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B矫形鞋垫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且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戴ICB矫形鞋垫,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粗大运动训练量表-88 (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评定患儿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GMFM-88 E区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ACT)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CI偏瘫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1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AC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 ACT干预2、4周时,试验组CI偏瘫患者的GAD-7评分为(10.62±1.38)、(8.91±1.8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04±1.32)、(10.14±1.84)(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CI偏瘫患者GDS-15评分为(7.87±0.49)、(5.91±0.3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03±0.42)、(7.39±0.49)(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T干预2、4周时,试验组CI偏瘫患者GSES评分为(24.32±4.71)、(25.42.±4.4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2.06±3.05)、(23.11±3.06)(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各时点GAD-7、GDS-15、GSES评分分别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T改善CI偏瘫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组和肩托治疗组,治疗后6周测定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两组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功能性电刺激组改善更明显,与肩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可改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和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耐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脑卒中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有氧运动,试验组增加有氧运动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峰力矩(PT)、耐力指数(E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耐力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膝伸展PT、膝屈曲PT、膝屈伸ER、FMA-LE、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耐力,与单一的有氧运动对比效果更显著,建议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应辅以等速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德力康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患者都接受同一套常规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针对下肢运动功能,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进行德力康下肢机器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3]。两组进行康复训练时间均为每次30min,每周6次,持续训练6周。两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测和步行能力评分。结果测评结果显示,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和各项评定指标在康复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实验组各项评定指标都提高(t2.352,P0.05);实验组各项评定指标都高于对照组(t2.173,P0.05)[4-5]。结论德力康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情况及10 m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肺功能、股四头肌形态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招募来自滨州社区COPD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NMES治疗组(干预组)以及假治疗组(对照组)。6周后评价康复前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评价运动能力,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评价肺功能,超声测定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和厚度(R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 6周后,干预组COPD患者的6MWD及RFCSA和RFT均较康复前明显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MWD:P=0.03;RFCSA:P=0.04;RFT:P=0.04),而对照组康复前后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炎症因子TNF-α、CRP和IL-8康复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NMES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可能与其增加股直肌横截面积和厚度有关;NME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有价值的肺康复手段应用于COPD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F=5.793,P=0.018),CD4+t=5.337,P<0.001)、CD8+t=9.874,P<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t=-7.460,P<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t=7.113,P<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 mg/d他克莫司)和大剂量组(3 mg/d他克莫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12周进行QMG、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QMG、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治疗4周后QMG评分呈现下降趋势,ADL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2周后QMG评分呈现下降趋势,ADL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大剂量组QMG评分较小剂量组显著降低,ADL评分较小剂量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4、12周两组QMG、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较大剂量组的22.23%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时用药4周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周后临床疗效与大剂量组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组(实验组)和康复机器人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验组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康复机器人训练,均为30min/次,5次/周,共进行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评定表(FMA-LE)、10m步行能力测试(10MW),起立-步行测试(TUG)和6分钟步行能力测试(6MW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下肢评分、10MW、TUG和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除FMA下肢评分外,其它各项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步态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作用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FMA、BBS、BI评分、FAC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12周后FMA、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12周后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对比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且能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R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VR组额外增加VR技术训练;机器人组额外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VR技术训练,各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UE、C-ARA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UE[(36.18±6.34)分]、C-ARAT[(30.19±5.17)分]和MBI[(68.93±9.45)分]评分显著优于VR组和机器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齐拉西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54名受试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或氟哌啶醇单药治疗。分别在基线、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进行症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及认知功能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齐拉西酮组患者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实验的错误数上第12周、第16周的表现较基线明显减少(P<0.05);持续错误数的表现在第16周较基线明显减少(P<0.05),持续性操作实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的反应时间和数字广度的得分上齐拉西酮组第12周、第16周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哌啶醇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齐拉西酮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0,P=0.00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F=24.01,P=0.000),并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9,P=0.000),而氟哌啶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氟哌啶醇组未见改善作用,两者对患者精神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未治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症状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57,P<0.05;r=-0.348,P<0.05);与认知功能中的连线测验表现呈负相关(r=-0.32,P<0.05);与简易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和持续操作测验表现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5,P<0.05;r=0.407,P=0.000)。使用逐步回归得到最优线性模型(R2=0.231,F=13.491,P=0.001),其中持续操作测验与社会功能呈线性关系(非标准回归系数B=6.046,95%CI:-0.681~0.494,P=0.001),其余因素与社会功能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对制定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 n=15)和对照组( n=15)。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治疗(45min/次,1次/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改良的 Ashworth评定表(MSS)、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10m最快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在MSS、MWS 2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的痉挛改善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