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用声导抗测听仪 ,结合纯音测听用的骨导耳机作盖莱试验 (Gelle’stest) ,对 46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了测试。1 临床资料 男 2 7例 ,女 19例 ,共 5 0耳。年龄 30~ 5 8岁。体检鼓膜外观正常者 36耳 ,鼓膜菲薄者 10耳 ,鼓膜增厚 4耳。纯音测听言语频率平均气骨导间距 30~ 5 5dBHL。 46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 ;其中双耳镫骨撼动术 4例 8耳 ,镫骨提高术 16耳 ,镫骨切除术 2 6耳。2 测试方法及结果 声导抗测听仪 (MadsenZS77-MB型 )常规行鼓室导抗图和镫骨肌反射测试。鼓室导抗图测试结果见附表。 49耳镫骨肌…  相似文献   

2.
镫骨手术对耳硬化症病人高频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Rosen开始用镫骨撼动术治疗耳硬化症,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后术式不断改进,目前通常采用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植入术。术后80%~90%以上的患者效果显著,气骨导间距减小或消失。但是,耳硬化症患者术后骨导听力下降的原因仍是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认为耳硬化症镫骨术后高频(>4000Hz)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可能与年龄所致的老年性聋有关,与相应年龄组正常人相比其骨导下降无差异,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镫骨手术创伤或耳硬化症病灶侵及耳蜗所致。为研究镫骨手术对高频听力的影响,回顾分析从1985~1996年耳硬化症患者中筛选的38例患者40耳…  相似文献   

3.
耳硬化症多系窗前裂、窗后窝或前庭窗龛周围病变蔓延所致 ,使镫骨底板正常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吸收 ,继而新骨增生、硬化、钙化 ,使底板增厚固定而致聋[1] 。镫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始于本世纪 50年代[2 ] ,至今 ,国内已开展此手术约 4 0 0 0例 ,听力改善的有效率达 95% [3 ] 。镫骨切除术对大多数耳硬化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 ] 。但镫骨切除术后骨导变化与年龄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接受镫骨底板全切除术的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病例 10 1耳进行分析 ,探讨年龄因素对术前术后骨导听阈 (d BHL)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于在非耳硬化症的病例中施行镫骨底板切除术和镫骨撼动术一向被人们视为畏途。为确切了解其对耳蜗的危险性,作者们回顾分析了此类手术60例,其中镫骨撼动术5例,镫骨底板切除术55例。患者年龄在8~65岁。平均年龄比同期所行344例耳硬化症手术患者的年龄要年青。病变类型分析如下: 1.耳部先天性畸形伴底板固定7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气骨导差(air-bone gap, ABG)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镫骨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手术、术前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08例(116耳), 其中女性71例(76耳), 男性37例(40耳), 平均年龄38.5岁。根据术前纯音测听ABG将其分为三组:S组, 15 dB≤ABG<31 dB, 共39耳;M组, 31 dB≤ABG<46 dB, 共58耳;L组, ABG≥46 dB, 共19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听力结果。结果术后有3耳(S组2耳, L组1耳)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组耳硬化症患者术后纯音听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平均气导阈值改善(21.6±13.4)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3, P<0.01);平均骨导阈值改善(3.7±7.6)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耳硬化症所致传导性聋与镫骨底板病变的程度有关。Schuknecht曾对耳硬化症镫骨底板固定与传导性聋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听力损失程度取决于镫骨底板病变的分期。第一期为底板“纤维性”固定,听力损失≤30dB;第二期,底板前部局限性骨性固定,听力损失30~40dB;第三期,融合性骨质性关节强直,累及整个环韧带,听力损失在40dB以上。上述观点得到Goodhill的支持。该文作者进一步对耳硬化症镫骨底板的解剖学改变进行详细的定量研究,并对耳硬化症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和传导性聋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原来因由于镫骨固定而致听力损伤的症状多在成年时出现,故认为儿童或青少年耳硬化患者罕见。近年来始有关于对青少年耳硬化症行镫骨切除术结果的报道。本文对1961~1981二十年中4,014次镫骨切除术中在18岁以前开始有听力丧失症状的耳硬化症610耳(占15.1%)作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在18岁以前和大于18岁的病情及其手术疗效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治疗耳硬化症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5年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患者70例(76耳)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3组:镫骨全切除术30例(33耳),足板小孔开窗术24例(27耳)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16例(16耳),统计3组患者术后各频率段气骨导差闭合、骨导损失及眩晕发生率等指标,比较3种术式问的差异,同时比较镫骨撼动术5例(5耳)与镫骨提高术11例(11耳)2组手术亚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3种术式术后言语频率气骨导差闭合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镫骨撼动术与镫骨提高术无论在听力改善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术式在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足板小孔开窗术疗效最佳,其次是镫骨撼动或提高术,并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镫骨全切除术。足板小孔开窗术是治疗耳硬化症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患者镫骨底板切除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2月~2009年2月行镫骨底板切除术的30例(49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术前2天、术后1、3、6个月纯音测听结果,并分析年龄、术后耳鸣对听力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气导8000Hz平均听阈比术前提高了约8dB,骨导4000Hz平均听阈提高约10dB(P〈0.01)。≥40岁组术后高频平均听阈比〈40岁组明显提高(P〈0.01)。术后1个月有25耳(51%)出现耳鸣,其中约80%患者术后3个月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改善。结论耳硬化症患者行镫骨底板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暂时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3个月听力明显改善,≥40岁患者高频听力受损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过程中对镫骨底板的过度非生理性振动,通过耳蜗内淋巴液导致靠近底板的外毛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使高频听力暂时下降。  相似文献   

10.
95例镫骨畸形及耳硬化症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鼓膜完整、咽鼓管通畅的传导性聋患者之镫骨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鼓膜 完整、咽鼓管通畅的传导性聋的镫骨手术资料,比较耳硬化症、单纯中耳畸形、外耳道狭窄畸形之镫骨 卵圆窗外 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4周听阈均值显示:利用砧骨的卵圆窗开窗术优于砧骨 镫骨底板连接术(P<0.05); 3组中外耳道狭窄畸形优于耳硬化症及单纯中耳畸形组(P<0.05);生理性镫骨底板切除术与利用砧骨的卵圆 窗开窗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3年,除镫骨撼动术(8/14)的听阈均值又同于术前水平外,其余均保持术 后近期听力水平。结论:镫骨手术应用于镫骨 卵圆窗畸形病例时有别于耳硬化症而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是耳硬化症患者恢复和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措施。镫骨手术已成为治疗耳硬化症名乎其实的"微创、高成功率手术"。本文将对耳硬化症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耳硬化症手术治疗的尝试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的Valsalva描述了第一例由镫骨固定引起的听力下降,但何时第一次用镫骨撼动来提高听力的尝试就无从得知,相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12期间进行镫骨足板开窗术的耳硬化症70例(81耳),将其分为传统镫骨足板开窗术组41耳,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组40耳,对2组的术后纯音测听结果、术中镫骨、砧骨并发症及术后眩晕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2组术后的气骨导差≤20dB的比例分别为70.7%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的镫骨、砧骨并发症较少,而且术后眩晕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镫骨足板开窗术(P<0.05)。结论: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能有效的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并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第一耳镫骨切除术后听力良好,第二耳是否要手术,意见不一。Schuknecht(1971)认为双耳听力有利而须手术,Ludman与Grant(1973)等认为双耳镫骨切除术缺乏长期疗效的基础,而Smyth等(1975)发现术后前庭损伤可致残废。本文报告50例双耳耳硬化症均先后在2年左右间隔时间因患者要求作了第二耳镫骨切除术。其中男37,女13,年龄20~40岁者33例;两卵圆窗病变对称者20例,均采用特氟隆活塞(0.8mm)法。30例随访一年以上,有5例达五年。全部100耳以术后语音频率(0.5~2KHz)气骨导差距在15dB以内者为成功,计81耳,15dB以上者为失败,计19耳,其中有5耳为感音神经聋。属第二  相似文献   

14.
耳硬化症是由于前庭窗部的硬化症病灶使镫骨底板固定,致中耳传导性障碍。硬化灶不在前庭窗,而发生于耳蜗骨壁,引起耳蜗性感音障碍,称内耳硬化症(inner ear otosclerosis)。【提出内耳硬化症的根据】Meurman等(1962)提出在40岁以下的临床性耳硬化症163例中伴有内耳障碍者占24.5%;Carhart(1963)提出在镫骨固定的181例362耳中,在250~4000Hz骨导损失10dB以上者209耳,占57.5%;Schuknecht等(1974)在92耳临床性耳硬化症中,发现62耳为混合性聋,占67.4%。业已证明,耳硬化症病变不常限于前庭窗周围。Nylen(1949)在121例耳硬化症颞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中发现病变在前庭窗者占90%,而引起镫骨固定者仅占50%,其余病变在圆窗者占40%,耳蜗骨壁者35%,内耳道者30%,半规管者15%。据上述事实和有镫骨固定的耳硬化症常伴有内耳功能障碍,推测耳硬化症所伴发的内耳性聋是耳蜗骨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激光辅助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otoscleros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及互联网等资料,纳入有关激光辅助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患者术后坚持随访,并定期进行纯音听力测试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儿童耳硬化症并不多见,作者统计3,500例镫骨手术,有43例(62耳)年龄是在20岁以下。文献中很少叙述有关儿童或十几岁的孩子接受镫骨手术的效果。学者们认为,对儿童难以解释的传导性聋,可能是先天性听骨链问题、耳硬化症、先天性胆脂瘤,极少数是内耳传导听力损害。儿童耳硬化症者,近一半有家族史。儿童镫骨手术的效果,学者们的经验与成年人效果一样满意。本文43例儿童,男16例,女27例,发生传导性聋在6~17岁之间,而最常见的发病年龄在12~13岁,可能与青春期有关。作者在手术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具有遗传倾向的耳硬化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 6个家庭 14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及追踪结果 ,根据活动型耳硬化症的病理特征 ,提出防治的可行性方案。结果  6个家庭 14例患者均经听力学和 /或手术及病理学确诊。 11例作了镫骨手术 ,其中 10例选听力损失较重侧行手术 ,1例双耳先后作手术 ,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平均提高 2 3dB。 3例未行镫骨手术 :1例未接受治疗 ;2例已建议作手术 ,现在口服硫酸软骨素的治疗中。结论 每隔 6~ 12个月对耳硬化症高发家庭的青年成员检查一次听功能是可取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对耳硬化症的防治作用应予重视。镫骨手术对临床耳硬化症有防止病情恶化和治疗耳聋的双重作用。在无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则宜配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18.
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84年 4月至 2002年 3月接受镫骨手术的鼓室硬化症患者共 125例 ( 157耳),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119例(149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语言频率气导听力(听力级,下同)增进 15dB以上或者达到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气导听力平均(50.7±12.1)dB,听力损失主要以低频为主。术后半年气导平均听力为 ( 25.6±15.2 )dB。半年、1年、2年、5年以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50.3%、45.8%、41.3%、34.5%。手术方式的选择:镫骨钻孔活塞术 (Teflon小柱 )术后气导听力增进较好,半年后成功率为62.5%,镫骨切除术(自体骨或者异体骨重建听骨链 )、镫骨撼动术半年后成功率分别为 43.1%和30.8%, 3种手术方式经卡方检验,前 10年各阶段气导增进均以镫骨钻孔活塞术高于镫骨切除术,镫骨撼动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0.5~18年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数据以听力阈值 30dB为标准,经Ridit分析, 5年内无明显下降 (P>0.05); 5年后下降显著 (P<0.05),说明平均气导听力随术后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程度排列分别为术后时间、镫骨周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1980年9月~1983年5月行死婴镫骨移植41例50耳,经5个月~2年观察,听力提高比较满意。50耳中左右各25耳。男39耳,女11耳。31~60岁40耳,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6岁。手术适应症为耳硬化症,鼓室硬化症致镫骨固定者,镫骨畸形或镫骨头、弓未发育者,慢性中耳炎致镫骨头、弓腐缺但存有砧骨及活动足板者。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镫骨切除术是抬疗耳硬化症所致耳聋的最有效方法。许多专家报告术后最佳短期听力情况,但长期效果观察甚少。下面报道该院镫骨切除术后随访10~23年(平均13.4年)的174例患者(213手术耳)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