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耐火材料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合劳动者健康状况,确定关键控制岗位及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呼尘:破碎工C_(TWA)(0.67 mg/m~3),机压工C_(TWA)(0.52 mg/m~3),拣选工C_(TWA)(0.63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岗位是破碎工、机压工、拣选工,应完善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山东某镀锌钢板有限公司热镀铝锌硅钢板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职业卫生检测与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及建议。结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氨C_(TWA)(1.5 mg/m~3)、C_(STEL)(4.6 mg/m~3);盐酸C_(MAC)(2.13 mg/m~3);氧化锌C_(TWA)(1.0 mg/m~3)、C_(STEL)(2.0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根据建议进行改进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为同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及检测检验法对2015—2017年间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企业存在甲醛、甲醇、盐酸、氢氧化钠、其他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连续3年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0%。甲醛最高浓度(MC)为0.46 mg/m~3;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4.3 mg/m~3,短时接触浓度(C_(STEL))≤19.6 mg/m~3;盐酸MC为2.58 mg/m~3;氢氧化钠MC为0.015 mg/m~3;其他粉尘C_(TWA)≤2.2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为[(66.1~81.9)dB(A)];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范围[(29.2~30.6)℃]。3年职业健康检查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患者。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选配、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有效,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值得同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易发生急慢性职业病中毒与突发事故的岗位提出合理建议,使劳动者职业健康得到保障。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结果对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0.01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01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5 mg/m~3,均不超标;6个检测点的二氯丙烷的C_(STEL)值均0.6 mg/m~3,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的C_(STEL)分别为1.1~1.5、0.6、0.02~0.04 mg/m~3,CTWA分别为1.2~1.6、0.6、0.02~0.04 mg/m~3,均未超标。煤尘及煤渣尘的C_(STEL)在0.4~1.2 mg/m~3之间,C_(TWA)在0.1~0.2 mg/m~3之间,未超标;工作场所个体噪声测量结果显示,车间各岗位噪声强度范围在71.0~76.0 d B(A)之间,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另外,对于高温控制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在24.5~30.5℃之间,未超过相应的接触限值。结论该公司在工人工作环境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在职业健康监护项目中未对新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有毒物质的警戒标志和警戒线设置不全,在应急救援设施上未设置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设施,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因此,应进一步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加大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某箱包制造企业2015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职业病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分析。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二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噪声。其中,印刷车间调墨岗位二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78.3 mg/m~3、印刷岗位二甲苯C_(TWA)=101.3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缝纫车间、印刷车间通风不佳。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佩戴情况不佳。结论车间调墨岗位、印刷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重点岗位防毒措施欠缺,需尽快整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年产20万吨联合制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盐尘(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2.00 mg/m3、氨TWA为0.50~24.00 mg/m3、碳酸钠TWA为0.01~14.50mg/m3、氯化铵TWA为0.01~0.10 mg/m3,泵工、冰机工接触噪声每周40 h等效声级(LEX.W)为85.7~89.7 dB(A),部分岗位氨、碳酸钠、噪声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施不完善,需加强毒物和噪声控制,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运动皮鞋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寻找制鞋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职业健康检查等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线、粉尘和化学毒物等。粉尘包括矽尘、煤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主要包括环己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丙烯腈、苯乙烯、1,3-丁二烯等。其中,岗位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结果为71.1~99.2 dB(A),超标率为41%(43/105);岗位高温检测结果为29.1~30.8℃;紫外辐照度检测结果UVC和UVB分别为未检出~2μW/cm~2和未检出~6μW/cm~2,超标率为59%(10/17);粉尘检测结果C_(TWA)为0.24~30.3 mg/m~3,超标率为21%(7/33)。其中:①矽尘检测结果C_(TWA)为1.26~1.57 mg/m~3,超标率为100%(3/3);②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超标率为13%(4/30);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检测的化学毒物78个岗位中,擦拭处理剂岗位丁酮和配胶房乙酸乙酯检测结果C_(TW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302和378 mg/m~3;其他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进行个体防护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公司高档家具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情况和拟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粉尘、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丁醚、紫外辐射、噪声和高温等。木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4 mg/m~3,超限倍数0.10~0.27;甲苯TWA1.2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1.2 mg/m~3;二甲苯TWA3.3 mg/m~3,STEL3.3 mg/m~3;乙酸乙酯TWA 3.9~56.6 mg/m~3,STEL 6.2~66.6 mg/m~3;甲醛浓度为0.110~0.130 mg/m~3;环己酮TWA0.1 mg/m~3,超限倍数0.1;噪声(8 h等效A声级)68.3~87.9 dB(A);紫外辐射0.164~0.228μW/cm~2;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30.5~31.4℃;工频电场0.001 kV/m。类比企业各岗位中,除个别岗位噪声和WBGT指数不符合相应限值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均符合标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项目在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补充措施后,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某除草剂甲磺草胺生产项目为对象,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建议,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乙醛、钠及其无机化合物、硫化氢、氨、氯化氢、氯气、粉尘、工频电场、噪声等。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16.0 mg/m~3,二甲苯C_(STEL)3.3 mg/m~3,乙醛最高浓度(MC)6.7 mg/m~3,氯化氢MC0.5 mg/m~3,粉尘≤2.89 mg/m~3,噪声≤88.7 d B(A),除冷冻机房巡检点的噪声(不合格率20%)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与该项目相关的职业禁忌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采取的管道+反应釜+自动化投料+通风设施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但仍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赛马类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提高国内高标准生物安全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工作场所的生产岗位为研究对象,利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测试分析。结果对不同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测定,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为0.057~2.370 mg/m~3,硫化氢的最高接触浓度(C_(ME))为0.53 mg/m~3,硫酸C_(TWA)为0.009~0.014 mg/m~3,氢氧化钠C_(ME)为0.04~0.09 mg/m~3,氯化氢及盐酸C_(ME)为0.05~0.12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_(TWA)为0.03~0.09 mg/m~3,二氧化氮C_(TWA)为0.03 mg/m~3,一氧化碳C_(TWA)为0.1 mg/m~3,臭氧C_(ME)为0.51~0.64 mg/m~3,百菌清C_(ME)为0.02 mg/m~3。除跑道维修部电焊岗位臭氧C_(ME)超出最高容许浓度(MAC)限值外,其他岗位均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的跑道维修单元中电焊岗位具有臭氧超标的轻度危害作业风险,建议移动式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于作业点下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选煤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设施、措施,为该选煤厂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工程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要求,2处代表性工作地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5%~7.8%。7个工种接触总粉尘浓度C_(TWA)为0.14~3.08 mg/m~3,6个工种接触呼吸性粉尘浓度C_(TWA)为0.70~2.72 mg/m~3。7个工种中1个工种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14.3%;在20个工作地点中1处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5.0%。7个工种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1.3~92.3 dB(A);3个工种超标,超标率为42.8%。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紫外辐射浓度/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总体布局基本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合理、有效,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符合相关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综合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有效,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装配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现场检测及综合评价。结果 SPI2型装配生产线操作工接触二氧化氮C_(STEL)和C_(TWA)分别为0.052、0.047 mg/m~3;接触臭氧CMC为0.1 mg/m~3;其他粉尘超限倍数结算结果均0.33。结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加药工序、激光焊接工序、工件转运工序等相关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修维护,确保其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某建材公司窑尾烟气脱硝工程在试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观察防毒降噪等措施的效果。方法根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等调查资料,对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照相关法律及标准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工程产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氨浓度为0.07~7.3 mg/m3,一氧化碳浓度为0.2~1.9 mg/m~3,二氧化碳浓度为85.8~764.4 mg/m~3,二氧化氮浓度为0.01~0.08mg/m~3,二氧化硫浓度为0.6 mg/m~3,噪声等效声级为78.5~84.4 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试运行期间生产平稳、防毒降噪设施运行正常,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防可控,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可以进行职业卫生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7.
某石化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石化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噪声等,检测值(TWA、STEL)分别为5.2、6.8;0.52、5.22;0.6、0.6;0.009、0.03;0.13、0.52ng/m3;68~89dB(A);硫化氢MAC〈0.53mg/m3,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石灰石矿厂生产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对攀枝花市某石灰石矿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等效声级66.5~98.6 d B(A);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3~12.4 mg/m~3;煤尘7.2~8.4 mg/m~3;其他粉尘(石灰尘)4.8~12.6 mg/m~3;一氧化碳6.50~10.90 mg/m~3;氧化钙0.609~0.889 mg/m~3。噪声、石灰石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氧化钙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石灰石矿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和管理措施均能有效运行,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和分析无头带钢生产线(ESP)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ESP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本次检测粉尘长时间接触浓度0.42~0.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37~1.77 mg/m~3;一氧化碳长时间接触浓度1.110~1.28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94~1.40 mg/m~3;噪声强度72.5~84.3 dB、高温26.9~31.4℃,以上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该ESP防护设施运行有效,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确保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机械公司冷作车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害化学因素,检测值分别为粉尘TWA0.8—2.6mg/m^3、STEL1.8—4.4mg/m^3,噪声76—83dB(A),有害化学因素STEL0.03—0.99mg/m^3。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