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诱导排卵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占 2 5 %~ 30 %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 临床研究文献报道有中药与西药并用、针刺与西药并用、中药及中医其他疗法与西药并用等多种方案。常用促排卵西药有克罗米芬 (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等 ,其中CC与中药合用诱导排卵临床应用最为广泛。1 1 中药与西药并用1 1 1 中药 +CC 袁惠霞[1] 将无排卵不孕症患者 68例辨证分属肾阴虚型及肾阳虚型 ,经潮后阴虚者连服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1…  相似文献   

2.
朱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4):319-320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OHSS)是诱发排卵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引起本病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主要有 :克罗米芬、HMG、HCG、GnRH等。在诱发排卵治疗时 ,由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 ,从而生成多个卵泡 ,发育并分泌过多雌激素 ,引起卵巢增大。在临床上轻者表现为月经失调、月经稀少 ,继而闭经 ,引起腹痛腹胀、体重增加 ,严重者导致胸水、腹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 1999年 10月收治了一例应用HMG、HCG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 ,经严密监测 ,精心治疗和护理 ,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B超下对hMG/hCG诱发排卵的监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B超室邮政编码300052梁春华,张素玲本文报告使用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促性腺激素hMG诱发排卵。3例患者均系垂体性闭经,经9个周期hMG/hCG治疗诱发排卵后均妊娠,2例患者足月分娩,l例...  相似文献   

4.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由垂体功能衰竭导致的一类闭经,其表现为无排卵、闭经与不孕.应用促性腺激素(Gn)、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促使月经来潮、排卵与妊娠,在国内外已有报道,但促排卵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者较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B型超声在诊断和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药物诱导排卵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 ,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比较常见 ,发生率为 2 0 %。B超引导刺破卵泡或抽取囊肿液和胸腹水。提高受孕率 ,降低严重并发症 ,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现报告 35例用超声技术诊断与治疗OHSS病例。1 资料与方法1998年至 2 0 0 0年 4月间 ,我们在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等药物促排卵治疗中 ,发现 35例临床疑诊OHSS患者 (本组资料 2 1例来自温州中山医院 ,其余来自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年龄 2 5~33岁 ,平均 2 7± 3.5岁。采用仪器 :GE…  相似文献   

6.
Kallmann’s综合征是因下丘及嗅叶发育不全导致垂体、卵巢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原发闭经、性器官发育不良、嗅觉障碍等 ,临床较少见。核磁共振 (MIR)检查大脑嗅叶、嗅沟及嗅球异常对此病有诊断价值。我们诊治了 8例该病患者 ,均为原发闭经、子宫及卵巢幼稚型、乳房发育Ⅱ级以下、外阴发育差。 3例手指、掌皮纹异常 ,2例经MIR检查提示嗅叶发育异常。 8例均有嗅觉障碍。染色体检查为 4 6XX。经用人工周期准备性治疗后 ,用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治疗 ,3例怀孕。其中有 1…  相似文献   

7.
超排卵刺激中单纯应用B超监测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克罗米芬十人促性腺激素(CC+HMG)超排卵刺激后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治疗中单纯应用B超监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0例不孕妇女共计治疗40周期,应用HMG日,血清E2值与总卵泡数明显呈正相关(P<0.01),与不同大小卵泡数可建立三元回归方程(P<0.001);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评分不具相关性,2例共三周期以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本文提示CC+HMG超排卵刺激周期可能通过B超测定卵泡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因"垂体微腺瘤、闭经泌乳综合征"致原发不孕4年,口服溴隐亭治疗后月经恢复,因有生育要求,于2007年7月到我院监测排卵示无优势卵泡,使用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MG/HCG)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型泵脉冲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对垂体惰性恢复的有效性,探讨其对下丘脑或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0例,应用微型注射泵皮下注射戈那瑞林针10μg/次,90min1次,疗程10~30d;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0天7例、第20天3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分别达正常参考基值。结论微型泵脉冲注射GnRH有助于垂体惰性的恢复,可用于鉴别下丘脑或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相似文献   

10.
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所致不孕的首选治疗是克罗米酚(CC)。然而有 2 0 %~ 30 %的患者对 CC无反应 [1 ] ,为此 ,对PCOS不孕症患者 ,需要找一种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研究采用 CC与尿促性腺激素 (HMG)低剂量缓增促排卵方案治疗 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 ,观察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7- 0 1~ 2 0 0 2 - 0 1在我院不孕症专科门诊诊治的 PCOS6 2例 ,年龄 2 3~ 38岁 ,平均 2 8.8岁。不孕年限 2~12 a,平均 3.6 a。在我院或外院 B超未见排卵。 PCOS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 (闭经、月经稀少或功血 ) ,多毛…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当病变直接影响到下丘脑时 ,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紊乱。本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ACVD患者血清皮质醇 (F)、生长激素 (GH)、泌乳素(PRL)、血糖 (BS)、胰岛素 (INS)、胰高血糖素 (GI)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我院神经内科 1995年 9月~ 1996年 12月住院患者 70例均经头颅CT确诊 (其中有 7例加做头颅MRI) ,急性脑出血 18例 ,急性脑梗死 5 2例。脑出血组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46~ 76岁 ,平均年龄 5 9 78± 10 6 2岁。脑梗死组男33例 ,女…  相似文献   

12.
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生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过程和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均受到下丘脑 -垂体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GnRH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 ,促进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精子生成素 (FSH)和间质细胞刺激素 (LH)。FSH主要作用于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而LH主要作用于间质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上存在LH受体。LH与间质细胞上的LH受体结合后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促进细胞内cAMP的生成。cAMP再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 ,促进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 ,产生磷酸蛋白 ,从而使胆固醇经过一系列中间过程最终生成睾酮。在胆固醇到睾酮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指垂体柄缺如或变细并出现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异位于正中隆突,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正常通过垂体柄输送至垂体后叶所致的临床系列综合征[1]。PSIS以生长缓慢为主要症状,可伴甲状腺功能降低、肾上腺功能不全、性腺发育不良等。据相关文献[2-3]报道,PSIS发病率很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无家族史。本科于2015年5月21日收治1例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理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跌重性闭经后排卵恢复的影响因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36例跌重性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闭经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BMI(发生闭经时)、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数据;雌激素治疗每个周期结束的临床检查资料以及治疗后每隔6个月的LHRH激发试验数据。测量患者基础体温和血清孕酮了解排卵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20例恢复正常排卵,平均治疗时间为(24.1±13.6)个月;16例未恢复排卵,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为(6.65±3.3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排卵的时间与闭经前BMI(P0.01)和基础BMI(P=0.04)负相关。闭经前BMI每增加1kg/m~2,治疗时间缩短3.6个月;基础BMI每增加1kg/m~2,排卵恢复时间缩短3.1个月。20例恢复排卵患者中,17例患者BMI平均增加(1.92±2.11)kg/m~2,2例未变,1例下降0.4kg/m~2;排卵未恢复患者的BMI未改变。恢复正常排卵患者的LH水平显著增加[(5.6±1.6)mIU/mL vs(1.2±0.4)mIU/mL,P=0.005;LHRH激发试验中释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增加(44.6±10.1 vs 17.1±6.3,P=0.027)。结论:跌重性闭经患者可通过补充生理量雌激素恢复排卵。LH分泌水平及其对LHRH的反应恢复是患者跌重性闭经排卵功能重建的重要机制。闭经前BMI或基础BMI越低,患者需要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以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作垂体兴奋试验诊断16例中,席汉氏症3例,服避孕药后闭经2例,妇科继发性闭经9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2例。LRH治疗者36例,其中席汉氏症4例均恢复月经,各种原因闭经18例中有14例恢复月经,不孕症12例中8例诱发了排卵,多囊性卵巢综合征2例未见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理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跌重性闭经后排卵恢复的影响因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36例跌重性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闭经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BMI(发生闭经时)、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数据;雌激素治疗每个周期结束的临床检查资料以及治疗后每隔6个月的LHRH激发试验数据。测量患者基础体温和血清孕酮了解排卵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20例恢复正常排卵,平均治疗时间为(24.1±13.6)个月;16例未恢复排卵,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为(6.65±3.3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排卵的时间与闭经前BMI(P<0.01)和基础BMI(P=0.04)负相关。闭经前BMI每增加1kg/m~2,治疗时间缩短3.6个月;基础BMI每增加1kg/m~2,排卵恢复时间缩短3.1个月。20例恢复排卵患者中,17例患者BMI平均增加(1.92±2.11)kg/m~2,2例未变,1例下降0.4kg/m~2;排卵未恢复患者的BMI未改变。恢复正常排卵患者的LH水平显著增加[(5.6±1.6)mIU/mL vs(1.2±0.4)mIU/mL,P=0.005;LHRH激发试验中释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增加(44.6±10.1 vs 17.1±6.3,P=0.027)。结论:跌重性闭经患者可通过补充生理量雌激素恢复排卵。LH分泌水平及其对LHRH的反应恢复是患者跌重性闭经排卵功能重建的重要机制。闭经前BMI或基础BMI越低,患者需要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7.
B超诊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多胎妊娠山西省妇幼保健院B超室孙建芳,黄勇跃,牛建梅,郭岩邮政编码030013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HCG),诱发排卵治疗不孕症中最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文献报道OH...  相似文献   

1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下丘脑(H)-垂体(P)-卵巢(O)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而全身及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属中医"崩漏"范畴。按发病机理可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其中以无排卵型功血多见,约占85%[1],常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为更好将针灸、中药疗法治疗无排卵型子宫出血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氧 (HBO)对脑外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能降低病死率[1] 。我院自 1995至 1998年应用HBO对3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研究。资料和方法  急性重型 (GCS≤ 8分 )颅脑损伤患者 6 3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无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衰竭 ,无低血压〔收缩压≥ 90mmHg(1mmHg =0 .133kPa)〕。分为HBO组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18~70岁 ,平均 37.5岁 ;入院时GCS 3~ 5分 18例 ,6~8分 15例 ;手术治疗 2 2例 ,非手术治疗 11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15~ 75岁 ,平均39 .7岁 ;入院时…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 (MM)为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 ,国外文献报道 ,在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有较高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 ,2 ] 。为明确我国MM患者中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基因型分布 ,我们对MM患者进行了HCV感染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收集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本院确诊MM患者 39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1例 ,平均年龄 5 8.2岁 ,病程中均无输血 ;体检人员 118名。取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 ,置 - 2 0℃冰箱保存备用。2 研究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HCV RNA。按Gibco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