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置换前后血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置换后弃浆液的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患者血液中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弃浆液补体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血液。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检测置换前后患者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明显,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1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检测置换前后血浆内抗体及补体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0例显效,5例有效,1例死亡。治疗后患者血浆内抗体及补体水平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治疗效果.方法: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进行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置换前后血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置换后弃浆液的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2例痊愈,3例好转、患血液中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弃浆液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血液.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免疫吸附(I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的抗体、补体水平及总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后,痊愈4例,好转4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均下降,总蛋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DNA免疫吸附疗法可能是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能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这可能与它能降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为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实验组24例为血浆置换(PE)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以及气管切开比例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开比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起效快,它能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症状持续期,缩短其病程,疗效优于静脉大剂量输注免疫球蛋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治疗古林-巴雷综合征的应用与临床优越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血浆置换组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古林-巴雷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肌力改善I级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结果:血浆置换组患者古林-巴雷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组肌力改善I级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置换组免疫球蛋白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肌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免疫吸附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法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患者进行免疫吸附(IA)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的抗体、补体水平及总蛋白含量.结果 2例痊愈,2例好转,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治疗后均下降,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DNA免疫吸附可能是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予患者静注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的病情变化,体征和有关辅助检查。结果:发现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87%格林——巴利患者有肯定疗效,尤其对反复发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疗法效果欠佳患者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内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临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应用血浆交换、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不同治疗的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单膜血浆交换或双膜血浆吸附治疗的24例患者和16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中的11例患者,临床表现迅速改善。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中有5例患者和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全部5例患者,临床改善不明显。结论血浆交换或吸附的治疗效果最好,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作用次之,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5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痊愈24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9例,显效率为82.4%.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挺  刘强  李秋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2-162,16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3例,显效率为82.4%。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伴有呼吸肌麻痹的危重病人,置换后,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降至正常,病情好转,(?)救了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再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18例病人,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12例,狼疮性肾炎急性活动期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并测定血浆置换前后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C3、C4、SCr、ANA、dsDNA抗体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较置换前血浆球蛋白、C3、C4、Ig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狼疮性肾炎急性活动期经治疗后,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恢复,ANA、dsDNA抗体转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人在发病3d内行血浆置换2次即能迅速控制呼吸肌麻痹。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能迅速地移除大量的致病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格林-巴利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2组,实验组以环孢菌素A联合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记录其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时间点内,中、重度患者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轻度患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孢菌素A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有效药物,比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的 观察采用血浆交换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对 2 1例病人分别给予连续治疗、间隔治疗及延迟治疗 ,对患者症状的恢复进行了观察。结果  2 1例中 19例患者症状如四肢对称弛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球麻痹等均得到恢复 ,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连续治疗疗效明显高于间隔式治疗及延迟治疗。结论 血浆交换对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Hughe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Hughes临床分级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  相似文献   

18.
血浆交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2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采用血浆交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对21例病人分别给予连续治疗。间隔治疗及延迟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恢复进行了观察。结果 21例中19例患者症状如四肢对称弛缓瘫痪,呼吸肌麻痹,球麻痹等均得到恢复,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连续治疗疗效明显高于间隔式治疗及延迟治疗。结论 血浆交换对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静脉血入ACD保养液袋,离心处理,废弃有害因子,补充等量健康人血浆,隔日一次,连续5-8次为一疗程。结果:2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与单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相关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脱机时间比较:观察组6.00±0.89天,对照组8.00±1.15天(P<0.01).(2)治疗2 周后Fugl-Meyer 运动积分比较:上肢肌力观察组25.03±3.19,对照组13.93±3.92(P<0.01).下肢肌力观察组24.07±7.21,对照组13.55±5.29(P<0.01).(3)机械通气5 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效果优于仅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