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德令哈市成人麻疹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成人麻疹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收集德令哈市50例成人麻疹病例和100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面对面询问收集该人群的人口特征学、生活行为史、麻疹疫苗免疫史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方法 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已婚、流动人口、集体宿舍居住、经常熬夜和有麻疹患者接触史是麻疹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59、5.356、6.295、5.261和13.583,95% CI分别为1.776~16.053、1.879~15.265、1.809~21.903、1.152~24.028、1.868~98.774),接种麻疹疫苗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OR =0.103,95% CI =0.030~0.357),且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多,保护效应逐渐增强(接种1次:OR=0.285,95% CI =0.100~0.807;接种2次及以上:OR =0.025,95% CI =0.002~0.288).结论 流动人口、集体宿舍居住、经常熬夜和有麻疹患者接触史等特征人群可能是成人麻疹发病的高危因素,而接种麻疹疫苗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增加疫苗接种针次,有助于降低麻疹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2.
杨慧琼  周燕  张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582-2583,2585
目的了解阿坝州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和实验室确诊率,探讨阿坝州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收集的435份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阿坝州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24例,采集血标本435份,随着麻疹监测工作方案的开展和实施,标本采集逐年提高(2007年37.7%,2009年85.0%)。麻疹抗体阳性236例,实验室确诊率53.6%。全年每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7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为麻疹的高发年龄组,20~30岁年龄组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共有41例,占总病例数的25.3%;无免疫史的114例,占总病例数的48.9%;免疫史不详81例,占总病例数的27.6%。结论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加强室内质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对免疫空白进行强化免疫,以达到2012年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在较大年龄组中开展麻疹疫苗的复种或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成因,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7年麻疹疫情资 料并分析;同时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母传抗体研究。结果 麻疹流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周岁内婴儿和成人2个发病高峰,尤其 是8月龄及8月龄至1岁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逐年上升。在调查的174例8月龄至1岁婴儿中,有146例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占83.9%。0~8月龄 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4.1%和0.8%,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分别为4.2和 1.6。结论 麻疹母传抗体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和免疫空白也是小月龄婴儿麻疹发 病高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2年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发病情况和含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除2010年外,2009-2012年海淀区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麻疹发病率达历史新低;2009-2012年共报告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333例,占全部麻疹病例的60.65%(333/549)。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中,269例(80.78%)在2-6月发病;有详细资料的328例麻疹病例中,8月龄和20~39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8.85%;外省户籍病例占74.09%;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占20.12%,无免疫史的占42.68%,免疫史不详的37.20%;全区麻疹病例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麻疹病毒分离率为26.09%(6/23),均为H1基因型。 结论 海淀区麻疹发病水平达到历史新低。要进一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需提高适龄儿童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常规接种、对重点儿童开展补充免疫等措施提高MCV接种率,对外省户籍成人采取以接种麻疹疫苗为核心的措施,最终实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5.
2013年北京市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5例病例既往均接种过2剂及以上麻疹疫苗,最近一次接种日期距发病时间为8~21年;急性期血清麻疹IgM均为阴性,2例病例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水平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继发性免疫失败可能是此起疫情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在继发性免疫失败人群麻疹病例确诊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俊海 《疾病监测》2006,21(7):391-392
麻疹是春季最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在实行计划免疫后,吉林市龙潭区儿童麻疹已连续10多年没有病例发生。2005年4~5月该区乌拉街镇汪屯村小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现将其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1.1流行病学资料对所有病例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并进行回顾性调查麻疹疫苗接种史。1.1.2临床资料收集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填入调查表。1.2血清抗体水平测定对于发病前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发病初期病例,在征求同意后采血分离血清送吉林市CDC作麻疹抗体水平测定。1.3诊断依据根据国标(GB15963-1995)…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南昌市西湖区麻疹发病的实际情况,探讨接种麻疹疫苗(MV)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开展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静脉血3~5 mL,进行麻疹IgM复核和IgG检测。结果南昌市西湖区2007年1-12月麻疹病例较近年同期明显增多,而且病例中流动、常住人口分别占45.1%、54.9%;免疫后的流动、常住人口病例在发病年龄上无差异;免疫后病例与未免疫、免疫史不详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无差异,但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免疫后高于未免疫者;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免疫空白,接种技术、使用剂量、疫苗储运等因素也是引起发病的原因之一。结论做好MV的初种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变更MV免疫程序,将复种年龄提前到18~24月龄、接种剂量增加到0.5 mL是必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辉 《疾病监测》2006,21(2):69-72
目的了解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2例,确诊病例146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19%,无免疫史者占47.26%。免疫史不详者占33.55%。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麻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4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特征, 探讨各年龄组发病原因及产生的问题, 为开展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安徽省麻疹病例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徽省2014年共报告1005例麻疹病例, 其中非免疫接种针对人群发病占病例总数的59.60%。8月龄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24.78%, 8~17月龄病例数占29.05%, 20~34岁人群占25.07%。8月龄婴儿随着月龄增加发病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流行季节出生的婴儿发病较少, 非流行季节出生的婴儿发病较多。有8例为母子同时发病, 其中6例为母亲传染给孩子, 2例为母亲被孩子传染。麻疹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 其中小年龄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2=55.51, P=0.000), 大年龄组女性发病高于男性(2=5.07, P=0.024)。安徽省北部麻疹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 南部以大年龄组为主。292例8~17月龄的麻疹病例中, 204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占69.86%), 66例接种过麻疹疫苗(占22.60%), 22例接种史不详。18月龄以下麻疹病例中71.15%在发病前7~21天去过医疗机构。结论 单纯依靠麻疹疫苗预防接种无法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采取免疫预防和阻断传播双重策略, 控制麻疹发病水平, 以早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8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原因,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温州市2009-2013年8月龄350例婴儿麻疹的分布特征;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非麻疹病例为对照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危险因素;对血清抗体浓度检测并进行χ2检验。结果温州市2009-2013年年均麻疹发病率为83.05/10万,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5.79%,主要集中在6~8月龄。与发病前7~21天去医院就诊相比,无医院就诊史的OR值为0.68(95%CI:0.49~0.94);与外地户籍比,本地户籍人口8月龄麻疹发生的OR值为0.53(95%CI:0.39~0.72);居住在现住址≤3月龄麻疹发生的OR值为1.53(95%CI:1.07~2.18)。新生儿和6月龄婴儿的平均抗体浓度分别为214.94 IU/L和86.38 IU/L,麻疹血清抗体浓度显示健康婴儿6月龄时仅有18.07%的免疫保护力。结论 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浓度较低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院内感染和流动人口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对育龄妇女婚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以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一起国际学校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原因。   方法   对此次疫情中每位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咽拭子和尿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暴发原因、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并对防控建议措施展开讨论。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共接报本区国际学校疑似麻疹病例18例,其中12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确诊率66.67%,分别属于闵行区上海美国学校3例、上海英国学校9例。 本次暴发的12例病例中,11例为外籍户籍(91.67%)。 发病日期高峰为5月28日至6月6日,共发病 9例,占75.00%。 年龄为4~15岁。 12例病例中,1例有3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占8.33%;7例有2剂次MCV免疫史,占58.33%;4例有1剂次MCV免疫史,占33.33%。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此次麻疹暴发疫情的原因可能为首发病例通过学校运动会和网球俱乐部等活动造成共同暴露者的同源感染,提示国际学校易感人群较多,需加强传染病防控督导,纳入属地化管理;建议教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国际学校凭证入学工作要求及补种制度,提高2剂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校园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2009 — 2019年广州市白云区麻疹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科学指导麻疹防控工作。   方法   利用麻疹专项监测系统对广州市白云区麻疹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及麻疹发病影响因素探讨。   结果   2009 — 2019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430例,年平均发病率6.74/10万,集中分布在4 — 7月,季节性近年来有所削弱;发病年龄以<2岁的散居儿童和20~29岁成人病例为主;户籍来源以外市和省外为主;麻疹病例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CV)0剂次、1剂次、≥2剂次、不详免疫史病例分别占61.73%、7.26%、17.46%、29.12%;非本市户籍、发病前7~21 d有就诊史是<18岁人群感染麻疹的危险因素(P<0.05),非流动人口及有MCV接种史为其保护因素;非本市户籍是≥18岁人群感染麻疹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麻疹病例分布呈现单峰下降趋势,以散发为主,<2岁的新迁入儿童及20岁以上务工者是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强流动人口主动搜索、民办学校验证入学管理、医疗机构麻疹主动监测等工作,鼓励MCV免疫不详的青年务工者自愿接种,精准查漏补种,多管齐下,警惕麻疹周期性流行。  相似文献   

13.
2004-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措施。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疆2004-2010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新疆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30 4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33/10万。3-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15岁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59.14%~85.47%。有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仅为总病例的18.4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9.80%。 结论 控制和消除麻疹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政府需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投入和加强督导,才能在预期时间内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3月31日至4月19日,北京市丰台区某服装商贸城4名售货员确诊为麻疹,病毒基因型为D8,此前国内未曾报道过。易感人群聚集、首例应急接种不彻底是此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消除麻疹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强化应急接种措施,同时关注麻疹病毒基因监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杭州市余杭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成功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杭燕  杨刚 《疾病监测》2010,25(1):40-42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麻疹疫苗的初免成功率情况,为控制麻疹高发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6-8月在临平地区、塘栖地区、瓶窑地区各抽取1个预防接种门诊,共对77名刚满8月龄的儿童,按自愿原则,在麻疹疫苗免疫前采集1份血清、免疫后30 d采集第2份血清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其中57名儿童符合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成功率调查要求。结果57名儿童免疫前有4名儿童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7.02%;免疫后1个月麻疹抗体阳转率达100%。临平街道与瓶窑镇、塘栖镇与瓶窑镇免疫接种后平均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平街道、塘栖镇均高于瓶窑镇。结论杭州市余杭区麻疹疫苗接种有效,抗体阳转率高,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提示可以增加抗体滴度,可以有利于保护杭州市余杭区儿童身体健康;同时也提示杭州市余杭区不同地区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应加强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郑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锋  王萌  乔荣宪 《疾病监测》2008,23(12):766-767
目的 分析2007年河南省郑州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料,对郑州市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全市确诊麻疹病例1195例,主要发生在1-5月,7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8月龄和8月龄至1岁者发病数最多,均为272例,占22.76%。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85%。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28.45%。结论 8月龄婴儿正在成为麻疹控制中的一个焦点。小年龄组常规免疫工作和大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应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并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7.
刘洋  王青 《疾病监测》2016,31(12):1037-1040
目的 描述与分析补充免疫前后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8年、2013-2015年麻疹高发年份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主要表现为:时间分布曲线不再保持2006-2008年较为一致的单峰分布特征,近3年每年流行时间明显延长;城镇病例构成比以及由主城区报告病例构成比上升明显,成为近3年7-9月流行高峰的主要来源;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上升明显,7~14岁补充免疫对象发病比例显著下降,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常规免疫质量下滑与疫情处置不及时导致疫情高发。应根据麻疹流行特征,加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疫情监测,采取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加强查验接种证补种工作等措施,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8.
李卓  成旭  蔡蓉  范刚  高强 《疾病监测》2006,21(12):649-652
目的分析2005年淮安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2005年淮安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222例,其中临床确诊47例,实验室确诊175例,发病率为4.34/10万。病例集中在4~6月份,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2岁,无免疫史者占60.81%。出现2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占总数的7.21%。共检测326名健康人血清HI抗体,阳性率为99.69%,GMT为1∶27.28。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疫情的主导措施,麻疹监测系统的运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