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蒜炭对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蒜炭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为蒙药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高、中、低剂量组蒜炭连续4d后检测小鼠炭粒廓清功能;测定蒜炭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高、中剂量组均能使正常小鼠的吞噬指数及吞噬系数显著升高(P〈0.05或尸〈0.01);蒜炭含有丰富的Fe、Zn、Mg、Mn、Cu等微量元素。结论:蒜炭能够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蒜炭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大毒蒜治疗关节扭伤86例杨朝稳主题词扭伤/外治法大毒蒜治疗应用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军事训练伤又以关节扭伤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传统治疗多以消炎祛痛药物配予理疗,我院自去年始采用大毒蒜局部外用收治86...  相似文献   

3.
大蒜提取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大蒜提取物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真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fungal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真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观察其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SDA)液体稀释培养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菌落法分别测定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和MFC。结果: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红色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絮状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犬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128;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1:128,MFC为1:64.;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512;MFC 1:2560结论:蒜氨酸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其它试验菌无抑制作用;蒜酶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学玲  李剑美  赵芳  赵锋 《新中医》2020,52(23):7-11
目的:研究小红蒜中的矿质元素和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 ICP-MS 法同时测定小红蒜中矿质元素(Mg、Fe、B、Cr、Mn、As、Cu、Pb、Se、Zn、Hg、Ca) 含量,用超声提取 NaNO2-Al(NO3)3 显色法分析其总黄酮含量,再从DPPH·清除率、·OH 清除率和总还原力 3 个方面分析小红蒜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选取元素中小红蒜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含量各不相同,但未检出 Zn、Hg、Ca 3 种元素。小红蒜总黄酮提取率为 1.97%,具有较好的 DPPH·和·OH 清除能力,清除率和总还原力均与总黄酮浓度成正相关。结论:小红蒜中矿质元素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后续开发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保健品等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茴茴蒜为云南部分地区水杨梅的习用品种,来源于毛茛科毛茛属植物茴茴蒜Ranunculuschinensis的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山慈菇始为中医常用的抗癌中药,是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影响造血系统、降糖作用、降压、抗菌作用、抗血管生成以及对乙酸胆碱受体M3阻断作用,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蒜蒜酶/蒜氨酸催化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鲜蒜中分离纯化蒜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动力学特性以及临床常用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盐析、超滤、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纯化蒜酶,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纯化蒜酶分子量,丙酮酸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蒜酶活力.结果 分离纯化所得蒜酶的分子量为97.88 KDa,纯度大于60%;蒜酶催化裂解天然蒜氨酸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00;随着温度的升高,蒜酶的稳定性下降;蒜酶在pH 6.5的缓冲体系中最稳定;以天然蒜氨酸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m=2.139 m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41.67 U·mg-1(蛋白);临床常用溶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含0.85%NaCl、0.03%KCl、0.033%CaCl2)对蒜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5%葡萄糖、0.9%氯化钠)则较强的抑制了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具有强烈的杀酶作用.结论 蒜酶具有热不稳定性和pH不稳定性;其酶解反应选择在35℃和pH 7.00的缓冲体系中最佳;而蒜酶溶解在pH6.5的缓冲体系中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临床常用溶剂中,含氯化钠的注射液(不含葡萄糖)对蒜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含有葡萄糖的注射液强烈抑制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作为消毒液使用时也应避免其对蒜酶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及蒜酶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养生大世界》2006,(8A):49-49
大蒜吃完后口中蒜味很重,可嚼花生米十几粒,蒜味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方法的大蒜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兰  刘佳佳  何舒澜 《中成药》2008,30(1):139-141
大蒜(garlic)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植物生蒜(Allium sativum L.)的鳞茎,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蒜、胡蒜,古名葫。大蒜不仅可供食用,调味,其深加工产品可广泛用于医药与食品工业。大蒜除做食品添加剂,大蒜还是一种植物广谱抗菌药,有消炎、降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冠状动脉硬化,抑制体类N-亚硝胺合成、防癌、健胃、抗病毒、驱虫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0.
大蒜蒜酶的提取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陈坚 《中草药》2007,38(1):154-156
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食两用,一直受到青睐。大蒜主要具有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功效。目前公认大蒜的功效成分是蒜酶(alliinase,EC4.4.1.4)催化裂解蒜氨酸(alliin)产生的大蒜辣素(al-licin)、阿藿烯(ajoene)等系列含硫有机化合物。主要从大蒜的功效成分、蒜酶的提取纯化、蒜酶的酶学性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了蒜酶的研究进展。表明大蒜制剂以其独特的显著功效,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营养学家,《维他命圣典》的作者埃尔·敏德尔博士称:就日前而言,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与大蒜相提并论的天然药物。全蒜物质几乎对所有的“现代疾病”都有保健和医疗功效,未来百年,蒜及蒜制品将成为全世界首选的长寿保健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羊耳蒜化学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进行检测.方法 对羊耳蒜全草以70%乙醇为溶媒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提取,离心、除杂进而选择试剂分离纯化,所得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机分析.结果 从不同溶剂中的羊耳蒜中共检测到19个PAs,分子量分别为353,393,395和397.结论 不同溶剂的羊耳蒜分离液含有的PAs不完全相同,系统地检测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是否合理,对羊耳蒜的PAs检测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将为以后开发利用羊耳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理独蒜和丫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1420)和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021606)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制备独蒜提取物与丫蒜提取物,采用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常量稀释法检测MIC。结果:经t检验、Games-Howell检验分析,大理独蒜与大理丫蒜的提取物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不同蒜种对同一菌株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021606)的抑菌效果比对大肠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独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对实验中其他细菌的抑菌效果好,同时独蒜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丫蒜提取物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理独蒜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为大蒜提取物在临床和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霞 《中医药导报》2007,13(6):132-132
我国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在两千多年前已提出了”治未病”璺论:卫生蒜南蒜.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4日在广州表示,决定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服务百姓。  相似文献   

15.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蒜的鳞茎,又名胡蒜、独蒜、葫、蒜等,原产亚洲西部,汉时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大蒜主要成分有蒜氨酸、蒜氨酸酶、大蒜辣素、环蒜氨酸、大蒜新素、大蒜肽、蒜硫苷、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据测定新鲜鳞茎每100g可食部含蛋白质4.4g,脂肪0.2 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蒜芪口服液对光,热的稳定性,并预测其贮存期为2.605年。  相似文献   

17.
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一般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笔者采用隔蒜灸治疗本病2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胡才 《气功》2010,(2):134-137
四辣,即葱、姜、蒜、辣椒,既是调味佳品,又是健身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间习用水杨梅─—茴茴蒜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茴蒜为云南部分地区水杨梅的习用品种,来源于毛茛科毛茛属植物茴茴蒜Ranunculuschinensis的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才 《养生月刊》2010,31(2):134-137
四辣,即葱、姜、蒜、辣椒,既是调味佳品,又是健身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