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与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上述项目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SSS)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S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等康复手段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方法 将2010年1~12月我神经内科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按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行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中医康复护理,可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窥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院筋伤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Baythel指数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研究。方法将脑梗死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后一个月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测评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治疗后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时间均为4周。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康复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2.6%);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计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生活活动能力计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量表计分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时间均为4周.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康复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2.6%);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计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生活活动能力计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量表计分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记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SSS)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S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等康复手段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心境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CI康复期患者93例,按康复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常规干预组(46例)、联合干预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运动功能[运动功能量表(MA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心境状态[心境状态量表(POMS)]、生活质量[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康复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6个月后,联合干预组CSS评分、负性心境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MAS评分、MOCA评分、正性心境评分、SS-QOL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康复治疗依从性(97.87%)高于常规干预组(82.61%),P<0.05。结论 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能改善CI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调节患者...  相似文献   

17.
1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用药与护理。研究组加用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护士早期积极介入于预组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一般资料显示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等在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末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和B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MA、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干预后B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及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降低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