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正常早、中、晚期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总胆汁酸第5代循环酶法测定我院92例健康妇女血清和299例正常孕妇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结果健康妇女92例血清TBA平均值为(3.6±1.7)μmol/L;早期孕妇96例血清TBA平均值为(4.4±1.9)μmol/L;中期孕妇104例血清TBA平均值为(5.8±2.0)μmol/L;晚期孕妇99例血清TBA平均值为(6.9±2.1)μmol/L;健康妇女组与早期孕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妇女组与中期孕妇组、晚期孕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孕妇组与中期孕妇组、晚期孕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孕妇组、晚期孕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早、中、晚期孕妇血清TBA具有上升趋势且各期有显著性差异,应建立早、中、晚期孕妇血清TBA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陈明发  吴华美  李怀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0-2070,2072
目的了解正常不同孕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以及在妊娠过程中总胆汁酸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4全自动生化仪检测580例正常孕妇,40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正常妊娠过程血清TBA有升高趋势,TBA浓度在中孕时开始明显升高。早孕、中孕和晚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分别较非妊娠组升高14.4%、49.7%和65%,而且晚孕组比中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结论妊娠过程TBA水平持续升高,且明显高于同孕龄正常孕妇,应定期作TBA检测和动态观察,有利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早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3.
血清总胆汁酸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杰萍 《检验医学》2004,19(2):96-9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酶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TBA水平。结果 早孕、中孕和晚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分别较非妊娠组升高8.2%、33.8%和67.8%,而且晚孕组比中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酶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TBA水平。结果 早孕、中孕和晚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分别较非妊娠组升高 8.2 %、33.8%和 6 7.8% ,而且晚孕组比中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 ,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对100例育龄非孕妇女、64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9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舌深静脉观测,以探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妇舌深静脉变化。结果: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合深静脉图象与非妊娠妇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妊高征妇女舌深静脉图象与正常妊娠妇女及非孕妇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妊高征妇女舌深静脉图象与轻度妊高征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正常晚期妊娠及妊高征孕妇舌深静脉有变化。对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具有意义,亦可辅助中医望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清CG、TBA、ALP及转氨酶测定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全自动生化仪对40名正常孕妇和128例ICP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G及TBA、ALP、ALT、AST含量测定。结果ICP组血清CG含量【(649.85±438.42)μg/dL]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118.87±37.97)μg/d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P组血清ALP、ALT及AS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G及TBA测定与ICP的诊断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联合监测能有效地诊断及监测IC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找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期体内铜、锌、钙、镁和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正常妊娠妇女的5种微量元素参考值,并为群体保健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便制订出指导干预措施,为确保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发挥应有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法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对天津市区1304名正常妊娠孕妇及100名非孕妇女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血铜含量在孕早、中、晚期均高于非孕妇女(P〈0.001);血锌和铁含垃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血镁在孕中期时下降(P〈0.05),至孕晚期铁和镁略有升高;血钙含量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在整个孕期变化不大。通过监测,得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与非孕妇女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并在各个孕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得到的天津市区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妊娠妇女早中孕期叶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妊娠妇女早中孕期血清叶酸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312例孕妇血清叶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早孕组血清叶酸水平高于中孕组,叶酸缺乏率低于中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龄增加,血清叶酸水平增加,叶酸缺乏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做好叶酸补充,监测孕妇体内叶酸水平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妊娠妇女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妊娠妇女和60名健康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PT、APTT缩短(P〈0.05)此两指标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两者水平都显著升高(P〈0.01),FIB在妊娠晚期明显高于妊娠早、中期(P〈0.01)D-二聚体随孕期增加而不断升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1),随孕期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对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检测在不同妊娠期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25例妊娠早期妇女(妊娠早期组)、1 561例妊娠晚期妇女(妊娠晚期组)和1 52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非妊娠组)酶循环法血清TBA检测结果.结果 妊娠早期组血清TBA水平为(4.5±2.3)μmol/L、阳性率为4.28%,妊娠晚期组为(6.1±3.1)μmol/L和6.09%,非妊娠组为(1.2±0.7)μmol/L和0.03%;妊娠早期和晚期组血清TB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非妊娠组(P<0.05);妊娠早期组和晚期组血清TBA水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妇女血清TB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非妊娠妇女,且随妊娠进展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定期监测孕妇血清TBA水平对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离子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同时检测75例正常晚期孕妇对比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离子含量显蓍低于正常妇女。2.钙离子浓度检测在妇女妊娠期非常重要,应引起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的浓度与妊高征 (PIH)和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 (ICP)的关系。方法 对 42例PIH和 2 8例ICP患者按妊娠时间长短分早、中、晚 3期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期患者血清的TBA、ALT、TBil及ALP进行测定 ,并选择 5 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组。结果 PIH组和ICP组患者血清的TBA浓度在妊娠早、中、晚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呈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IH组中 ,ALT、TBil及ALP在妊娠早、中期与对照比较未见差异 (P >0 0 5 ) ,晚期呈显著差异 (P<0 0 5 ) ;ICP组中 ,ALT在妊娠早、中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晚期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Bil和ALP在早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妊娠中期呈显著性差异 ( 0 0 1

相似文献   


13.
王泓  江咏梅  石华  于凡  旷凌寒  李磊  杨惠 《华西医学》2009,24(3):704-707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常用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及变化。方法:分别在早孕(孕10~14周)、中孕(孕20~24周)、晚孕(孕30~34周)及产后(产后12周)四个时期序贯性测定12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LT、AST在早、中、晚孕及产后各期相对于正常对照均升高(P〈0.01);TBIL和DBIL在早、中、晚孕均降低(P〈0.01);TP、ALB随孕期增加逐渐下降,产后回升,到产后12周上升到正常水平(早、中、晚孕P〈0.01,产后P〉0.05);GGT在孕期中逐渐升高,于晚孕期达最高峰(P〈0.01),产后稍有下降;LDH在孕早中期无明显变化(P〉0.05),孕晚期上升,到产后12周仍呈一上升趋势(P〈0.01);PA在孕早期低于正常对照(P〈0.01),后随孕期上升,到中孕期后上升到正常(P〉0.05)。结论:本次实验观察到在妊娠期肝功指标ALT、AST、GGT、LDH升高,可能因为孕妇肝脏负荷增加、基础代谢和能量消耗增多、甾体激素水平增高引起。胆红素代谢指标及营养性指标TBIL、DBIL、TP、ALB、PA降低,可能是妊娠期血浆稀释引起。临床诊断妊娠合并肝功能损害时应考虑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本地区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仪测定本地区单胎妊娠健康妇女早、中、晚孕期及年龄匹配非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其中孕早期448例,孕中期451例,孕晚期428例,非妊娠妇女150例。结果早、中、晚孕妇女及非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其参考范围。TSH在早[1.10(0.23~3.58)]、中[2.07(0.13~3.96)]、晚孕期[2.62(1.08~3.62)]逐渐上升,各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晚孕期略低于非妊娠妇女[2.63(1.00~5.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在早[4.80(4.25~6.23);17.56(11.65-22.16)]、中[4.45(3.84~5.18);14.16(9.49~20.14)]、晚孕期[4.14(3.98~4.45);12.38(10.13~15.88)]逐渐降低,各期两两比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早孕期低于非妊娠妇女[5.01(4.02~6.12);18.71(14.35-21.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不同非妊娠妇女,早、中、晚孕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建立正常孕妇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将有助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正常孕妇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方法 检测ICP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组(PIH)、正常孕妇以及正常未孕女性及男性组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同时对ICP组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也进行检测。结果 ICP组TBA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ICP孕妇TBA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且TBA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优于以上指标。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孕妇胆汁淤积症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孕期5~10周早期妊娠妇女和孕足月(37~42周1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择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孕妇各30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225名正常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O.05),TT差异不明显,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妇女(观察组)与行健康体检的20名妇女(对照组),并按照孕期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比较分析TBA水平。结果对比发现,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血清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及对照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 6,P0.05)。结论 TBA水平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有影响,所以妊娠期妇女应定期到医院做TBA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河南省不同孕期的健康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参考范围,研究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本省健康妊娠期妇女583名和非妊娠妇女187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SH、TT4、FT4、TT3、FT3水平,建立不同孕期孕妇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结果(1)各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孕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2)孕早期血清TSH水平比非孕期和孕中晚期明显降低(P均〈0.01),孕中晚期逐渐回升(P〈0.01)。(3)FT4孕期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中期及晚期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非孕期(P〈0.01)。(4)TT4整个孕期明显高于非孕期(P〈0.01),孕中期达高峰,孕晚期略下降。(5)FT3和TT3孕早期明显高于非孕期(P〈0.01),孕中期较孕早期增高(P〈0.01)并持续至孕晚期。结论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孕期存在明显差异,各孕期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孕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对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常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分别在早孕(孕10~14周)、中孕(孕20~24周)、晚孕(孕30~34周)及产后(产后12周)四个时期序贯性测定12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并建立参考值范围。同期选取53例健康体检非孕者为对照。结果:RBC、HCT早、中、晚孕相对于正常对照均降低(P〈O.01)。HB在孕期降低,中、晚孕降低较明显,相对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早、中孕降低不明显(P〉0.05),到晚孕期相对于正常对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在妊娠四期相对于正常对照均升高(P〈O.01)。结论:血常规各项指标随孕期发展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该序惯性研究中得出了正常妊娠妇女的5个血常规指标水平的参考值范围,该参考值范围可以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孕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对孕妇、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ICP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90名孕28~40周体检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BA、Tbil、ALT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TBA、Tbil、AL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也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孕妇应定期作TBA检测和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指标,有利于ICP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胎儿的监测、改善胎盘循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