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芸 《护理研究》2008,22(2):517-517
基层医院手术室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常规把吸引器连接管用于术中吸引血液、羊水以及用于胎儿娩出后的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存在许多弊端。尤其在胎儿娩出后,1根吸引器管只能用于清理新生儿呼吸道,而此时胎盘剥离及术中出血则无法共用吸引装置。我院手术室于2007年3月把德国产贝朗三通连接两根一次性吸引器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尚未建立呼吸的新生儿进行呼吸道清理的有效方法及其对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2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手法挤勒与中心负压吸引接一次性吸痰器法(以下简称负压吸引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进行皮肤接触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状况。结果2组在建立新生儿良好呼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无损伤,而且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时间较负压吸引器法新生儿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在胎儿娩出时立即进行手法挤勒能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且可促进早吸吮、早泌乳。  相似文献   

3.
刘芸 《护理研究》2008,22(6):517
基层医院手术室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常规把吸引器连接管用于术中吸引血液、羊水以及用于胎儿娩出后的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存在许多弊端.尤其在胎儿娩出后,1根吸引器管只能用于清理新生儿呼吸道,而此时胎盘剥离及术中出血则无法共用吸引装置.  相似文献   

4.
胎头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上,形成一定的负压吸住胎头,通过正常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但形成的负压,尤其是吸引时间长或吸引器滑脱,原来的负压突然消失,极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我们采用了胎头吸引术,同时予以腹部加压法,明显缩短了吸引时间,使吸引器滑脱现象也明显减少,新生儿预后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其胎头娩出后即清理呼吸道对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06年1~8月出生的3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156例新生儿在其全身娩出后方清理呼吸道(对照组),172例新生儿在其胎头娩出后即淸理呼吸道(实验组),对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9.62%及3.45%,经统计学处理,χ^2=5.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头娩出后即清理呼吸道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进 《当代护士》2003,(10):37-37
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得当容易失败.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对分娩羊水清新生儿进行呼吸道不吸引和呼吸道吸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0年5月我院100例分娩羊水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胎头娩出时助产士将口鼻中黏液挤出,娩出后将新生儿置于头低脚高侧卧位轻叩背,使口咽部黏液顺势流出.对照组胎头娩出时将口鼻中黏液挤出,新生儿娩出后用吸痰管负压吸引进一步清理其呼吸道和胃内黏液.观察两组5 min Apgar评分、早吸吮能力,24 h内呕吐情况等.结果 两组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70%)能进行有效吸吮,对照组为25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发生呕吐4例(8%),对照组为6例(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羊水清新生儿不宜常规行口咽部和鼻咽部的吸引.  相似文献   

8.
徐晓俊  刘芳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81-1282
临床助产过程中,手法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后常规需给新生儿用吸痰管清理呼吸道。而这种操作方法往往因新生儿出生后需暴露在较宫内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时间较长,容易使新生儿散失较多热量,临床观察中,发现胎头娩出后,胎体娩出前徒手清理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既有利于新生儿第一次自主呼吸又能借助母体保温,减少新生儿热量的散失。  相似文献   

9.
刘艳 《全科护理》2013,(31):2899-2900
[目的]探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在食管闭锁患儿术前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33例食管闭锁患几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照组用我病房自制食管减压装置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治疗时间、每日吸痰次数、术前住院费用、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治疗时间、每日吸痰次数、术前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可有效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血氧饱和度稳定,减少术前住院时间及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分析3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治疗的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包括:正确调节负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 预防胸腔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拔管的护理等.结果 38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中有36例经2~11d,平均4±1d治疗后,痊愈出院.认为胸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尚未建立呼吸的新生儿清理呼吸道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手法挤勒与电动吸引器接导管法清理呼吸道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照.结果两组在建立良好呼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使新生儿早吸吮明显多于电动吸引器导管组(P<0.01)且早吸吮提前,呼吸道粘膜无损伤.结论在胎儿口鼻部娩出时立即进行手法挤勒能有效的提高新生儿早吸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尚未建立呼吸的新生儿清理呼吸道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手法挤勒与电动吸引器接导管法清理呼吸道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两组在建立良好呼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使新生儿早吸吮明显多于电动吸引器导管组(P <0 .0 1 ) 且早吸吮提前 ,呼吸道粘膜无损伤。结论 在胎儿口鼻部娩出时立即进行手法挤勒能有效的提高新生儿早吸吮  相似文献   

13.
周鑫 《临床医学》2003,23(11):30-31
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发生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症状 ,多见于有宫内窘迫史及窒息史的新生儿。本病行呼吸道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生理需要的通气量 ,改善机体氧供应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预防感染、败血症、休克、右向左分流 ,为患儿原发病的恢复创造条件。1 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1 1 产房复苏 :新生儿复苏的首要步骤是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这是预防羊水、胎粪吸入的关键 ,胎头娩出后不应急于娩肩 ,而应立即挤净或吸除口、咽部、鼻内的粘液 ,在未吸净前切忌刺激使哭…  相似文献   

14.
胎粪吸入综合征简称 MAS 是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将有胎粪污染的羊水吸入呼吸道,娩出后出现呼吸道梗阻及换气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围生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病因及发病机理胎儿宫内缺氧时肠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即排入羊膜腔造成羊水污染,足月儿特别是过熟儿因自发性胃肠活动及迷走神经占优势,在宫内亦可有少量胎粪排出.因宫内缺氧使胎儿出现喘息样呼吸运动,可将胎粪吸入到气管分叉处,娩出后随  相似文献   

15.
郝俊香 《家庭护士》2008,6(4):340-340
新生儿娩出后,首先要为其建立呼吸功能,因此,清理呼吸道使之通畅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若呼吸道清理不当,新生儿咽入一些羊水、黏液,易出现呕吐、拒奶现象;如羊水、黏液吸入气道,则会产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甚至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直接影响新生儿预后。多年从事助产工作,  相似文献   

16.
胎儿呼吸窘迫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缺氧,胎儿在宫内产生异常呼吸动作,羊水液则积聚于呼吸道内。当胎儿头娩出产道时,可见大量的羊水液自口腔及鼻腔内流出;当胎儿完全娩出或护士摆放胎儿体位尚未能及清理呼吸道时,新生儿即出现“叹息样”深呼吸活动,这就极易将上呼吸道内的积聚液吸入肺内,发生吸人性肺炎。故及时对呼吸窘迫的胎儿清理呼吸道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用吸耳球和吸痰管吸痰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同期出生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研究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两组均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记录新生儿体重下降的最低幅度和回升时间、新生儿24h内呕吐次数及第1次排黄便时间。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回升快;24h内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第1次排黄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吸痰器吸痰可以减少新生儿呕吐次数,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和缩短胎便的排净时间。  相似文献   

18.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严重疾病 ,常因胎儿宫内窘迫导致缺氧 ,胎儿肠蠕动增加 ,肛门括约肌松弛 ,胎粪排出而污染羊水。同时缺氧又刺激胎儿的呼吸中枢 ,出现喘息样呼吸 ,从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常引起严重肺部疾病和呼吸衰竭 ,病死率高 ,一直为国内医学界所关注。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病房自2001年以来 ,共收住MAS患儿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自然分娩22例 ,剖宫产8例 ;足月儿8例 ,过期产16例 ,早产儿6例 ,其中并发呼吸衰竭3例 ;治愈29例 ,死亡1例。2护理2.1清理呼吸道及早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MAS的关键 ,胎…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娩出后两种清理呼吸道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方法,减少黏膜损伤、咽下综合征和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366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采用常规体位(平卧头后仰位),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尽口咽部、鼻部羊水及黏液,然后刺激哭声。将2009年7月—12月分娩的358例新生儿作为实验组,胎儿娩出后采取引流体位配合改进吸痰法(头低脚高位,偏右侧45°体位,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尽胃部、食管、口咽部、鼻部羊水及黏液),再刺激哭声。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黏膜损伤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黏膜损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位引流配合改良吸痰法可快速清除呼吸道及消化道内的羊水及黏液,减少新生儿呼吸道黏膜损伤,避免咽下综合征和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颖  胡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16-4416
吸痰是解除危重、昏迷及麻醉等患者呼吸道痰阻塞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吸出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之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患者气管阻塞,预防肺部感染。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负压瓶直接立在床旁或悬挂在床上。负压瓶立在床旁容易被打翻且不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