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陈坛寿  缪铃梅  施增金 《肝脏》2023,(11):1356-1358
目的 比较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对NAFLD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宁德市医院诊治的8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肝脂肪变性分级。所有患者均行SWE、MR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NAFLD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F0、F1、F2、F3的Emean值分别为(6.34±0.65)kPa、(8.08±1.22)kPa、(10.95±1.34)kPa、(14.25±2.02)kPa, ADC值分别为(1.25±0.18)10-3 mm2/s、(1.14±0.13)10-3 mm2/s、(1.04±0.09)10-3 mm2/s、(0.92±0.05)10-3 mm2/s。随着肝脂肪变性分级的增加,Emean值逐渐升高,ADC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诊断不同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解玉文  张全禄  王萍萍 《肝脏》2023,(10):1195-119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与血管瘤的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86例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46例,肝血管瘤40例。观察肝细胞癌与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与MRI参数(ADC、PF);评估开始增强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ADC、PF诊断鉴别肝细胞癌与血管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的开始增强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ADC、PF分别为(10.34±1.89)s、(22.98±8.32)s、(36.85±12.32)s、(1.37±0.32)×10-3 s/mm2、PF(23.25±3.32)%,低于肝血管瘤患者(14.59±4.25)s、(35.06±10.65)s、(52.05±15.75)s、(2.18±0.65)×10-3 s/mm2、PF(30.18±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与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肝内结节病变患者71例,以细针穿刺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诊断。所有患者接受多模态MRI检查,比较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参数,记录纯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 在71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sHCC 者45例(63.4%),DN者26例(36.6%);sHCC病灶ADC值、D值和D*值分别为(0.81±0.19)×10-3mm2/s、(0.91±0.21)×10-3mm2/s和(46.26±10.13)×10-3mm2/s,显著小于DN病灶【分别为(1.34±0.33)×10-3mm2/s、(1.22±0.24)×10-3mm2/s和(80.69±13.24)】×10-3mm2/s,P<0.05】;经ROC分析显示,D值、D*值和ADC值诊断sHCC的截断点分别为1.14×10-3mm2/s、62.40×10-3mm2/s和0.96)×10-3mm2/s,其AUC分别为0.911(95%CI:0.820~0.966)、0.809(95%CI:0.699~0.893)和0.984(95%CI:0.920~0.999)。结论 应用多模态MRI检查鉴别诊断DN与sHCC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76例,均接受TACE治疗。治疗前后进行MR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和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ep)。结果 在TACE治疗前,76例HCC患者病灶ADC为(1.1±0.1)×10-3mm2/s, Ktrans为(1.4±0.3)min-1,Kep为(1.9±1.1)min-1,与治疗后(分别为(1.4±0.2)×10-3mm2/s, Ktrans为(0.7±0.2)min-1,Kep为(1.3±1.0)min-1)比,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并无显著变化【(7.7±3.2)cm对(6.5±2.8) cm】;在76例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中,应答59例(77.6%); 59例应答患者治疗后病灶ADC为(1.4±0.4)×10-3mm2/s,显著大于17例未应答患者【(1.1±0.3)×10-3mm2/s,P<0.05】,Ktrans为(0.8±0.2)min-1,显著低于未应答患者【(1.2±0.4)min-1,P<0.05】,而两组病灶大小【(6.6±3.1)cm对(7.4±3.8)cm】、治疗前ADC【(1.1±0.2)×10-3mm2/s对(1.0±0.2)×10-3mm2/s】和Kep值【(1.4±0.3)min-1对(1.4±0.4)min-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的HCC患者肿瘤病灶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可能会发生一些特征性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判断疗效可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接受3.0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和DWI序列扫描,并接受手术治疗。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和DWI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细胞癌28例,肝转移癌24例,肝血管瘤19例,肝囊性病变9例;在b=5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别为(2.42±0.21)和(2.45±0.35),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65±0.37)和(2.71±0.37),P<0.05】,在b=40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分别为(2.03±0.22)和(2.17±0.23),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48±0.34)和(2.49±0.24),P<0.05】,在b=800 s/ mm3时,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分别为(1.75±0.26)和(1.82±0.18),也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分别为(2.27±0.27)和(2.30±0.16),P<0.05】;MR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率分别为96.4%、100.0%、100.0%和100.0%,显著高于增强扫描诊断[(分别为71.4%、75.0%、68.4%和66.7%),P<0.05]或DWI诊断[(分别为53.6%、45.8%、57.9%和55.6%),P<0.05]。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DWI 序列可有效提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可帮助临床医师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处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CHB患者,均采用超声声速匹配技术计算区域速度指数,并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将纤维化程度分为汇管区纤维化(S1)、汇管区周围纤维化(S2)、纤维间隔形成伴小叶结构紊乱(S3)和肝硬化(S4)四期,比较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ADC值和区域速度指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区域速度指数或两者联合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在78例CHB患者中,发现S1期20例,S2期18例,S3期24例和S4期16例;S1期患者区域速度指数为(21.7±5.9)m/s,显著低于S2期【(26.8±7.3)m/s,P<0.05】、S3期【(33.5±8.1)m/s,P<0.05】或S4期【(36.0±9.2)m/s,P<0.05】;S1期患者ADC值为(1.3±0.2)×10-3mm2/s,显著高于S2期【(1.2±0.2)×10-3mm2/s,P<0.05】、S3期【(1.1±0.1)×10-3mm2/s,P<0.05)】或S4期【(0.9±0.1)×10-3mm2/s,P<0.05】;ROC分析显示区域速度指数判断S4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95%CI=0.597~0.851),其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532。ADC值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为0.715(95%CI=0.569~0.861),其敏感度为0.758,特异度为0.625。两者联合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为0.809(95%CI=0.678~0.910),其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710。区域速度指数与ADC值联合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显著高于任何一项检测(P<0.05)。结论 CHB患者定期接受超声声速匹配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程度,可指导临床早期作出合理的病情判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庆云县人民医院65例有肝脏内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患者的DWI扫描(b=50,400,800s/ mm2)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其中104个病灶(包括56个良性病变和48个恶性病变)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避开内部坏死区。分别计算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运用方差分析检测各类局灶性病变的组间差异。 结果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1.433×10-3mm2/s),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为1.066×10-3mm2/s时,恶性肿瘤的特性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6.6%和73.6%。在所有的病灶中,约39.5%的病灶平均ADC值低于1.0×10-3mm2/s,这些病灶中恶性病变占90%。约20%的病灶平均ADC值大于1.5×10-3mm2/s,他们中有9.5%的为恶性病变。 结论DWI的应用提高了磁共振对于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能力,尽管ADC值不能作为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指标,但其可以作为一项鉴别良恶性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DWI单指数、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7例,选择同时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CHB患者行肝活检,两组受试者接受磁共振检查,测量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其中ADCst为表面扩散系数,Dt为真实扩散系数,Dp为假性扩散系数,f为灌注相关体积分数,DDC为扩散分布指数,α为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结果 CHB单指数模型的ADCst、双指数模型的Dt、拉伸指数模型的f和DDC分别为(0.899±0.080)×10-3 mm2/s、(0.591±0.092)×10-3 mm2/s、(32.374±7.472)×10-3 mm2/s和(1.103±0.257)×10-3 mm2/s,显著低于健康人【(0.986±0.095)×10-3 mm2/s、(0.704±0.073)×10-3 mm2/s、(39.686±5.871)×10-3 mm2/s和(1.394±0.243)×10-3 mm2/s,P<0.05】;在2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29例显著肝纤维化和23例肝硬化患者中,ADCst、Dt、f和DDC显著差异(P<0.05);ADCst、Dt、f和DDC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934、0.770和0.926。结论 应用磁共振双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比应用单指数模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65例共68个病灶患者行DWI,并分析病灶信号特征。肝囊肿13个病灶,肝血管瘤12个病灶,炎性假瘤4个病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5个病灶;肝细胞癌13个病灶,转移瘤21个病灶。应用弥散敏感系数b值0、500、1000 s/mm2的图像拟合出ADC图并测量ADC值。结果肝囊肿、血管瘤、炎性假瘤、FNH、肝细胞癌、转移瘤平均ADC值(×10-3mm2/s)分别为3.34±0.45、2.07±0.35、1.59±0.16、1.50±0.18、1.25±0.31、1.04±0.20;肝囊肿、血管瘤与其它病灶平均AD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肝囊肿信号衰减最明显,肝细胞癌、转移瘤信号衰减不明显。结论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定量ADC值对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残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兔肝VX2肿瘤模型,在进行射频不完全消融治疗后1、3、7、14 d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然后处死模型兔,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1周内各b值时炎症反应带、残癌ADC值相比P均>0.05.术后第2周时b=200 s/mm2时正常肝组织、炎症反应带及残癌ADC值分别为(2.34±0.36)、(2.14 ±0.33)、(1.86±0.24) ×10-3mm2/s,b=600 s/mm2时分别为(2.09±0.21)、(1.96±0.30)、(1.55±0.10)×10-3 mm2/s,b=1 000 s/mm2时分别为(1.99±0.17)、(1.78±0.15)、(1.43±0.13)×10-3 mm2/s,各b值下不同组织ADC值比较P均<0.05.b=200s/mm2时SNR、CNR、SIR分别为254.3±52.2、35.1±10.1、2.1±0.5,b =600 s/mm2时分别为198.0±44.0、20.2±9.2、2.7±0.8,b=1 000 s/mm2时分别为151.7±24.2、9.6±3.4、3.3±1.0.综合考虑上述数据,b=600 s/mm2为最佳扩散敏感系数.b=600 s/mm2时取残癌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1×10-3mm2/s为界值鉴别残癌与炎症反应,其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88%.结论 MR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残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放射性肝损伤( RILI)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90例,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经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ILI患者4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急性RILI 14例,亚急性期17例和慢性16例。常规行MRI检查。结果 放射性肝损伤患者MRI上表现为与放射治疗区域一致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区,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DWI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水平斑片样强化;急性期RIL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85.32±8.41)×10-6mm-2/s,显著低于亚急性期的(88.44±9.32)×10-6mm-2/s或慢性期的(101.28±10.01)×10-6mm-2/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能够协助诊断RILI的发生,其ADC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ILI病理学改变,结合照射剂量和患者病情可能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62例PLC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和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疗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在治疗后1 m复查,获得完全应答12例(19.4%)、部分应答21例(33.9%),无应答29例(46.8%);完全应答组血清AFP、HSP90α和CA199水平分别为(85.6±5.2)ng/mL、(112.3±29.2)ng/mL和(32.3±12.4)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分别为(334.2±42.3)ng/mL、(124.2±19.6)ng/mL和(45.3±12.5)U/mL,P<0.05】或无应答组【分别为(679.5±48.4)ng/mL、(143.9±33.5)ng/mL和(64.6±16.1)U/mL,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为(1.23±0.47)mm2/s、(1.21±0.57)mm2/s和(1.22±0.31)mm2/s(P>0.05),治疗后分别为(1.72±0.25)mm2/s、(1.63±0.14)mm2/s和(1.34±0.22)mm2/s(P<0.05)。结论 采用RFA治疗PL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进行手术前后MRI检查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临床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25.0%),女99例(75.0%);年龄范围15~73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7(22,48)岁;病程为14d至6年,病程M(Q1,Q3)为60(30,180)d。收集研究对象临床信息,以及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淋巴结大小、数量、分布特点、MR成像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 132例淋巴结结核患者中,DWI共发现异常淋巴结2032枚,其中右侧1127枚,左侧905枚,淋巴结平均直径为(21.32±6.50)mm。按照影像学分区,共累及503例次,主要分布在第Ⅱ区[161例次(32.01%)]、第Ⅳ区[113例次(22.47%)]。按照影像学形态结合病理分为4期,共累及292例次,Ⅰ期有100例次(34.25%),Ⅱ期有71例次(24.32%),Ⅲ期有71例次(24.32%),Ⅳ期有50例次(17.12%)。Ⅰ期在T1WI为稍低信号,T2WI、DWI为高信号,DWI部分淋巴结呈裂隙状低信号;Ⅱ、Ⅲ、Ⅳ期淋巴结坏死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DWI呈高信号。部分颈淋巴结结核痊愈后,纤维硬结灶及钙化灶表现为“四低”现象,即T1WI、T2WI、DWI、ADC图均呈低信号。脓肿区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实质部分与坏死区间DWI呈环形低信号。行DWI扫描时,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200、500、1000、2000s/mm 2时,相应ADC值[M(Q1,Q3)]分别是0.935(0.787,1.504)×10 -3mm 2/s、1.254(0.970,1.565)×10 -3mm 2/s、1.039(0.769,1.290)×10 -3mm 2/s、0.842(0.625,1.193)×10 -3mm 2/s、0.687(0.337,0.859)×10 -3mm 2/s,5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16,P<0.01)。结论 MR常规序列结合DWI及ADC值对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接种不同菌量结核分枝杆菌(MTB)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药敏)与比例法药敏的差异程度,为MTB药敏检测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临界敏感或临界耐药MTB菌株53株,用比浊法制作MTB菌悬液,10倍梯度稀释,10-4、10-510-6mg/ml菌悬液0.1 ml接种于改良L-J培养基上作活菌计数,10-2、10-3mg/ml菌悬液0.1 ml接种于含INH、RFP改良L-J培养基上作绝对浓度法药敏,10-3、10-5mg/ml菌悬液0.1 ml接种于含INH、RFP改良L-J培养基上作比例法药敏。结果MTB活菌计数值多在5×1065×107CFU/ml。10-2、10-3mg/ml菌悬液绝对浓度法药敏一致率INH、RFP分别达98.1%、100.0%;绝对浓度法与比例法药敏符合率INH、RFP均达90.6%100.0%。结论不同菌量MTB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与比例法药敏结果比较一致性好,在常规药敏检测中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输注血小板改善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疗效不确切,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能否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肝细胞癌患者36例,均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前给予rhTPO 1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结果 在76例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为40~50×109/L组23例,血小板计数<40×109/L组5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 d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明显升高【>50×109/L,分别为(76.0±26.6)×109/L和(54.4±24.3)×109/L]。在治疗第12 d,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分别为(95±34.8)×109/L和(67.9±25.1)×109/L],在治疗后第30 d,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水平;应用rhTPO治疗后,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血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未观察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rhTPO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的替代疗法,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