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2995例中的401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97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6.6%,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2008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6.76%;2009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63.64%。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讲究中医辨证论治,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124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翎  臧熙  白玉国  张爱琴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907-1908
药学监护是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由此而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作者分析了本院2年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病例124例,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制剂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来源ADR资料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收集的124例合格中药制剂ADR报告,对所有中药制剂ADR报告的年龄、性别、过敏史、药品剂型及所致ADR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2结果分析2·1年龄与性别分布12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76例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中药ADR报告中,女性男性,尤以41~50岁的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有23例(30.26%);而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50例(65.79%);中药ADR发生率排名中前3位分别是热毒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9例(38.16%),其次为消化系统,有20例(26.32%)。结论: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重视中药引起的ADR,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安市第八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八医院2013-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47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ADR报告中,男3...  相似文献   

5.
梁华  李烨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52-53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间收到的98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女性61例明显高于男性37例,引起ADR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中年患者居多(55例),占总例数的56.12%。引起ADR的药物共涉及中药6大类24个品种,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生脉注射液19例、注射用血栓通13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2例。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的ADR有2例。结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关于ADR事件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家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中药ADR报告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1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占中药ADR报告总数的77.12%。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我院4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峰  关英  郑彦云 《中药材》2003,26(11):848-849
本文通过对我院报道的 4 2例中药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 ,以初步了解中药ADR的临床特点及ADR发生的相关因素。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资料来源于 2 0 0 1年~ 2 0 0 2年我院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报道的 311例药物ADR报告 ,其中4 2例为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按照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登记标准对ADR报告进行核查。1 2 方法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分类 ,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特征。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根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2〕。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4 2例患者中 ,男 30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2年9月收集的27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ADR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15例(57.3%),女12例(42.7%);ADR多发于35-59岁年龄组共19例(70.3%);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7年上报的34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15例(44.12%),严重的ADR为5例(14.71%)。在34例ADR报告中,理血剂引起ADR为28例(82.36%),占比最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其他等。结论本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剂量和给药浓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9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6月收集的96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55例(57.3%),女41例(42.7%);1-3岁年龄组患儿49例(51.0%);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韦焕丽  刘初春  齐金 《光明中医》2009,24(8):1576-1577
中药以其毒性小、安全性好的优点,在现代医药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ADR报道逐年增多,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ADR反应时有发生,为了了解我院ADR的发生情况,现对我院1998年-2006年底收集的58例中药ADR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输液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多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管,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和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至2009年收集到的70例中药制剂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91.63%);其中心脑血管用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占中药制剂的60%)。结论:应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的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7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及抗肿瘤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院2008年174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4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47.71%;引起ADR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有147例占84.48%;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高达62.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8.97%;ADR的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要加强ADR监测,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1999年度178例符合WHO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及较严重的ADR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与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178例ADR报告涉及94种药品,抗感染药物有35个品种,ADR 95例,占总例数的53.37%,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28.65%,其次为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引起皮肤反应的ADR最多,有141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等。结论 应注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口服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引起ADR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对雅安市共17家医院在2009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6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雅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中心2009年1~12月共收到777例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99例,占比12.7%,中药注射剂63例,占中药制剂的63.6%。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度98例符合WHO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及较严重的ADR进行分析。结果性别与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98例ADR报告涉及50种药品,抗感染药物有20个品种,ADR 44例(45%),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29%,其次为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引起皮肤反应的ADR最多,有41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等。结论应注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口服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引起ADR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75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涉及中药品种48种,口服给药51例(68.0%)较静脉给药23例(30.7%)引起的多,胶囊剂引起的ADR略多(30.7%).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次之.结论:应加强中药ADR监测意识,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