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代培养乳腺癌细胞中不同乳腺癌干细胞亚群的自我更新、致瘤能力差异。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实验,从乳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分选、鉴定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细胞亚群,分析各分选细胞占总肿瘤细胞的比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 CD44+CD24-/low细胞占总细胞比例的7.2%,ALDH1+细胞所占比例为4.6%,ALDH1+CD44+CD24-/low细胞所占比例为1.5%。三组细胞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ALDH1+CD44+CD24-/low、ALDH1+、CD44+CD24-/low细胞,各组细胞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三组乳腺癌干细胞亚群之间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有明显差异,ALDH1+CD44+CD24-/low亚群细胞具有最强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提示ALDH1+CD44+CD24-/low可能是更具有特异性的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2例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同时收集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做为对照,抽取患者同步放化疗开始前1天和放化疗结束后第1天空腹外周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8+/CD28-、CD8+/CD28+)水平。结果:治疗前胶质瘤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7),同步放化疗前后,CD3+/CD4+细胞、CD8+/CD28-细胞百分比出现显著下降,而CD3+/CD8+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 T 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 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 T 细胞比例、CD3+CD4+ T细胞比例、CD4+/CD8+ 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 T 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 T细胞比例、CD3+CD8+ 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的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RM-1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肿瘤对照组、HIFU组、放疗组和HIFU联合放疗组。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体积倍增时间(DT)。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外周血CD3+、CD3+CD4+、CD3+CD8+ 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与肿瘤对照组相比,HIFU组、放疗组肿瘤生长延缓,DT显著延长。HIFU组小鼠的CD3+(%)、CD4+(%)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而放疗组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U联合放疗组的DT较HIFU组显著延长,小鼠的CD3+(%)、CD4+(%)显著高于HIFU组,且CD4+(%)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结论HIFU治疗前列腺癌不仅能局部抑制肿瘤生长,而且能通过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HIFU联合放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艳莉  刘红梅  余静丽 《癌症进展》2023,(3):301-304+308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5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9.73%,与对照组患者的22.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3.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水平、CD4+/CD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效果及其与临床病理、肿瘤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5.63±11.25),(1.32±0.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33.67±8.14),(26.02±4.67)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4.63±11.36),(1.22±0.65)和(55.52±12.02),(1.34±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4+、CD8+水平分别为(33.78±8.23),(25.74±4.88)和(33.62±8.74),(26.32±4.85)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2.66±12.47),(28.25±6.32),(1.30±0.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34.12±8.3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水平为(58.63±1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而CD8+水平为(29.63±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7±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诊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分期以及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联合血清外泌体ZFPL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细胞标志物CD3+CD8+和CD4+Foxp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测定血清外泌体ZFPL1水平,分析Treg及血清外泌体ZFP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Treg联合血清外泌体ZFPL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Treg细胞标志物CD3+CD8+水平为0.48±0.11,低于对照组的0.59±0.16(P<0.05);观察组血清外泌体ZFPL1水平和Treg细胞标志物CD4+Foxp3+水平分别为3.62(1.44,7.62)和0.76±0.06,高于对照组的0.91(0.17,3.43)和0.67±0.19,差异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100例CRC(癌症组)和15例CRC术后(癌术后组)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①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T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90.00%、43.75%及32.65%,CD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0.00%、56.25%及75.51%,CD2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42.86%、30.00%及20.00%。②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逐渐降低,CD8+、CD8+CD28逐渐增加(P<0.05);癌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CRC微环境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呈递减趋势,CD8+、CD8+CD28呈递增趋势,且在癌前病变腺瘤中已逐步出现上述趋势变化。② CRC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T细胞亚群有所恢复,故在一定程度上,CRC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结直肠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并探究其CD39、CD73及CD39,CD73双阳性亚群与肿瘤微环境中其他淋巴细胞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标本,剪碎并分离培养组织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以流式细胞术观察调节性T细胞CD39+、CD73+及CD39+CD73+亚群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 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CD73+亚群,CD39+CD73+亚群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不良具有相关性,并且其机制与肿瘤相关性炎症密切相关。结论 相比Treg中的其他亚群,CD39+CD73+阳性的结直肠肿瘤浸润Treg具有更为独特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及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EGFR-TKI联合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EGFR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癌胚抗原(CEA)水平,不良反应,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及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敏感性、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GFR单抗与EGFR-TKI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放疗可增强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γδT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4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6名健康职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结果 γδT细胞健康对照组为(6.54±2.90)%,患者组为(3.76±2.81)%(t=3.568,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P=0.000 );肺癌组织学分类、T 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大体分型、病变部位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各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δT细胞减少对肺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富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74-247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连续性收集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免疫功能差异。此外,测量观察组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分析乙肝病毒DNA载量与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T细胞含量显著降低(0.21±0.08 vs 0.29±0.09,P=0.000);CD8+T细胞含量、Treg细胞含量增高[(0.29±0.07 vs 0.23±0.06,P=0.000)和(0.12±0.04 vs 0.08±0.03,P=0.000)]。Pearson线性相关性显示乙肝病毒DNA载量与CD4+T细胞含量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Treg细胞含量、肿瘤直径显著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为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期的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显著增高[(6.16±1.51)×103 IU/ml vs (5.47±1.36)×103 IU/ml,P=0.035]。结论: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高水平乙肝病毒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与患者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赵敏  戴成燕  丁平  闫睿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31-2435
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TC(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7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予以TC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妥珠单抗治疗。统计两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亚群、糖链抗原125(CA125)、TPS水平及生存质量(KPS)评分。采用方差、卡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44.44%较对照组2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32.10±3.46)IU/ml]、TPS水平[(263.41±53.84)IU/ml]低于对照组[(38.59±2.39)IU/ml,(355.26±47.84)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91.06±3.85)分]高于对照组[(85.49±5.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9.22±1.37)个月较对照组(15.43±1.35)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TC化疗同时,加用曲妥珠单抗,可明显提高化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A125、TPS水平,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且未增加免疫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其相关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食管癌放疗患者90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比例,以3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人群为对照观察其变化。分析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 CD4+、CD8+、CD4+/CD8+比值、NK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23%±8.22%、31.79%±7.61%、0.93±0.34、11.37%±4.57%,与对照组(36.03%±9.71%、27.26%±7.70%、1.34±0.27、15.31%±5.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92,P =0.000;t =2.811,P =0.006;t =5.894,P =0.000;t =3.965,P =0.000);放疗前外周血 CD3+细胞百分比为58.13%±9.46%,与对照组(60.06%±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98,P =0.325)。放疗后3个月免疫指标 CD3+(59.27%±9.92%)、CD4+(30.51%±9.04%)、CD8+(29.79%±6.98%)、NK 细胞(10.62%±4.43%)逐渐恢复到放疗前水平(t =0.789,P =0.431;t =1.769,P =0.079;t =1.837,P =0.068;t =1.113,P =0.267)。放疗后免疫功能改变(CD4+、CD8+、CD4+/CD8+、NK 细胞)与是否存在骨髓抑制(t =4.050,P =0.001;t =2.180,P =0.015;t =2.130,P =0.020;t =3.520,P =0.003)及照射体积大小(t =5.170,P =0.000;t =3.350,P =0.026;t =8.750,P =0.000;t =2.490,P =0.04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放疗后3个月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恢复不良者(23个月∶17个月,χ2=6.820,P =0.009)。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放疗实施会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其加重程度与骨髓抑制及照射体积相关;放疗后3个月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恢复良好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联合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8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健康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华蟾素片,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对比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AFP、CEA水平、生存周期。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AFP及CEA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9.52%(4/42) vs 14.29%(6/42)]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联合采用华蟾素片及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AFP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系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101例初诊AML患者的免疫表型,以CD7-CD19-CD56-AML为对照组,将CD7+AML组、CD19+AML、CD56+AML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特征、疗效进行分析比较,随访并观察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01例AML患者中淋系抗原表达者52例(51.5%),CD7抗原表达29例(28.7%),CD56抗原表达29例(28.7%),CD19抗原表达13例(12.8%);CD7+AML、CD19+AML、CD56+AML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发病年龄、肝脾大、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7+AML组血小板计数偏低(P<0.05);CD56+AML组首次完全缓解率(CR)率及总CR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D7+AML、CD19+AML组首次CR率及总CR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组无复发生存期(RFS)缩短(P<0.05),CD7+AML、CD19+AML组R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AML患者常规化疗不敏感,疗效差,CD56抗原可能是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CD7、CD19抗原不影响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 1/程序性死亡因子 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 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 mg/m2 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 1和骨髓单核细胞PD 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 mRNA、PD-L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 1/PD L1的表达水平。结果 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 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 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 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NK细胞、Karnofsky(KP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血清CEA、CYFRA21-1、NK细胞、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8+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NSCLC,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CEA、CYFRA21-1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Siglec-15×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是否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方法:通过Expi293TM表达系统表达32A1-IgG及32A1-BiTE蛋白;ELISA法检测32A1-IgG及32A1-BiTE与靶蛋白的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iglec-15的表达;LDH法检测32A1-BiTE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32A1-BiTE对肿瘤的抑制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浸润CD3+ 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CD8+ T细胞分泌GzmB的水平。结果:得到纯度大于95%的32A1-IgG及32A1-BiTE蛋白;32A1-BiTE对 Siglec-15以及CD3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以及HT-29均高表达Siglec-15;32A1-BiTE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介导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32A1-BiTE可以有效抑制SW480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P<0.000 1),增加肿瘤浸润CD3+ T细胞的数目(P<0.000 1),并显著提高CD8+ T细胞的比例(P<0.01)以及其分泌GzmB的水平(P<0.000 1)。结论:32A1-BiTE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结直肠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