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陈聚朝  赵东  田园 《河北医药》2010,32(6):701-70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择期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8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6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PCIA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评估24h内的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2、4、8、12、24h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随访观察A、B组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镇痛期间A组发生呼吸抑制2例。结论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同,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和单纯氟比洛芬酯用予椎管狭窄扩大成形椎弓钉内固定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腰椎管狭窄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泵内药物:A组,芬太尼1mg+格拉司琼3mg+0.9%NaCl共100ml;B组,氟比洛芬酯200mg+格拉司琼3mg+0.9%NaCl共100ml;C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5mg+格拉司琼3mg+0.9%NaCl共100ml。参数设定:A组负荷量为泵内药物5ml,B、C组负荷量为氟比洛芬酯50mg(5ml),持续输注为各组泵内药物2ml/h,PCA2ml,锁定30min.观察24b内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时A,B和C组的VAS,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C组显著少于A和B组(P〈0.05)。B,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椎管狭窄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宋万军  翟鑫鼎  董江龙 《河北医药》2010,32(20):2877-2878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ASAI一Ⅱ级行膝关节表面置换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15μg/kg、昂丹西酮8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ml。B组术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术毕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10μg/kg、昂丹西酮8m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ml。分别记录术后0、4、8、24h的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用量。结果术后0、4、8h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按压次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地佐辛与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后应用地佐辛与苏芬太尼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胸腹部及盆腔手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苏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镇痛泵药物配方:A组为地佐辛0.6mg/kg+恩丹西酮8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B组为苏芬太尼2.5μg/kg+恩丹西酮8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首次剂量A组为地佐辛0.1mg/kg+恩丹西酮4mg,B组为苏芬太尼0.1μg/kg+恩丹西酮4mg;镇痛泵注射速度为2ml/h,自控剂量为1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BP、HR、SPO2)及1h、2h、4h、12h、24h、48h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舒适度评分(BCS)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A、B两组的Ramsay、VAS、BCS评分在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以取得和舒芬太尼一样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朱俊峰  江伟 《中国医药》2007,2(7):436-438
目的评价芬太尼及其联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3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负荷量:芬太尼1μg/kg,持续静脉输注15μg/h;B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C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32mg/h+芬太尼5μg/h。分别记录3组术后2、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B组高于A、C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或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ASA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术毕PCIA为A组:芬太尼1.0mg,格拉司琼6mg;B组为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格拉司琼60mg;C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司琼6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IL-2、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氟比洛芬酯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mg/kg,芬太尼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术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液组方按芬太尼2μg/kg加0.9%氯化钠溶液配成100mL,以2mL/h恒速泵注,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术后12、24及48h静止和活动评分,分别在开放静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T,)、术后48h(T4)采取外周静脉血4mL,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白介素IL-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0。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在T2、1r3时IL-2、IL-10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妇科腔镜手术后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妇科腔镜手术后患者氟比洛芬酯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腔镜手术后行PCI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术后PCIA予芬太尼500ug+昂丹司琼8mg;氟芬组术后PCIA予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250Pg+昂丹司琼8mg,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予氟比洛芬酯50mg为负荷剂量。两组PCIA均以昂丹司琼作为止吐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相同: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48h的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芬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腔镜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与单纯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提高了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克满  桂波  周钦海  韩传宝  钱燕宁 《河北医药》2009,31(19):2587-258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术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A组:芬太尼15μg/kg;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12μg/kg;C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9μg/kg;D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6μg/kg,各组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行PCIA,定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4h,A、B、C组的VAS低于D组(P〈0.05),PCA按压次数,A、B、C组少于D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A、B组高于C、D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术PCIA,效果确切,可减少芬太尼用量40%左右,同时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一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患者120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 mg+0.9%氯化钠(NaCl)注射液共100 mL;B组:芬太尼0.5 mg+0.9%NaCl注射液共100 mL;C组: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0.5 mg+0.9%NaCl注射液共100 mL;D组:氟比洛芬酯 100 mg+芬太尼0.375 mg+0.9%NaCl注射液共100 mL。术后24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2 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而2 h后的VAS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内的PCIA按压次数B组显著多于A、C和D组(P<0.05)。B、C和D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杨纪英 《齐鲁药事》2013,(10):605-60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骨科术后静脉镇痛的应用方法 ASAI-Ⅱ择期骨科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3组:I,舒芬太尼15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5μg·mL-1);Ⅱ,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Ⅲ,舒芬太尼15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5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观察并记录术后2、4、12、24 h的镇痛、镇静和不良反应。结果Ⅱ和Ⅲ组在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和24 h内的PC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I组(P<0.05)。Ⅰ和Ⅲ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和Ⅲ组在2、4、12 h镇静评分明显高于II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1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可为骨科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地佐辛、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0例行择期手术,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 (DF组)、布托啡诺(B组)、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BF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80例.术后行PCIA,地佐辛组(D组):负荷量地佐辛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1.0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负荷量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B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BF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3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舒芬太尼组(S组):负荷量舒芬太尼0.1 μg /kg,镇痛泵为芬太尼2 μg /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泵容量均为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持续输注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12、24、48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5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组在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Ramsy镇静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存在不良反应,但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联合用于术后PCIA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是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国礼  汤洁  史劲飞 《安徽医药》2014,(6):1164-116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效果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双盲分成氟比洛芬酯1 mg·kg-1联合地塞米松10 mg组(A组);氟比洛芬酯1 mg·kg-1组(B组);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药物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6、12、24 h VAS评分A组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镇痛明显,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镇痛方法,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韩杰  李梅  高敏  石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3-37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8例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术毕前15min各组均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泵用药为:A组、芬太尼1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生命体征同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6.9±1.3)次明显多于B组的(2.7±1.1)次和C组的(2.3±1.2)次(q=13.84、14.98,均P〈0.01);恶心与头晕的发生率C组(0、12.5%)均显著低于A组(37.5%、68.8%)(u=2.717、3.217,均P〈0.叭),B组头晕发生率(18.8%)也显著低于A组(68.8%)(M=2.857,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患者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于切皮前、缝皮时、切皮前和缝皮时均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4组开启同样配方的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的VAS镇痛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24h内患者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B、C、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患者静脉自控镇痛c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B、C、D组患者在术后24h内的PCIA泵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患者在术后24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B、C组(P〈0.05),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于手术切皮前和缝皮时均静脉给药,获最佳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萍 《世界临床药物》2014,(11):683-68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施髋关节置换的老年(年龄〉60)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组(D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D组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SF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μg/kg,术后两组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翻身和深呼吸等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F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D组显著低于SF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n=42)和研究组(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n=46),观察2组患者术后0、6、12、24、48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VAS、RSS和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在对照组中发生率有31.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7.4%(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镇痛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与B组术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30min、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切口痛、内脏痛、肩背痛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