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0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患者,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感染死亡,放弃治疗1例,27例因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伴呼吸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8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伴呼吸系统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3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呼吸衰竭死亡,3例自主放弃治疗外,79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总有效率95.18%。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伴呼吸系统损害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原因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提高疗效,改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3.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0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7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及做好心理护理和皮肤护理,根据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红雨  方跃  唐颖 《华西医学》2003,18(1):45-46
目的:探讨FAS/FASL抗原表达水平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肌肉组织中肌纤维和淋巴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以4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肌肉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正常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FAS/FASL抗原在病变肌肉组织中的肌纤维和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FAS抗原在多发性肌炎肌纤维表面及当润淋巴细胞上均有较强的表达,其程度明显高于皮肌炎。FASL在多发性肌炎肌纤维表面和淋巴细胞均有表达,而在皮肌炎中仅在浸润的淋巴细胞上有较强表达。结论:FAS/FASL抗原在多发性肌炎中表达增高,再次证实了T淋巴细胞侵犯以及肌纤维的凋亡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的主要致病过程;而在皮肌炎中淋巴细胞的凋亡参与了皮肌炎的发病过程,但是否介导肌纤维的破坏在本研究中尚不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5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3例生存者作比较。结果15例患者死亡年龄(50.1±12.0)岁,其中12例(80%)在起病半年内死亡;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随着病程延长,肺部感染成为死亡主要原因。死亡组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出现比例、动脉氧分压降低例数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明显,乳酸脱氢酶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与抗Jo-1抗体阳性不是死亡的原因。结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早期合并间质性肺炎及随之的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关注肺部症状及积极治疗可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发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护理。试验组接受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深受其认可。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M或DM)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指病因不明,临床上少数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患者出现典型的近端肌无力、肌痛和血清肌酶升高.临床上把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称为DM,不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为PM[1].现对我院收治的5例及市第一医院15例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共20例病患诊治经过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对提高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检查中自发电活动,MUP时限、波幅及多相波,最大随意收缩时的募集形式,以及NCV检查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25例EMG示肌原性损害,同时有5例出现NCV的轻度减慢(16.6%)、3例(10.0%)NCV远端潜伏期延长。结论EMG、NCV测定是诊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护理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质量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中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较常规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电图检测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2003-2006年经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30例的肌电图、肌肉活检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皮肤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42例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特征性皮肤表现的特点,进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整体护理,最后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34例好转出院,8例患者死亡,但未有皮肤新损伤的发生。结论:根据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的皮肤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皮肤护理,减轻患者疼痛,心理负担,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电图、各种自身抗体及血清肌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检测及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住院,临床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73岁。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2岁。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对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同心针常规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对象抗核抗体和抗细胞浆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JO-1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肌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39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肌原性损害2例、神经原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3%(39/47)。②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检测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犤19%(9/47),0;23%(11/47),0,χ2=6.479,10.717,P<0.05,0.01犦,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犤15%(7/47),5%(2/40),χ2=2.281,P>0.05犦。③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7.056±8.713),(1.959±1.375)μkat/L;(4.311±1.815),(2.254±0.847)μkat/L;(1.96±1.330),(0.575±0.490)μkat/L;(7.476±5.961),(2.257±0.995)μkat/L,t=2.46~18.01,P<0.01犦。结论: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异常率,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以上指标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和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晓晓  周琦  朱月娇  贺彩芳 《护理研究》2006,20(32):2942-294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5例多发性肌炎住院病人进行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休息与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宣教等综合护理。结果45例病人肌力均恢复正常,临床痊愈3例,好转35例,无效7例。结论做好多发性肌炎病人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无肌炎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是指患者患有诊断意义上皮肌炎的皮肤损害,但在24个月内无肌炎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仅有轻微的肌炎症状和轻度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以侵犯多器官。本病在国内少见报道,当伴有急性肺间质损害时,死亡率高[1]。我科救治无肌炎性皮肌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例2例,1例成功救治,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肌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5例多发性肌炎住院病人进行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休息与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宣教等综合护理。[结果]45例病人肌力均恢复正常,临床痊愈3例,好转35例,无效7例。[结论]做好多发性肌炎病人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55-1056
收治的257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根据DM/PM是否合并肿瘤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合并肿瘤与非合并肿瘤的特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其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伴肿瘤的类型。指标主要以血沉(ESR)、血清肌酸激酶(CPK)为主。对皮肌炎、多发性疾病合并肿瘤呈现出来的特点和关联因素开展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而言,应当进行仔细检查,保持高度警惕性,尽可能避免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因家庭原因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好转出院。结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和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图、各种自身抗体及血清肌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检测及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住院,临床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73岁。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2岁。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对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同心针常规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对象抗核抗体和抗细胞浆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JO-1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肌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39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肌原性损害2例、神经原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3%(39/47)。②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检测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19%(9/47),0;23%(11/47),0,X^2=6.479,10.717,P〈0.05,0.01],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15%(7/47),5%(2/40),X^2=2.281,P〉0.05]。③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17.056&;#177;8.713),(1.959&;#177;1.375) μkat/L;(4.311&;#177;1.815),(2.254&;#177;0.847) μkat/L;(1.96&;#177;1.330),(0.575&;#177;0.490) μkat/L;(7.476&;#177;5.961),(2.257&;#177;0.995) μkat/L,t=2.46~18.01,P〈0.01]。结论: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异常率,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以上指标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和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肌炎主要是累及皮肤及肌肉的一种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皮肤未受累者称多发性肌炎。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说认为皮肌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久治未愈。并进行性加重的皮肌炎患者,全身皮肤红肿,自我形象受损,肌肉无力,活动严重受限。针对自理缺陷和长期病卧可能带来的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婴儿抚触技术,旅以全身按摩,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以横纹肌为主要病变的炎症性肌病,肺部受累是其常见并发症,纵隔气肿是皮肌炎中一种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一例以全身广泛皮下气肿起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者,以总结皮肌炎合并多发气肿及多重感染急诊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