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年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变时期及年龄相匹配的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63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36例,重度15例;肝炎肝硬化15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中、重)组均显著降低(P<0.01);(2)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其余各组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男性乙型肝炎的肝硬化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均降低,且以睾酮水平降低更明显;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牙周状况,探讨肝病的严重程度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未经治疗且ALT≥2×ULN的HBeAg阳性CHB、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HBsAg阳性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各60例,采用菌斑指数(PL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周炎分级等指标对各组患者进行牙周状况评估。结果 HBeAg阳性三组患者牙周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牙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牙周炎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崇雨田  林潮双 《新医学》2007,38(4):217-219
1 引 言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肝炎的0.2%~0.5%.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以肝细胞的大量坏死为基本病理特征,病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病史,故病情重,发展快,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等严重合并症,病死率高,多年来其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1,2].  相似文献   

4.
以抗体双夹心酶标法检测129例病毒性肝炎和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发现重型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急慢性肝炎SIL-2R均和病人血清ALT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体双夹心酶标法检测129例病毒性肝炎和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发现重型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急慢性肝炎SIL─2R均和病人血清ALT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新生儿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13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所分娩的新生儿。结果 1513例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2.62%,丙型肝炎占12.69%。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最多见,其次是急性肝炎。重型肝炎与急、慢性肝炎相比,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显著升高(P<0.0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8.27%、1.34%。结论最常见的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处理的关键是在综合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联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联合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全面分析肝纤维化情况.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含量从轻度慢肝到肝硬化各组变化显著,与正常对照及前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尤其在肝硬化时升高明显.但血清PCⅢ、LN含量在各检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0.01),中度与轻度慢肝组间差异显著(P<0.01),而重度与中度、肝硬化与重度慢肝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血清L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PCⅢ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慢肝组(P<0.05).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HA、PCIII、LN水平能综合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血清ADA的活性,并同时检测肝功能项目ALT、ASP、TBA、GGT等的含量.结果 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及肝硬化组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以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同时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ADA阳性率分别为22.2%、91.4%、96.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DA是肝功能检测的较好指标,检测ADA对慢性肝炎的分型及肝硬化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辨体调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及15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两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48例(31.6%)、湿热质25例(16.4%)、阳虚质21例(13.8%)、阴虚质16例(10.5%)、痰湿质14例(9.2%)、气郁质10例(6.6%)、气虚质9例(5.9%)、血瘀质8例(5.3%)、特禀质1例(0.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为阳虚质27例(17.5%)、阴虚质24例(15.6%)、血瘀质22例(14.3%)、气郁质21例(13.6%)、平和质18例(11.7%)、痰湿质17例(11.0%)、气虚质16例(10.4%)、湿热质9例(5.8%)、特禀质0例(0%)。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湿热质、阳虚质为主,乙型肝炎后肝...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慢性肝损伤的结局,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阶段,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在我国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1.3亿,其中约3000万以上为慢性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如病毒、酒精等)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病变.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1].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进展性和致死性疾病,如未经合理治疗,部分患者10~3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30~50年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5年存活率55%,失代偿肝硬化5年存活率14%,肝癌5年存活率5%,预后差[2].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对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9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206例(汉族110例,维吾尔族96例),以诊断为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87例、重型肝炎41例、肝炎肝硬化46例为试验组.以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汉族25例,维吾尔族25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分析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MPV、PDW的检测.结果 各试验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平均值较急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患者PL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PLT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性肝炎组外各试验组患者MPV、PDW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且肝炎肝硬化组的MPV、PDW平均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病进展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84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术,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将其与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38.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并判断肝脏病变程度唯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钟英强  许哲 《新医学》2006,37(4):269-269,277
1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慢性感染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阶段,可为HBV的无症状携带状态,或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在中国,HBsAg阳性率约为10%,广东地区HBsAg阳性率高达17%,全国HBV无症状携带者超过1.2亿,HBeAg阳性者约占32%,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年发病率为230/10万.  相似文献   

15.
凯西莱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凯西莱是一种有效的肝功能改善剂和肝脏解毒剂,作者观察了凯西莱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以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作出全面评价。1资料与方法98例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52例,女12例;年龄12~72岁,急性肝炎18例,慢性肝炎34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对照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9~64岁,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急性肝炎包括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包括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无重叠感染病例。诊断按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肝炎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临床分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1992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肝炎226例。结果226例中甲型肝炎119例,乙型肝炎68例,丙型肝炎5例,戊型肝炎1例,巨细胞肝炎1例,甲型乙型肝炎重叠感染12例,病原不明20例。按临床型别分类,126例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5例,慢性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5例,淤胆型肝炎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且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慢性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肝病是指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肝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病、肝肿瘤、肝寄生虫病、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肝结核以及脂肪肝、肝硬化等.肝病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的疾病.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疫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轧春妹 《天津护理》1999,7(3):113-114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中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左右,且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少数病例甚至可以直接转变为肝癌,因此做好对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是乙型肝炎患者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研究──附4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欣伟 《新医学》2007,38(3):179-181
目的:总结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中的病原学分型、临床类型的构成比,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患者的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构成比: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分别占3.3%(15/450)、90.2%(406/450)、4.0%(18/450)、2.4%(11/450).病毒性肝炎临床类型的构成比: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分别占16.0%(72/450)、46.7%(210/450)、16.9%(76/450)、5.8%(26/450)、14.7%(66/450).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者的AL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异常,其中226例做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6%(51/226).检出细菌51株,包括大肠埃希菌35株,粪链球菌16株.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占多数,主要临床类型为慢性肝炎,大部分为非细菌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Logitboost算法用于判别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血清学检测指标,建立一种无创性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诊断模型.方法 2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系数和Logitboost算法判别分析,并与肝活检结果比对.结果 Logitboost算法在迭代100轮时判别正确率最高,与肝活检的结果相比较,纤维化分期S(0~4) 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89.5%、91.5%、96.9%、97.7%.结论 Logitboost算法可以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行有效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