、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拔罐运动疗法可降低KOA患者中医证候和疼痛、僵硬、功能评分,改善骨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痹证贴穴位透药联合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选取86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痹证贴穴位透药联合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加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记录2组患者1、2个疗程后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VAS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2组VAS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2组VAS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41/43)和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症贴穴位透药联合烧山火针法能有效缓解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降低VAS和WOMAC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