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男性,55岁,因体检发现右肝肿物1周于2005年1月24日入院。既往于1982年患乙型肝炎,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后多次复查乙肝两对半均为小三阳,无手术、外伤、血吸虫等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正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怒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右肋下未触及肝脏,肝区无叩击痛,肝界正常,移动性浊音(-)。入院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87U/L,谷草转氨酶(AST)112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96U/L,碱性磷酸酶(ALP)117U/L,均较正常值高。乙肝两对半:HBsAg(+)、Anti—HBc(+),AFP:〉1000μg/L。肝脏彩超提示:肝大小形态正常,表面欠光滑,右肝前叶近膈肌见一直径0.8cm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楚。肝脏螺旋CT扫描见肝右叶近膈顶见一点状钙化影,CT值为130Hu,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其周围呈相对低密度改变,直径约1.1cm。余肝实质密度较均匀减低,低于同层脾脏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弥漫斑点状低密度影,界不清。CT印象:(1)肝右叶近膈面病变,小肝癌可能;(2)肝增强弥漫性低密度灶,考虑肝硬化结节可能。入院诊断:(1)肝Ⅷ段占位性病变小肝癌?(2)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予以保肝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FP降至501.01μg/L。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05年2月2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腹盆腔未探及结节,腹腔内各脏器未见异常,腹腔血管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胆管无扩张,肝脏实质弥漫性肿大伴结节性硬化,色深红,于肝穹隆部见一直径约1cm、近圆形白色质硬结节,部分突出于肝膈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切除肿物及其周围约0.5cm肝组织术中送冰冻检查为右肝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例1,男,54岁,因右上腹痛半月,加重2d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胀,腹肌紧张,肝大,右肋下约4指,质硬,有压痛。既往有乙肝病史8年。实验室检查:AFP101μg/L,CEA4.8μg/L,乙肝三系示:HBsAg(+),HBeAg(+),HBcAb(+)。B超示:①肝硬化;②肝右叶实质性占位,肝癌可能。CT示肝脏呈小结节性硬化改变,肝右后叶7cm×6cm占位,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考虑肝癌。术中探查见肝右叶Ⅴ、Ⅵ段可及7cm×6cm大小,质中偏硬肿块,膨胀性生长,边界清,尚未突破肝包膜,余肝未及明显肿块。行肝右叶Ⅴ、Ⅵ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巩膜无黄染,无发热,双肺无异常,心音右侧为强,腹平软,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左上腹叩诊呈浊音,右上腹肝浊音界消失。ECG诊断为右位心。胸部透视证实心影呈右位心型,心尖向右下方,右侧膈下区见胃泡影,左侧未见。B超:左上腹探及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左肝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团,直径0.6~1cm,后方伴声影,左肝内胆管扩张,内径0.9cm,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长7cm,前后径2.5cm,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厚约0.4cm,回声增强,囊内探及一直径约2.8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胰管不扩张。CT:左肝内胆管扩张(约2cm),内脏全反位畸形。临床诊断为全内脏反位,左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内脏器全反位,左肝外叶肥大肿胀充血,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22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2周入院,无任何不适主诉。腹部体检: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外院B超示:脾脏内见60mm×50mm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腹部CT平扫示:脾胰密度均匀,胰管扩张。脾前方见-50mm×5mm类圆形低密度影,血流尚清,其内见条索状高密度影(见图1);CT增强后显示脾脏病灶密度较周围更低,延迟后密度稍高(见图2)。  相似文献   

5.
脾巨大血管肉瘤肝转移自发性破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查体发现肝脾占位性病变1个月.腹胀5~6d入院,查体:腹稍胀,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右精索处可触及4cm×4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挤压无明显缩小。CT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占位性病变,平扫呈低密度,边界尚清.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10min)期见多个病灶不增强,呈水样密度(图1)脾脏明显增大,多病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性,28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半月于2008年8月11日就诊。有“阑尾切除手术”史1年。体检:腹平,右下腹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愈合良好。触诊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扪及包块,大小约5cmx7cm,质地偏硬,边界不清,压痛明显,伴轻度反跳痛,无肌卫。肠鸣音活跃。彩色超声:①右下腹混合性肿块,来自回盲部,占位可能;②肝实质占位,血管瘤可能。盆腔CT:盲肠、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女 ,5 5岁。发现右上腹肿块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2 9日入院。入院后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发现肝脏右叶 14cm× 10cm× 10cm占位病变 ,多房 ,边界清 ,囊实性 ,瘤组织无钙化。临床诊断 :(1)肝囊腺瘤 ?(2 )肝囊肿 ?于2 0 0 4年 1月 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呈多房囊性 ,靠近第二肝门 ,囊内液体为茶色、无色、乳白色 3种。行囊肿切除术 ,由于靠近第二肝门 ,少量囊壁不能切除。术后病理 :肝内胆管囊腺瘤 ,伴出血坏死 ,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呈乳头状结构。讨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为肿瘤性肝囊肿的一种类型 ,是罕见的肿瘤 ,其发病率可能在…  相似文献   

8.
郑飞  韩威  赵宁  王康里  王宇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25-825
病例1,男,61岁。因突发左下腹剧痛1d,于2003年5月急诊收入院。查体:全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上腹正中切口(20cm),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切除回肠一段,见溃疡型肿物2个,分别为6em×5cm和3cmX2cm。前者穿孔,直径0.7cm;肿瘤浸透肌层达浆膜伴穿孔。免疫组化:CD3、CD43、CD7、CD56、TIA-1(+),CD20、CDl0、CD79a(-),Ki67(30%-50%)。诊断:回肠多灶性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伴穿孔。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上腹疼痛1月余,CT检查发现左肝占位10多天"入院。患者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内叶查见一约1.6 cm×1.5 cm大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欠清,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内叶有一直径约1.6 cm低密度影,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表现,符合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遂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结节性肝硬变伴重度慢性间质性肝  相似文献   

10.
右拇指软组织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3个月前,因右拇指指腹被鱼鳍刺伤后,不久出现右拇指指腹部绿豆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也未就诊。但肿物在近月来逐渐增大至蚕豆样大小,并有轻压痛,门诊以“右拇指腱鞘滑膜瘤”收住入院。局部检查:右拇指指间关节以远腹侧触及2.5cm×1.5cm×1.0cm局限性肿物,轻压痛,质地中等,边界清,无波动感,推之可移动。X线片检查:右拇指骨性结构未见异常,胸片见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血常规正常。无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否认结核病史。臂丛麻醉下行右拇指肿块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块位于皮下,呈淡黄色组织约2.5cm×1.5cm大小,无包膜,深面与拇指屈…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4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10d于2005年12月13日入院。自诉“胆石症”病史5年,未予特殊治疗。余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可扪及一质硬肿块,大小12cm×10cm,无压痛,活动度好。Murphy征阴性。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sAb(+),HBcAb(+)。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阴性;余未见异常。B超示中肝叶靠近胆囊区7cm×7cm强回声区,边界欠清;胆囊轮廓不清,大小为5.5cm×1.8cm,胆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腹腔见10cm×11cm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61岁。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 2个月入院。有乙肝病史 3 0年 ,无临床症状。查体 :T 3 7.1℃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肝脾未触及 ,未扪及腹部包块 ,肝区无叩痛。化验 :肝功正常 ;AFP 5 .18μg/L ,CEA 2 .12 μg/L ,X线胸片阴性。彩超示肝右叶见 7.1cm× 4.0cm大不规则低回声光团 ,CDFI示其内线状彩色血流 ,RI 0 .67。CT :示肝右叶椭圆形低密度影 ,边缘模糊 ,增强无明显强化。故以“肝实质占位 (良性可能 ,不排除恶变 )”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Ⅴ、Ⅷ段 ,侵及Ⅳ段和胆囊 ,约 8cm× 7cm× 5 .5cm大 ,无包膜 ,边界清 ,…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2岁,以“右上腹隐痛2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上腹部CT检查示:右侧腹膜后见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大小约8.5 cm× 5.2 cm× 7.7 cm,呈囊性,边界清,内见脂肪及钙化密度,下腔静脉、肝脏、右肾、右肾上腺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膜后位,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9岁,因“反复上腹胀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无黄疸,腹平软,未及肿块,无移动浊音。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CT示:胰体尾部2·5cm×2·3cm低密度占位,边界不清,肝脏Ⅵ段直径1·5cm占位病变(图1)。于2004年3月3日施行手术治疗。图1术前CT提示胰尾和右肝占位病变(箭头示)手术经过:于脐下方作弧形小切口,建立气腹,插入腹腔镜检查,见腹腔内无腹水,腹壁、大网膜、小肠和盆腔无转移灶,肝脏Ⅵ段表面见白色病灶;再于左右腹直肌外缘肋弓下3~4cm做两个小切口作牵引孔,于脐水平左腹直肌外缘做切口作操作孔。患者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超声…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2 4岁 ,因右上腹隐痛不适二月余入院。无发热、黄疸、恶心、呕吐 ,无腹胀、腹泻、黑便等病史。过去无肝炎病史。查体 :发育、营养正常 ,皮肤、巩膜无黄染 ,肝脏于右侧肋下 3cm可触及 ,压痛不明显 ,肝区有扣击痛。B超、CT及核磁共振检查均提示肝右叶不均质实性团块 ,AFP(- ) ,HBsAg(- ) ,肝功能正常。术前诊断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入院 5d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 ,无肝脏硬化征象 ,肿瘤位于肝脏右叶被膜下 ,边界清楚 ,包膜完整 ,向表面凸起。完整切除肿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色肿物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1岁,以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不适2年余,于2008年11月入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0余年,于2003年查体时发现肝右叶占位,甲胎蛋白(AFP)增高,2003年12月11日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呈结节样硬化,肿瘤位于肝右叶,大小约4cm×3cm大小,行肝Ⅵ、Ⅶ段切除。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结节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恢复好,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等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性 ,30岁 ,右上腹部隐痛不适 5个月余 ,无发热寒战 ,无恶心呕吐 ,无黄疸。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及 ,腹部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总胆红素 1 2 μmol/L ,直接胆红素 3 μmol/L ,白蛋白 42g/L ,AFP(- ) ,CEA(- ) ,CA1 9 9(- )。B超示肝脏第Ⅳ段有一直径 4cm大小肿块。CT示左肝第Ⅳ段有一直径 4cm大小类圆形略低密度灶 ,界限清 ,增强后轻度强化 ,提示左肝实质性占位病变。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肝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左肝第Ⅳ段有一部分突出肝表面的囊性肿块 ,界清 ,囊壁厚完整。离肿块边缘 2cm完整切除左肝肿块 ,术…  相似文献   

18.
正病例患者,女,23岁,因"发现肝占位2个月余,右侧腹痛20天"入院。呈阵发性胀痛,变换体位及进食后加剧,无黄疸,查体腹膨隆,肝脏肿大,右肋下缘10 cm,质韧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化验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胸片示:右膈抬高,膈下病变;腹部B超提示肝右叶见一个大小12 cm×12 cm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类圆形、周边见低回声晕、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肿块内血流丰富;诊断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病人,女,60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0d”于2006年7月4日入院。 病人10d前在外院体检,行腹部超声示肝尾叶可见一大小4.1cm×3.9cm的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肝内实质占位(性质待定)。后为明确诊断,行肝脏MRI(平扫+增强)提示肝尾叶、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之间见一椭圆形等T1、长T2信号灶,内隐约见长T1信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9岁。因左上腹胀痛伴消瘦1月,于2006年11月1日人院。体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未见黑痣及黑色素瘤,腹平软,肝未及,脾脏肋下5cm,左上腹扪及-6×3×2cm大小包块,质硬,移动度差,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彩超示左上腹囊性肿块,CT:平扫见肝右2个低密度病灶,脾脏明显增大,实质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占位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