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是神经科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颅内感染等,其中在脑卒中患者中合并吞咽障碍的重度运动性构音障碍发生率约为 27.2% [1].本文总结 1999~ 2000年在我院的脑卒中患者共 100例,其中合并吞咽障碍的重度运动性构音障碍者 30例,对其进行早期床边构音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遗构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  陈卓铭 《新医学》2006,37(11):717-719,738
1引言 构音障碍是指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或构造异常所致的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为30%~40%.  相似文献   

3.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的病变,导致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表现为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吐字不清等异常。构音障碍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为30%~40%,在15%的脑卒中患者中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交流,由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相似文献   

4.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构音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40%,构音障碍依据神经系统损害部位和言语受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6型[1],分别为痉挛型、弛缓型、运动失调型、运动过少型、运动过多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多见,占87.8%[2,3]。传统医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脑卒中构音障碍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方法 对36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惠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简称康复组)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各18例(简称对照组)。康复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提倡家属参与全程康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较对照组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致残率低,生活质量高,生活自理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构音障碍是指参与发生构音的器官出现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发音困难,言语清晰度下降,往往伴有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脑卒中是引起构音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自2000年对16例脑卒中后留有严重的构音障碍的患者施行了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6例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7岁,平均65岁。脑出血2例,脑梗死14例,病程(末次脑卒中至开始训练的时间)15d~16个月,平均2.4个月,第1次发病2例,第2次发病14例。头CT或MRI显示一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部分病人因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极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和营养不良,影响病人的整体康复。我们应用吞咽训练方法及针灸治疗,对30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康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该院神经内科1998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共60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皮层、皮层下梗死29例,内囊、基底节梗死31例。首次发病56例,二次发病4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者 ,根据病程分为三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 ,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最佳 ,但对于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 ,无论其病程多长短 ,只要坚持正规康复治疗 ,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2000年5月对64例失语患者加强语言方面的康复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组64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30~76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失语分类:运动性失语32例,命名性失语15例,感觉性失语12例,混合性失语5例。本组患者病前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1.2方法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1)运动性失语:训练的重点在于发音说话的练习。①发音器官的训练:指导患者反复张口、伸缩舌头、…  相似文献   

10.
王杰  李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61-3061
目的 观察和总结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合并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及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合并吞咽障碍25例进行综合康复训.结果 无效2例,有效9例,显效14例.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构音合并吞咽功能的回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它由3大系统组成,即动力系统、震动系统、共鸣系统,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协调完成语言的功能。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由于脑损伤累及支配舌、咽及喉部肌肉的运动中枢而产生构音、发音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社会交往与交流的发育。正确评价与治疗脑瘫患儿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已成为现代康复的重点内容之一。对1999年4月~2001年1月收治的28例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999年4月~2000年1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进行系统综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简称康复组)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各18例(简称对照组).康复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提倡家属参与全程康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后康复组较对照组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致残率低,生活质量高,生活自理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胡正喜  董赟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084-1086
构音障碍属于言语障碍,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1]。在历代中医文献关于卒中而致言语障碍的论述名称中"风喑"似属构音障碍[2]。构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交流,给患者及其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波  常俊玲 《现代康复》2000,4(1):56-5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构音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根据病程分为三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到提高。有显性差异。结论: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最佳,但对于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患,无论其病程多长短,只要坚持正规康复治疗,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单纯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单纯构音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无明显语言理解、书写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针对其特征采用以训练发音器官神经肌肉为主的语言强化训练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科自 1996年 10月~ 2000年 12月共收治表现为单纯构音障碍的脑卒中病人 25例,年龄 60~ 84岁,平均 71岁;男 17例,女 8例。所有病人均在住院后 1周内进行语言检查 (按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进行 )[2]。 CT检查证实有单一新近梗死灶, 25例中 19…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底核损伤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类型.言语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异常.构音障碍为言语障碍的重要组成[1],发生率达30%-40%[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构音障碍是发音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及运动不协调等,出现发音、发声、共鸣、韵律等言语控制障碍,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言语症状异常[1].基底核的功能与运动的起始和调控有关,通常认为其损伤或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方面的症状.随着人们对基底核与感觉功能、心理行为功能和学习记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3],发现基底核的皮质下神经环路,认为基底核参与言语的产生、加工过程.本文综合近20年关于脑卒中后基底核损伤出现的言语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基底核的解剖结构、神经通路、联系网络等方面系统阐述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2001年5月对56例脑卒中所致失语症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经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所致失语障碍患者56例,病程<1个月,能主动配合治疗,随机分为2组:(1)训练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8~78岁,平均59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12例;感觉性失语4例;命名性失语4例;传导性失语2例;混合性失语2例;构音障碍4例。(2)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50岁。其中运动性失语10例;感觉性失语4例;命名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运动性构音障碍普遍存在有口腔共鸣障碍及口腔器官运动障碍。口腔肌肉收缩的力量、时间及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运动的准确性与方向与产生正常言语至关重要。任何神经肌肉的损害都可影响到运动性言语的各方面,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损害是发音动作和发音肌群的损害。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性发音练习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康复中心语言训练室。对象:来源于郑州市儿童医院2003-10/2004-08,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中,经语言评定和言语评定中被确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42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19.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在脑卒中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因此,在脑卒中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指导,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院自1997~1999年对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进食训练指导,收到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52例患者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35~80岁,平均58岁;其中脑出血15例,脑血栓形成13例,脑梗死24例。按吞咽障碍评估分级1,本组病例吞咽障碍程度:0级完全不能吞咽无;Ⅰ级吞咽功…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特点与言语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梅  赵荣安 《中国康复》1999,14(2):86-87
对56例脑瘫患儿的构音运动和言语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治疗。结果:45例和存在运动性构音发生率为80.4%,其中徐动型、失调型、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构音障碍发生主高且程度较严重痉挛型双瘫次之。偏瘫型则较少运动异常构音障碍;对其中45例患儿采用基础性训练、构音器官运动及构音训练后总有效率为91.0%,提示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患儿文言语的主要问题,早期正确评价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