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对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以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统计我院近8年来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药物、心理治疗及动能训练等整体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2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历代先贤有关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们自拟通脉活络汤8年来先后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108例,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中风偏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61.4%,2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4.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针灸推拿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结果本组病例,经针灸推拿治疗后,中风偏瘫的总显效率为93.75%。结论针灸推拿疗法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致纯先生为全国首批及第五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1937年至今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研工作,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介绍如下。中风多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疾病相近,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主要以神志、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翼  罗婷  冯宾  李宁 《华西医学》2002,17(3):291-292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状况,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对照治疗试验(RCT)文献,并按循证医学原则和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对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尤以1995年后为甚,66篇论文中,明确诊断标准的占87.9%,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4.5%,明确疗效评价标准的占48.5%,33.3%的文献未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需待提高,应努力提倡有资金资助的大样本前瞻性的长期的协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院自1991年7月—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采用口服康复胶囊配合针灸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并与针灸治疗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06-3807
目的研究推拿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遗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取推拿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生活质量总分为88.62±6.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和74.45±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三化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金元医家刘河间所创,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原为治真中风而设。笔者多年来致力研究中风的治疗,临床观察三化汤不仅能治真中风,也可治类中风。无论中经络,中脏腑,还是中风后遗症,均可用之,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体会柏巧玲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隅斜,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呐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各种针刺法的出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扬,更加丰富了针灸治疗中风的方法.现就近3年不同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情况做一概述.1治疗中风1.1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1 ]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创立的治疗中风的方法.该法指出脑卒中的关键病理基础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创调神、治神、开窍启闭的立法和严谨的手法量学规范操作.系统评价表明[2],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在中风病各期(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3].  相似文献   

12.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而又常见的疾病。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急症患者发病后的综合治疗中,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早期介入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亦大有益处,既可以减少后遗症、减轻并发症,还为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偏瘫是中风起病的主证之一。中风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病范畴,可见于一过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等。近年来,我院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急救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及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发病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致残率高、后遗症期时间长,近年来发病率较前有上升的趋势,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我院采用针灸、中药等中医特色疗法为主治疗中风,有着独特的疗效.在长期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我深感积极的临床护理对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抢救的成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临床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急,病程长,疗效慢,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存活率较高,可往往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尤其是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中风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故临床上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神识稍昧、口眼()斜为主症,病后多有后遗症,如肢体活动不利等,中风的临床治疗、护理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急性期以针灸和液体静脉输入为主。恢复期治疗、护理主要包括针灸、拔罐、中药熏洗和肢体功能锻炼,针洗Ⅰ号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中成药,为祛风散寒、通络、活血止痛的作有用。对四肢麻木,手足无力,腰酸腿疼,风湿性关节炎及中风后遗症为显著疗效。通过对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实践证明针洗Ⅰ号熏洗和肢体功能锻炼是中风恢复期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芪归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自拟芪归通络汤和盐酸甲氯酚酯片口服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6%,对照组总有效率69.76%。结论:自拟芪归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腹脑"是原始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是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腹针"疗法是以"先天经络假说"、"神阙调控理论"为理论核心,以全息在腹为特点,治疗慢性病为优势的新兴针灸治疗方法。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颇广,其疗效与体针相当,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本文从神经-经络-体质理论出发,整理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一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针刀治疗各种急、慢性痛症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应用的一种新技术。小针刀形如针灸针,前端平口带刃,能无损伤地对病损组织进行松解、剥离、疏通、减压等,既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清除病灶的目的,又无需切开皮肤和相关组织,避免了外科手术后遗症的产生。从2005年3月起我院门诊共为380例患者施行针刀治疗各种痛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镜21例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设备不断地引进和创新,促进了各种高、精、尖手术的开展。膝关节镜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能对关节疾病进行检查、治疗,适用于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