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柯清辉  郑季南  洪庆南 《中国骨伤》2013,26(11):960-962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拔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6~13岁,平均9.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4h~3d,均为摔伤,无其他合并伤。结果:3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临床愈合时间21—42d,平均31.5d,所有患者骨性愈合,外观无畸形,无手术治疗。Moed等功能评价结果,优14例,良20例,中3例。结论:运用克氏针撬拔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既可实现骨折复位后的理想固定,又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1993年2月-1999年10月,在C-臂X线机下,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12岁,平均7岁.骨折类型:伸直型12例,屈曲型8例;其中尺偏型13例,桡偏型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h~5 d.合并神经损伤5例(其中桡神经1例,正中神经3例,尺神经1例).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以来,我科采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4~12岁,平均6.2岁;左侧38例,右侧18例.伸直尺偏型35例,伸直桡偏型11例,屈曲尺偏型9例,屈曲桡偏型1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1~6 d.  相似文献   

4.
矫枉过正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宏政  杨茂清 《中国骨伤》2006,19(9):516-518
目的:评定桡偏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6.4岁),伸直型211例,屈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达桡偏约10°,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周去除内外固定,4~6周肘关节功能恢复,随访2~5年,参照Flynn标准,自拟评价标准,本组优132例,良77例,可4例,优良率达98.1%。结论:矫枉过正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操作简便,患肢功能恢复好,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多轴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应用Numeloek Ⅱ型多轴锁定钢板治疗1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男6例,女6例;年龄34~64岁,平均48.2岁.左侧5例,右侧7例.陈旧性骨折1例,新鲜骨折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病程4 h~60 d,平均9 d 7 h.按AO/ASIF骨折分型:C1型4例,C2型5例,C3型3例.术前测量掌倾角-30~30°,平均-5°;尺偏角5~13°,平均7.70°桡骨短缩5~15 mm,平均9 mm.1例合并肘关节脱位,2例合并尺骨骨折,2例为多发伤.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9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6周.钢板螺钉无松动断裂,11例关节面平整,1例稍差.术后掌倾角0~15.,平均6.70°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5~15°,平均1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短缩均完全纠正.腕关节活动度达健侧的55%~100%,握力达健侧的55%~90%.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9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多轴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牢固维持复位,提供锁定角度灵活性的同时并不增加内固定失效及复位丢失发生率,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7~62岁,平均35岁,左侧15例,右侧13例。按照AO分型:C1型10例,C2型12例,C3型6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合并尺神经伤4例,开放性骨折在伤后24h内手术,闭合性骨折在伤后7~10d手术。所有病例均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复位AO重建铜板或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8h肘关节被动伸屈活动,7d后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9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89、2%。术后伤口感染2例,经伤口换药,抗感染等治疗,二期愈合。结论采用鹰嘴截骨入路,AO重建钢板或加克氏针张带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野显露充分,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自1992年3月至1998年3月采用克氏针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经1~6年,平均3年6个月的随访,发现该固定方法能较大限度地控制肘内翻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12岁,平均7.8岁;左侧43例,右侧25例;伸直尺偏型56例,伸直桡偏型9例,屈曲型3例;伴桡神经损伤者2例.6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经反复手法复位,失败后才采取手术治疗.离手术时间最短者8天,最长者23天,平均12天.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1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 1999年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 15 2例 ,其中合并有桡神经损伤 14例 ,对 14例患者均采用开放复位桡神经探查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4~ 13岁 ,平均 6.2岁 ,左侧 3例 ,右侧 11例 ,14例均为伸直型闭合性骨折 ;桡偏型 2例 ,尺偏型 12例 ,伤后 1h~ 1个月入院 ,其中1w内入院者达 73 %。二、手术方法  14例均作了手术探查 ,见骨折端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和侧偏畸形 ,远折端向后移位。 10例为神经挫伤 ;3例为骨折端卡压 ;1例为陈旧性骨折 ,见桡神经与瘢痕粘连受压 ,给予松解。三、治疗结…  相似文献   

9.
折顶复位法旋后位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 9年 2月~ 1999年 6月 ,采用折顶复位法复位、旋后位固定治疗有严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6 3例 ,效果满意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41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为 7 2岁 ;均为新鲜骨折 ,就诊时间 :最长 72小时 ,最短为 2 0分钟 ,平均 36小时。1 2 致伤原因与骨折分型 本组病例中属跌伤 39例 ,坠落伤 13例 ,击伤 8例 ,绞伤 3例 ;伸直型 6 0例 ,屈曲型 3例。按陈博昌[1] 所倡导的Gartland改进法分型 :17例X线片见移位严重 ,但断端仍有骨片接触 ,故划为Ⅱ型 ,再按尺、桡偏分为ⅡA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12岁,平均8.1岁。伸直型15例,屈曲型12例;尺偏型14例,桡偏型13例。伤后就诊时间0.5~8d,平均3.6d。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6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周。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骨折再移位,无Volkmarm挛缩、针眼或深部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肘内翻畸形2例,但内翻角均不超过15°,可能为过早拆除外固定和不适当功能锻炼所致。按Flynn标准评定,结果优1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8年,我们采用手术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肱骨髁上骨折104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86例,女性18例,年龄3~12岁,平均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小时~2天。致伤原因:跌伤82例,高处堕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9例,右侧55例。伸直型骨折71例,其中尺偏型53例,桡偏型18例;屈曲型骨折33例,其中尺偏型28例,桡偏型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肱动脉受伤4例。二、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阻滞麻醉或氯胺酮分离麻醉。取肘后正中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外固定架加撬拨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5月,应用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49.3岁.跌伤19例,坠落伤1例,交通伤6例,钝器打击伤1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1例,C3型3例.术前掌倾角-38~10°,平均-12.2°;尺偏角6~30°,平均19.1°.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 结果 27例术后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1个月.均无钉道骨折或感染、支架移位、血管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腕关节僵硬1例.术后掌倾角0~20°,平均13.4°;尺偏角10~33°,平均22.1°.术后8~10周骨折愈合,平均9.3周. 结论 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的优点,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59岁。按AO骨折分型,B3型3例,C1型5例,C2型3例,C3型1例。均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7~16个月,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进行综合评定。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35°,背伸40°,尺偏30°,桡偏20°,掌倾角术前平均-10°增加至术后9°,尺偏角术前平均8°增加至术后17°,优4例,良7例,可1例。结论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可以牢固地维持骨折复位,且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1月,我科在三维CT重建图像后采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例,效果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6-13岁。左侧5例,右侧7例。伸直型9例,屈曲型3例。尺偏型3例,桡偏型2例,骨折远端旋前9例,  相似文献   

15.
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肱骨踝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自1989年6月~1993年3月,共收治321例,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外敷、内服中药,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321例中,男205例,女11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8个月,10岁以下儿童占73.4%。321例均为新鲜骨折,青枝骨折92例,完全骨折229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多发性骨折1例,为合并同侧桡、尺骨骨干骨折),伸直型215例(其中尺偏型129例;挠偏型86例);屈曲——尺偏型12例,均为老年患者,年龄在65~82岁之间。治疗方法1.青枝骨折局部采用祖传膏药粘贴。肘关节…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良军 《中国骨伤》1997,10(4):33-34
本人从1989年3月~1995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躲上骨折13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1例中,男89例,女42例;10岁以下122例,10岁以上9例;伤后就诊时间25分钟~48天,l周内占82%;左侧59例,右侧72例;伸直型118例,屈曲型8例,粉碎性5例;尺偏型93例,桡偏型31例,无明显移位7例;闭合骨折119例,开放骨折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动脉损伤或受压8例;手术治疗12例,手法复位119例。治疗方法1.小夹板制作我院骨伤科传统采用杉木皮小夹板,根据患肢长短粗细,制成四块相宜小夹板,上端至腋窝下1…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1月至1989年1月,我们采用拔伸折顶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新鲜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62例,其中男84例,女78例,年龄1~12岁,平均4.5岁。伤后就诊时间半小时至7天,平均20小时。8小时内者49例占30.2%。左侧98例,右侧64例。尺偏型60例,桡偏型94例,髁间型6例,粉碎型2例。合并肱动脉受压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0例,尺神经损伤4例。本组手法复位后解剖复位112例占69.1%;接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9~1994年收治儿童Galeazzi骨折25例,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14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2例。就诊时间:受伤后1小时~3天。骨折分型:我们根据骨折改变程度将骨折分以下四型。一型为稳定型,骨折端无移位或轻度成角移位,合并下尺烧关节脱位,幼儿2例均属此型。二型为挽骨下端骨笛分离,共12例,其中学龄前1例;学龄期11例。三型为挽偏型,烧骨骨折多为斜形骨折,骨折远端向烧侧移位,骨折线由烧背侧近端斜向民掌侧远端…  相似文献   

19.
骨牵引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长代 《中国骨伤》2002,15(1):29-29
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肘部肿胀较重,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破溃、甚至感染,骨折移位明显,末稍血运差.大多是损伤较重,失去最佳复位时机或多次反复及暴力复位所致.笔者从1989年8月~1998年4月收治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6~15岁,平均9岁.伤后2次以上复位28例,盲目粗暴复位20例;就诊时间2~6天,均为单侧骨折,右34例,左18例;伸直型49例,屈曲型3例;尺偏型28例,桡偏型9例,前后移位型15例;闭合性50例,开放性2例;就诊时合并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4例.  相似文献   

20.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46岁,平均35岁。按照Riseborough和Radin的分类方法,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25例骨折复位满意,1例复位稍差,无切口感染,1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22例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5个月。尺神经损伤恢复,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7周。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骨折充分,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