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西省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854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自编问卷等评估。结果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45.32%,GDS总分为(10.63±6.5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独居、不在婚、对邻里关系不满意、家庭经济水平较差、文化程度低、近半年有躯体疾病史等特征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更高,且抑郁情绪更为严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支持水平高是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高龄、ADL差、生活事件多是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沧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量表(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随机抽样的12所养老机构内73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1.6%,其中体育锻炼、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业余爱好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生活在老年机构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农村、城镇和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婚姻状态对空巢和非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2)婚姻状态对非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但对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结论未发现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并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质量量表(MOS SF-36)对锦州市养老院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院老人焦虑发生率为50.51%,抑郁发生率为60.82%,且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焦虑、抑郁的情绪越严重,老年人生活质量就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PD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214例≥60岁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贝克焦虑量表(BAI)、老年抑郁量表(GDS)分别调查病人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分析焦虑、抑郁情绪与病人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PD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90.75±22.34)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焦虑情绪与情感存在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抑郁情绪与情感、屈辱度、认知、躯体不适存在正相关。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PD病人生活质量最大的危险因素,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化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调查表对生活在老年公寓和社区服务家庭中各138例情况类似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住老年公寓和在家庭中两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抑郁情绪总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公寓和家庭中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顺位不同。结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相关抑郁情绪状态与认知功能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级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调查中老人的情绪状态,应用认知功能问卷调查其认知功能状态,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户口中老年人群CESD-10得分、心理状态分数、短时回忆能力得分、延时回忆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女中老年人群体中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多元回归显示,男女中老年群体中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因素、抑郁情绪。结论多关注中国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状态及认知功能情况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多种措施改善抑郁情绪状态,提高中国社区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探讨老人接受与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是否会对老人的抑郁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应用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及抑郁状态量表(CES-D),对196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无显著差异(P>0.05);②接受支持低于、等于、高于给予支持组三组老人的抑郁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对其抑郁情绪没有影响,即不支持社会交换理论的严格互惠假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失能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对开封市446例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45.66±9.31)、(46.69±7.28)分],健康行为总分为(109.73±16.80)分;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较低,焦虑、抑郁情绪与其健康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对177例慢性病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老年人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立和孤独得分分别为(12.97±6.74)、(43.62±8.47)、(44.76±7.87)、(12.46±8.32)、(11.51±8.45)分;抑郁检出率为64.4%;婚姻状况、患慢性病种数对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影响状态焦虑(P0.05),学历影响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社交孤独、社交孤立、孤独总分(P0.01,P0.05),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均受婚姻状况影响(P0.001,P0.01),职业影响情绪孤立(P0.05)。结论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老年人差,应加强精神支持,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居民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2 258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老年人群的焦虑与抑郁现况,同时观察该地区老年人群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SDS评分50分2 077例(92.0)%,>50分181例(8.0%)。SAS评分<50分2 099例(93.0)%。SAS评分>50分159例(7.0%)。不同的婚姻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性格、职业、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家人情况、医保情况、锻炼情况、休闲活动、月收入以及住房情况会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的SDS、SAS评分。性别、家庭类型、住房情况、职业、月收入、社会支持、情绪调节、与家人关系、休闲活动是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SDS评分的重要因素。性别、医保情况、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锻炼情况、与家人关系以及家庭类型是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SAS评分的重要因素。结论绝大部分的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存在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受到性格、社会支持、职业、家庭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影响老年人群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因素出发,根据江西省吉安市社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本地区老年人群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 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抑郁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社会支持总分能显著预测老年抑郁得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84例脑卒中患者中29例(34.52%)无抑郁、15例(17.86%)轻度抑郁、28例(33.33%)中度抑郁、12例(14.29%)为重度抑郁;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SS-QOL评分为(108.37±28.31)分,其中无抑郁组患者SS-QOL评分为(133.28±13.82)分,高于抑郁组患者的(93.23±25.34)分(P0.05);患者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SS-QOL评分存在负相关(r=-0.432,-0.532;P0.05),患者生活质量SS-QOL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存在正相关(r=0.51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月收入低、自费医疗及社会支持越低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月收入高、公费医疗、社会支持越高、无抑郁状态是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抑郁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社会支持、经济因素是影响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对30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分析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老年人中,症状自评192例无症状,占64.0%;73例轻度,占24.3%;24例中度,占8.0%;11例重度,占3.7%。家庭功能评定52例无效家庭,占18.3%;141例低功能家庭,占47.0%;107例高功能家庭,占35.7%;社会支持评定总分35.28±2.57,主观支持18.74±3.78,客观支持8.78±3.11,对支持的利用率8.69±3.71;主观幸福感为82例低幸福感,占27.3%;116例中幸福感,占38.6%;102例高幸福感,占34.0%。老年人主管幸福感与婚姻状况,身体疾病、居住情况、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程度有关(P<0.05)。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关系密切,应该对老年人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郴州市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00例郴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843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94.9%)。郴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为9.7%(轻度5.9%,中重度抑郁3.8%)。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受教育程度、以往职业、主要经济来源、吸烟情况、读书看报习惯及患慢性病情况均与抑郁情况显著相关(P<0.05)。非在婚,以往职业是农民和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是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和独立经济来源是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郴州市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加强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干预,有效预防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老年抑郁情绪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济宁市中区和郊区≥60岁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法,应用Brink(1982)制定的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和自行编制的生活事件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9.39%,其中女性43.61%,男性23.04%(P<0.001),老年抑郁情绪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经济收入减少,子女生活状况,邻里关系,健身运动,社会地位变化,丧偶和健康状况。结论在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刺激下老年人易产生抑郁情绪,减少社会心理应激与加强社会支持对预防老年抑郁情绪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孤独、焦虑、抑郁等。老年抑郁是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提供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生活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D型人格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门诊、神经内科门诊和心理科门诊就诊的208例≥60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情绪自评量表(PHQ-9)、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D型人格量表(DS14)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MINI)进行D型人格特征和抑郁情绪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D型人格特征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若存在相关则进一步采用Process插件分析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D型人格和抑郁情绪中的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作用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8例研究对象中,D型人格组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是非D型人格组的4.18倍(95%CI 2.01~8.69)。D型人格可直接影响抑郁情绪,直接效应值为3.83(95%CI 1.60~6.06)。D型人格可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调节抑郁情绪,中介效应值为1.92(95%CI 0.97~3.06)。具体来看,中介效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通过D型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抑郁情绪途径产生中介效应(效应值是0.86,95%CI 0.24~1.73);通过D型人格特征-心理弹性-抑郁情绪途径产生中介效应(效应值是0.81,95%CI 0.19~1.62);通过D型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抑郁情绪途径产生中介效应(效应值是0.25,95%CI 0.05~0.55)。结论 D型人格是老年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D型人格影响抑郁情绪的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直接效应,二是通过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调节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邯郸市3个行政区中抽签抽取1个区(复兴区)65个社区内再抽签抽取1个社区(建安社区)内≥60岁的老年人,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C)、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GDS-15)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健康行为总分为(107.56±19.75)分,其中有健康行为的821名(5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满意是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无配偶、慢性病、使用助行器、孤独感、抑郁是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身体状况、家庭关怀及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