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地区健康儿童血小板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健康儿童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浓度(MPC)、血小板平均质量(MPM)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采用Bayer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0例(其中男932例,女668例,年龄0~14岁)健康儿童的静脉血小板参数.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结果]湖南地区健康儿童血小板参数范围分别是血小板计数中位数259×109,参考范围118~400×109/L,MPV中位数8.05fl,参考范围5.89~10.20 fl;MPC中位数267 g/L,参考范围220~310 g/L,MPM中位数2.05 pg,参考范围1.53~2.58 Pg.[结论]结果表明采用ADVIA2120检测本地区健康儿童PLT参考范围与国外人群近似(P>0.05),高于中国成人人群(P<0.05);MPC、MPM与国外成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建立本地区健康儿童PLT、MPV、MPC、MPM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本院健康人静脉血血小板(PLT)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 用BayerADVl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7名健康人血细胞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PLT(123~389)×109 /L,PLT压积(PCT) 0. 076~0. 35L/L,PCT平均体积(MPV) 6. 4 ~10. 5f1,PLT体积分布宽度(PDW) 34. 8% ~69. 2%,PLT平均浓度(MPC) 23~31g/L, PLT平均质量(MPM) 1. 76~2. 56pg, 大PLT(LPLT) <12×109 /L。结论 结果表明试验地区血小板计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存在差异,应建立该地区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3.
ADVIA120血液分析仪检测247名健康成人血小板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本院健康人静脉血血小板(PLT)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 用Bayer ADVl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7名健康人血细胞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PLT(123~389)×109/L,PLT压积(PCT)0.076~0.35 L/L,PCT平均体积(MPV)6.4~10.5 f1,PLT体积分布宽度(PDW)34.8%~69.2%,PLT平均浓度(MPC)23~31 g/L,PLT平均质量(MPM)1.76~2.56 pg,大PLT(LPLT)<12×109/L.结论 结果 表明试验地区血小板计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存在差异,应建立该地区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新型参数——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大血小板(L-PLT)等在(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CHD的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CHD患者92例和正常对照98名,采用德国Bayer公司生产的ADVIA12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新型参数MPC、MPM、L-PLT及原有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中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MPC、MPM、L-PL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新型参数MPC、MPM、L-PLT联合血小板原有参数PLT、MPV、PDW在辅助诊断CHD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健康体检者909例作为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18~36岁398例,36~50岁287例,≥50岁224例。使用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人群的PLT及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95%置信区间(95%CI)作为参考区间,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各项PLT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成年男性PLT参考区间为(131~331)×10~9/L,MPV为6.7~10.5fL、PDW为0.44~0.72,PCT为(0.12~0.26)%,MPC为26.3~31.3g/dL,PCDW为4.8~6.7g/dL,MPM为1.8~2.8pg,PMDW为0.72~1.20pg。成年女性PLT参考区间为(134~370)×10~9/L,MPV为6.6~10.7fL,PDW为0.44~0.72,PCT为(0.12~0.29)%,MPC为25.7~31.3g/dL,PCDW为4.7~6.9g/dL,MPM为1.85~2.75pg,PMDW为0.74~1.17pg。男性MPC、PCDW高于女性,男性MPV、PCT低于女性(P0.05)。≥50岁男性PLT、PCT、MPC均低于18~36岁或36~50岁男性(P0.05),≥50岁男性的PCDW、PDW均高于18~36岁男性(P0.05)。≥50岁女性的PLT、PCT均低于18~36岁组或36~50岁女性(P0.05),≥50岁女性的PCDW均高于18~36岁或36~50岁女性(P0.05)。结论研究建立的PLT参数参考区间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红系和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影响。方法检测和分析了9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全段PTH(iPTH)、血钙(Ca)、血磷(P)、血尿素(Urea)、肌酐(Cr)及其外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PLT计数及其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9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患者共72例,其中iPTH异常增高(≥300 pg/mL)29例,占40.2%;GFR≥15 mL/min共19例,iPTH异常增高2例,占10.52%;高iPTH和低iPTH患者血Ca、P、钙磷乘积(Ca×P)、Urea、Hb、R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 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TH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毒素之一,提示对血细胞和PLT的生成有抑制作用,降低PTH对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和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并评价其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的组成成分:氯化钠80.0mmol/L、醋酸钠25.0mmol/L、氯化钾5.0mmol/L、氯化镁2.0mmol/L、枸橼酸钠15.0mmol/L、葡萄糖15.0mmol/L、碳酸氢钠13.0mmol/L、磷酸二氢钠4.0mmol/L、L-精氨酸180.0μmol/L。将超浓缩单采血小板(PLT≥10×109/ml)悬浮在H-sol和100%血浆(对照组)介质中,置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分别于1、5、7d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葡萄糖、乳酸、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结果血小板保存至7d时,H-sol组(含<10%的血浆)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DW、CD62P表达率、HSR、E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高于对照组(P<0.01),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和乳酸平均产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在H-sol中的保存效果与100%血浆相同,血小板在H-sol中保存能更好地维持pH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碳酸钙口服片和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6年6月15日至7月15日,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76例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3组:碳酸钙口服片组(n=27,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片1片),碳酸钙咀嚼片组(n=25,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1片)非未补钙组(n=24,机采前未服用任何补钙制剂).采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3组献血者血小板.并且分别于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前20 min),机采开始时,机采过程中(机采开始后约30 min),机采结束时,留取献血者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和PTH水平.于血小板机采结束后,向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所服用碳酸钙制剂的满意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献血者在血小板机采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a2+和PTH水平,以及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对碳酸钙制剂的满意率.3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开始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过程中,碳酸钙口服片组、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未补钙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为(2.26±0.06)mmol/L、(2.28±0.04) mmol/L和(2.24±0.06)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4);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碳酸钙口服片组与未补钙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0.36);碳酸钙咀嚼片组与未补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采完成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为(2.25±0.06) mmol/L、(2.26±0.04) mmol/L和(2.17±0.05)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9,P<0.01);其中,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但是均高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开始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PT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过程中,碳酸钙口服片组、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未补钙组献血者的血清PTH水平分别为(110±21)pg/L、(102±26) pg/L和(161±40) pg/L;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但是均低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采完成时,3组献血者血清PTH水平分别为(95±23)pg/L、(91±25)pg/L和(147±38)pg/L;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是均低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本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2份,均填写完整并收回.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对碳酸钙制剂的满意率为92.0%(23/25),高于碳酸钙口服片组的59.3%(16/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42,P<0.01).结论 血小板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咀嚼片,可使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于机采过程中及机采结束后血清Ca2+和PTH水平保持稳定.碳酸钙咀嚼片口感良好,服用方便,可用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红系和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影响.方法 检测和分析了9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全段PTH(iPTH)、血钙(Ca)、血磷(P)、血尿素(Urea)、肌酐(Cr)及其外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PLT计数及其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 9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患者共72例,其中iPTH异常增高(≥300 pg/mL)29例,占40.2%;GFR≥15 mL/min共19例,iPTH异常增高2例,占10.52%;高iPTH和低iPTH患者血Ca、P、钙磷乘积(Ca×P)、Urea、Hb、R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 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TH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毒素之一,提示对血细胞和PLT的生成有抑制作用,降低PTH对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和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参数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患者89例(感染组)和体检健康者90名(对照组)。感染组按感染细菌种类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检测所有对象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成分(MPC),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MPV/PLT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结果感染组MPC、PLT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PLR、MPV/PLT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C、MPV、PLR、MPV/PLT比值、PLT计数诊断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806、0.780、0.700、0.63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7 mg/L、8.95 fL、197、5.32、182×10~9/L,敏感性分别为93.3%、68.5%、60.7%、56.0%、57.4%,特异性分别为88.9%、81.2%、93.3%、83.3%、68.9%。G-感染组的PLR低于G+菌感染组(P=0.04)。结论 MPC、MPV及PLR可作为诊断血流感染较好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78例脓毒症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同体检合格人群78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52例。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对患者进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其与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各参数比较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静脉血内PLT、MPC水平显著性降低(P0.01),MPV、PDW水平呈现显著性升高(P0.01)。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小板各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与存活组相比,脓毒症死亡组患者PLT、MPC显著性降低(P0.01),MPV、PDW显著性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PLT、MPC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587(P0.01),MPV、PDW与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571(P0.0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血液内PLT、MPC降低以及MPV、PDW显著升高有关,血小板有关参数变化情况可间接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美国Baker 810型血小板计数仪调查132名健康成人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比积(PCT),其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103×10~9~310×10~9/L、6.4~13.0fl和0.100%~0.271%。PLT和MPV成负相关,但此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者仅限于血小板总数在≤200×10~9/L组段。对与血小板变化有关的部分病例进行观察,发现PCT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优于PLT和MP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激光法与手工法及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进行比较,并统计计算激光法测定血小板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和大血小板(LPLT)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117例患者静脉血样本,分别用手工法、ADVIA120和CD3500进行血小扳计数;抽取1002例正常体检人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及各参数的测定。结果手工法与ADVIA120计数血小板无显著差别(P>0.05),相关性较好(r=0.978);ADVIA120测定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CD3500均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法测定血小板各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PLT男性(241±57.5)×109/L,女性(265±62.7)×109/L;PCT男性(0.185±0.04)%,女性(0.2±0.04)%;PDW男性(60.9±8.05)%,女性(58.7±7.5)%;MPV为(7.85±1.37)fl;MPC为275.5±15.25;MPM为2.04±0.275;LPLT为(7±3.5)×109/L。结论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为检测血小板最理想的仪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毒症出血倾向患者血小板体积及血清一氧化氮(NO)。方法:观察18例尿毒症出血倾向患者与20例尿毒症无出血倾向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观察血清NO。结果:尿毒症患者出血倾向组血清NO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组(P<0.05),两组PLT、PDW、MPV及PLCR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出血倾向与NO所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与血小板形态无关。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关雪  李先平 《检验医学》2010,25(11):849-853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新型参数—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和大血小板(L-PLT)的变化对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意义,以及他们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6名健康成人,测定其PLT新型参数,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PLT新型参数正常参考区间。选取37例PLT新型参数增高者及60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和100名正常健康成人测定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MPC、MPM、L-PLT,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LT新型参数正常参考区间:MPC:21.67~28.51 g/L,MPM:1.85~3.25 Pg,L-PLT≤15×109/L;AS患者MPC、MPM、L-PLT、血清TG、CHO、LDL-C、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血清IMA、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对AS组结果分析得出:L-PLT与TG、CHO、LDL-C、hs-CRP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628、0.610、0.760;L-PLT与IMA、HDL-C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和-0.857;PLT新型参数增高者的检测血脂结果利用分层切点标准和hs-CRP分层标准进行统计,其中TG、CHO、HDL-C、LDL-C、hs-CRP各项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的有6名,均表现明显异常的有3例;血小板新型参数增高组中有6例出现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2例出现ST段下移;2例有U波倒置,Q-T间期延长表现,3例有电轴右偏,2例有左前支阻滞P波,有3例窦性心动过缓。结论 PLT新型参数MPC、MPM、L-PLT在辅助诊断以AS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糖、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均进行血糖测定和血细胞分析,一方面对血糖(Glu)、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5项试验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另一方面把白内障患者的Glu、PLT、MPV、PDW和P-LC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试验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1)空腹血糖结果偏高者(≥6.0mmol/L)占36.4%,空腹血糖≥7.1mmol/L的糖尿病患者占10.0%,≥8.3mmol/L的糖尿病患者占4.3%;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占30.0%,<50×109/L者占2.9%,血小板平均体积≥12.5fl者占72.1%,血小板分布宽度≥18.1者占50.0%,大血小板比例<0.33者占10.5%。(2)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Glu、PLT、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检查血糖浓度可降低手术的风险。(2)术前检查PLT、MPV、PDW及P-LCR可减少手术风险,也能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便及时治疗后再行手术。  相似文献   

17.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62-1363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 将20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HD组及HD+HP组,治疗前、后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磷及PTH。结果 HD组治疗后PTH及血清磷分别由 987.86±445.31pg/ml,2.40±0.31mmol/L降至973.29±424.36pg/ml, 1.87±0.10mmol/L,PTH清除率为 7.33±2.89%,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磷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HD+HP组治疗后PTH由 998.38±431.96pg/ml降至749.13±543.13pg/ml,单次治疗清除率为39.73±27.53% ,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血清磷由治疗前2.39±0.37mmol/L降至1.34±0.12mmol/L,差异显著并明显高于HD组(P<0.05)。结论 HD+HP可以有效清除PTH及磷,HD可以有效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质量(mean platelet mass,MPM)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17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的MPM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且与1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并同时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 ①川崎病儿童急性期MP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MPV及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α=0.05); 两组PD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0.05)。②MP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指标(P<0.05,α=0.05)。结论 MPM对儿童川崎病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项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的相关关系。方法:定期检测126例骨折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126例骨折患者中受伤后4周内至少有一次PLT≥350&#215;109/L(A组)占41.3%,PLT&lt;350&#215;109/L而最高值与最小值相差≥50%(B组)占31.7%,PLT&lt;350&#215;109/L而最高值与最小值相差&lt;50%(C组)占27.0%。三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4、25、28 d,A组与B组的治愈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lt;0.05)。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第1周内与受伤后第2~4周的PLT、MPV、PDW、P-LCR结果,受伤后第2~3周与受伤后第4周的PLT结果,受伤后24 h内与受伤后2~7 d(第1周)的MPV、P-LCR结果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骨折患者受伤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均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增加,提示血小板在创伤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