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儿童营养性佝偻病诊治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①对1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并与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比较。②对部分BALP检测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后复查,观察BALP值的变化。结果:BALP>200U/L检出率为74.3%;以BALP≥250U/L为临床诊断界限值,异常检出率为39.1%,简易诊断与BALP检测的符合率为73.2%。104例病例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复查,有效率为78.9%。结论:BALP检测可作为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BALP测定。[结果]BALP异常检出率为74.3%;用简易诊断法诊断佝偻病患病率为53.0%。[结论]BALP是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于1996年3~8月对北京玉泉路地区0~15岁少年儿童进行佝偻病(包括晚发性佝偻病)筛查,受检者834人,BALP阳性(11%),0~3岁组223人,BALP阳性44例(20%)按简易诊断标准佝偻病26例(12%),BALP阳性率高于简易诊断标准(P〈0.05),用维生素D治疗后复查,BALP阴转率达99%,本文证明,BALP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儿童营养性佝偻病诊治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①对1 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并与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比较.②对部分BALP检测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后复查,观察BALP值的变化.结果BALP》200 U/L检出率为74.3%;以BALP≥250 U/L为临床诊断界限值,异常检出率为39.1%,简易诊断与BALP检测的符合率为73.2%.104例病例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复查,有效率为78.9%.结论BALP检测可作为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3岁小儿佝偻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方法:对638例1月~3岁小儿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新生儿-母42例测定血BALP、钙、磷、碱性磷酸酶(AKP),随访1年。结果:BALP诊断佝偻病529例,患病率82.92%。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509例,其中BALP>200 U/L者462例,检出率90.77%;无佝偻病129例,其中BALP≤200 U/L者仅62例。治疗组干预后患病人数217例,较干预前下降了54.8%,且初期、激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采用血BALP早期筛查,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鹤壁地区7岁以下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儿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临床诊断和分期采用《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1〕中的"简易诊断标准"。结果:1319例儿童中,3月~1岁以内佝偻病发病率为45.88%,1~3岁发病率为26.68%,3~6岁发病率为13.79%,6岁以下发病率为24.79%。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且大部分儿童为可疑病例,随年龄的增长佝偻病发病率降低。结论:小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是诊断佝偻病的特异、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于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6-2758
目的:了解周口市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分析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0~3岁小儿样本24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小儿营养状况、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户外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小儿身高、体重、血清钙、磷、25(OH)D3和BALP水平。结果:240例小儿中患佝偻病25例,患病率为10.42%,其中0~6个月龄患病率最高为20.9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病率(P<0.05)。佝偻病患病率与小儿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非佝偻病小儿(P<0.01)。结论:0~6个月龄是小儿佝偻病高发段,儿童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其血清25(OH)D3和BALP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小儿佝偻病防治中,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和仪器设备,只得按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中拟订的简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但因制定指标很多且缺乏特异性,判定标准的掌握受主观因素和经验因素的影响,掌握尺度很难一致,容易漏诊和误诊。为探索基层婴幼儿佝偻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我所于1994年度采用简易诊断加BALP检测方法,对全市13721名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筛查,现将简易诊断与BALP检测及X线诊断与BALP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筛查对象:1994年4月、10月对居住在本市范围内0~3岁13721名婴幼儿作为筛查研究对象,其中男孩7933名,女孩5788名。 2.筛查方法: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儿保医师按照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中简易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分组,分为正常和异常(即有病或无病)。分别测定BALP活性,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确定正常和佝偻病不同病期,最后再两者比较分析。 3.X线:对筛查分组为正常、佝偻病初期、激  相似文献   

9.
诸暨市5 004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对诸暨市妇保院及24个乡镇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5004例0~6岁儿童进行BALP活性测定。结果:5004例受检儿童中362例为佝偻病患儿,患病率为7.23%;18月内儿童患病率较高,并与喂养史有关;亚临床佝偻病值得关注。结论: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助于亚临床佝偻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某街道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街道婴幼儿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分析其发病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来我所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400名进行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同时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依据统一诊断标准,在400例婴幼儿中确诊为佝偻病患者有66例,患病率为16.5%.明显低于全国婴幼儿平均患病率40.7%,同时发现婴儿佝偻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9个月以内发病率最高.[结论]母乳喂养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预防佝偻病应提高母乳喂养率,合理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选用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BALP检测为佝偻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弥补了简易诊断的不足,两者结合,综合诊断可提高诊断质量,有利于佝偻病的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11.
楼方  汪晓阳  肖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90-4691
目的 通过对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探讨BALP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0~3岁临床初筛发现具有睡眠不安、多汗、易激惹、枕秃等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小儿为病例组(329例)和无症状的小儿作为对照组(376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705例小儿迸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结果 全部受检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451例,正常254例,其中病例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298例,检出率为90.6%,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153例,检出率为4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 (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6 8例佝偻病患儿和 5 0例正常儿童进行血BALP、血钙及尿钙的检测。结果 佝偻病组患儿血钙、BALP及尿钙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BALP与血钙比较P <0 .0 1,与尿钙比较P <0 .0 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BALP在佝偻病的诊断中优于血钙及尿钙 ,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是目前实验室诊断小儿佝偻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1995年3~5月,本所引用该法对临床初诊为小儿佝偻病的199例患儿进行了BALP测定,并随机抽取60名健康小儿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5年3~5月来本所儿保门诊进行常规体检和就诊咨询临床诊断为活动性佝偻病的199例婴幼儿,并随机抽取同期常规体检的60名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进行血BALP测定。 2.BALP测定方法:应用中国医科院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华阳公司提供的BALP试剂盒和操作方法,由专业检验人员采小儿末梢血测定BALP。判断标准:BALP≤200U/L为正常,200~250U/L为可疑,≥250U/L为诊断界限值。 3.临床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的佝偻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市区3月~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郑州市3月~3岁儿童1 080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并根据简易诊断标准进行佝偻病诊断,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结果:3月~3岁佝偻病发病221例,发病率为20.46%,其中3月~2岁550人,发病132人;2~3岁530人,发病89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2岁组与2~3岁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佝偻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郑州市区儿童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佝偻病健康教育、预防知识等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骨矿含量测定在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矿含量测定在昆明地区婴儿佝偻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地佝偻病活动期婴儿31例及正常婴儿33例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其骨宽(Bw),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用微量条形酶免疫测定法测定上述两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并做X线手腕片检查,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婴儿组相比,佝偻病组BMC明显降低,BALP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佝偻病组BMC阳性率为87%,手腕X线阳性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与BALP阳性率90%相比,则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BMC与BALP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结论] 认为SPA检测技术对本地区婴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25羟维生素D_3与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以降低漏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佝偻病患儿与34例正常儿童进行25(OH)D3与BALP测定。结果:佝偻病患儿治疗前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浓度,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25(OH)D3与BALP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25(OH)D3与BALP测定对临床诊断佝偻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O~4岁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0~4岁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用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的试剂,对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1 867例0~4岁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1 867例婴幼儿中,临床佝偻病(BALP>250 U/L)的检出率为82.1%;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夏季检出率高,冬季低;BALP检出率无性别差异.结论4岁以内婴幼儿临床佝偻病的检出率偏高,应予以足够重视;年龄越小,越要注意佝偻病的防治;在冬季BALP检测结果正常者,应在夏季复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8.
0~6岁儿童骨密度改变与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6岁儿童骨密度改变与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佝偻病遇到两者不相符情况时,分析原因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儿保门诊正常体检0~6岁儿童408名,分0~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14个月、~4岁、~6岁6个组,测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值≤200u/L为正常组,201~249u/L为可疑组,≥250u/L为异常组,同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左胫骨中段(2岁前)、左桡骨末梢1/3处(2岁后)骨密度值,百分位数≤20为低骨密度组即阳性组,>20为正常组即阴性组,两项目结果按异常与阳性、可疑与阳性、正常与阴性、正常与阳性、异常与阴性、可疑与阴性6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LP可疑21.6%、异常16.9%,骨密度阳性率3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组儿童BALP异常率、骨密度阳性率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例儿童BALP与骨密度的符合率较差<50%,以阴性符合率高于阳性符合率,6个月组符合率变异性大于其他组.[结论]在对儿童体格检查进行佝偻病诊断时,可以出现BALP和超声骨密度不符合现象,此时要认真分析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有条件给予相应微量元素特别是血锌和血铅的测定,避免漏诊或"佝偻病"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瘫患儿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脑性瘫痪(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CP患儿及同期佝偻病患儿血BALP值,对于BALP≥240U/LCP患儿及BALP≥250U/L佝偻病患儿,一次性给予VitD_3 30万U及钙剂治疗,6周后复查BALP,比较两者BALP下降值。结果: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值分别集中在210~260U/L,270~300U/L(P<0.001),年龄≤1岁和残疾程度重的CP患儿BALP值增高明显(P<0.05,P<0.001),治疗后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平均下降值分别为39.80U/L及18.72U/L(t=4.06,P<0.001)。结论:CP患儿存在骨钙化障碍,年龄越小,残疾程度越重者,BALP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梁荣伟  兰枝 《中国保健》2007,15(24):14-16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诊断小儿佝偻病中的价值及正确指导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旨在为早期诊断、防治婴幼儿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微量全血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2000~2005年在我院儿保科进行BALP筛查的4381例婴幼儿进行分析,对其中BALP》200U/L的2853例婴幼儿进行连续定期检测BALP.结果4381例婴幼儿BALP筛查结果BALP》200U/L的有2853例,占65.1%(2853/4381).BALP》250U/L者共2100例,总阳性率为73.6%.其中3~6个月1137例,占39.8%(1137/2853);6个月~1岁1036例,占36.3%(1036/2853);1~2岁519例,占18.3%(519/2853);2~4岁161例,占5.6%(161/2853).BALP在200~250U/L(Ⅰ组)者753例,占26.4%(753/2853);BALP在250~300U/L(Ⅱ组)者1421例,占49.8%(1421/2853);BALP》300U/L(Ⅲ组)者679例,占23.8%(679/285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结论BALP是反映骨改变全过程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与婴幼儿佝偻病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是早期诊断营养性佝偻病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