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开始我市实施了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我市从未开展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调查,为了解掌握潍坊市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情况,为流脑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对潍坊市426名正常人群血清进行流脑A群杀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免疫前后无棣县流脑发病情况比较常宝祥,赵昌文(无棣县卫生防疫站,251900)关键词流脑菌苗;免疫;流行性脑炎我县自1982年开始对0~15岁儿童进行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全面接种。为探讨菌苗接种前后流脑的流行强度及规律,巩固流脑控制成...  相似文献   

3.
我省自1980年以来在重点地区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一次接种30μg 后保护效果可达4年之久,在预测的流行地区进行菌苗接种可降低发病率。1985年以来我省2800万儿童大面积现场观察流脑多糖体菌苗效果仍维持4年以上。验证了在菌群没有变迁的情况下,A 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控制流脑是比较理想的,所制订的免疫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于检测流脑血清杀菌抗体的新方法研制成功。流脑的发病与人体免疫水平有关,检测人体的抗体水平对流脑防治至关重要。鉴于以往检查方法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潍坊市潍城区防疫站经反复试验,首次建立了菌落计数法微量杀菌力试验。该法稳定性好,敏感性超过间接血凝法37.4倍。该法用于流脑菌苗免疫效果观察证明,流脑菌  相似文献   

5.
杀菌力试验测定人群流脑抗体,国内于80年代初以来已相继报道。认为该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能客观地反应人群免疫水平(IgG),比间接血凝试验(IgM)为优。为了解本区人群流脑抗体水平,为流脑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流脑多糖体菌苗对九江市流脑季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1975~2004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高峰期在未接种菌苗前为3月20日,在菌苗推广期为3月2日,在菌苗普种期为6月28日。随着菌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平均角的集中度逐渐减小,离散度逐渐增大。结论:流脑多糖体菌苗在降低我市发病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7.
国内1974年首次生产成功A群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简称)多糖体菌苗,给预防流脑提供了“新武器”。我市于1981年11月在人群中应用,并进行免疫接种后的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流脑多糖体菌苗:系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冻于A群多糖体菌苗,批号81024,失效期1982年2月。缓冲盐水稀释液批号810902,失效期1982年10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和带菌、抗体水平情况。方法病例个案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统计分析。人群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结果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广州市共发生流脑55例(其中民工及其子女占87.27%(48/55)、死亡2例(为民工),发病率为7.48/10万,病死率为3.6%。大学城工地民工带菌率(11.32%)明显高于广州市一般人群(1.92%)及大学城在校大学生(0.68%,!2=37.5412,P<0.001)。在大学城在校学生、大学城工地民工中注射流脑疫苗,免疫两周后抗体阳性率为93.82%(167/178),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免疫前(!2=85.6148,P<0.001)。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对A群流脑免疫力低,人群流脑菌苗接种率低,提示今后应在流动人群聚集地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吕庆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4):318-319,322
目的:观察A群流脑多糖菌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流脑多糖抗体,对免疫前及免疫后6个月连续观察流脑IgG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后抗体较免疫前有明显增长,免疫后1、3、6月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免疫后阳转率较高,免疫后1、3、6月四倍增长率分别为83.78%;83.78%;83.55%,而免疫前抗体水平越高,免疫后四倍增长率就越低。结论:免疫后抗体明显增长,阳转率较高,表明菌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效果好,用ELISA检测流脑IgG抗体的方法来衡量体内的抗体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绵阳地区防疫站和德阳县防疫站于1983年3月对德阳县3个公社的643名健康人进行了流脑微量杀菌抗体水平调查。调查结果:阳性者(血清杀菌抗体≥1:4)346人,阳性率53.8%,GMT1:4.22;3岁以下的婴儿杀菌抗体水平较低,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不同性别、职业与流脑血清杀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1.
四川合江县2008年流脑A、C、Y和W135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合江县健康人群流脑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在合江县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菌株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液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健康人群带菌率为2.83%,健康人群A群流脑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63.33%),其余3群阳性率较低(12.5~15.5%),健康人群对C、Y和W135群流脑保护率相当低(2%~3%)。结论加强3岁以下儿童的A群流脑菌苗的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儿童的A+C+Y+W135四价流脑菌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宁夏三市健康人群血清流脑抗体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健康人群(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群)流脑抗体含量测定,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现状,促进和加强计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和接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分组采样,统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含量。结果全区三市(银川、中卫、固原市)7个年龄组共检测632人,流脑A群抗体平均含量4.325μg/ml,A群阳性率69.30%(438/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4.91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P<0.05);流脑C群抗体平均含量3.243μg/ml,C群阳性率39.08%(247/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3.92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6,P<0.05)。结论宁夏三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提高流脑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流脑的高发人群是外来青壮年工人;健康人群脑膜炎双球菌的携带率为0.16%。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2.72μg/ml和3.35μg/ml,A群抗体保护率为56.22%。本地人口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流脑的优势菌群及脑膜炎双球菌的耐药性已发生改变。结论流动人口是预防和控制流脑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外来青壮年工人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流脑病人的治疗和预防性服药时,应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青霉素类、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药物以取代传统的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冬春季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流脑的预防问题,早为人们所关注。从理论上讲,流脑是人与人间的传染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提高人群对流脑菌的特异性抵抗力,降低人群的易感性,能达到预防和阻止流行的目的。研究菌苗特异性免疫,在过去几十年期间,因抗原纯度和现场考核的设计以及病例的检测和诊断手段等因素的不完善,均未获得满意的结果;1969年 Gotschlish 等研究成功多糖菌苗后,菌苗的免疫预防工作发展很好,国内在使用流脑提纯荚膜多糖菌苗(多糖菌苗)预防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菌苗免疫预防的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不同时期健康人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玉惠  王晓萍  胡中旺 《安徽医学》2009,30(12):1408-1411
目的了解合肥市健康人群在不同时期的流脑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为流脑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在各县区再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抽样,分别选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和成年人进行采样,连续两个年度在不同时期连续监测健康人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情况。结果共监测4 090人,A群抗体阳性率为83.7%,GMT为1∶201.4,C群抗体阳性率为72.2%,GMT为1∶178.1;2006/2007年度C群抗体水平比2005/2006年度下降明显。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均随着流脑疫情流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三县健康人群的C群抗体阳性率和GMT高于市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A群抗体水平均高于C群,幼儿园幼儿和成年人A群抗体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C群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接种A+C流脑疫苗后第三年抗体阳性率为55%,GMT为1∶96.6。结论C群流脑作为合肥市的一个新的流行菌群,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A群,且没有达到理想的保护水平。在一个流脑流行季节里随着流行时间的延长,健康人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也在不断的升高。健康人群的C群抗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降低明显,因此应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大年龄青少年和成年人的A+C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接种A+C流脑疫苗后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保证免疫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流脑A群多糖体疫苗大面积应用于易感人群接种以来,流脑发病水平显著下降。本文对高密市流脑疫苗接种前后不同阶段的流脑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实施流脑疫苗干预措施后对流脑的防病效果.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颖芝 《中国医疗前沿》2012,(7):93+63-93,63
目的了解常熟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及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39岁、大于40岁共8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共202人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流脑A群、C群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采集的健康人群中在15-19岁年龄组检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其余均有阴性,202份健康人群带菌率为0.99%;202份血清中流脑A群抗体的阳性率为69.31%,平均抗体滴度为6.13;C群抗体的阳性率为64.85%,平均抗体滴度为6.18;W135群抗体的阳性率为34.16%,平均抗体滴度为4.58。结论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很低。由于施行预防接种,〈6岁人群AC流脑免疫水平较高,而7-14岁年龄组人群AC群流脑免疫水平明显下降,同时人群对W135的免疫水平普遍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流脑的监测并且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提高人群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中流脑多糖的接种,对控制流脑流行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观察流脑多糖菌苗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于1982年11月进行了本协作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多年来用吸附流脑菌苗预防流脑,发病率虽有下降,但效果仍不理想。1983年起我们改用“冻干A 群流脑多糖菌苗”,为考核其效果选择了491例13岁以下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其中386例还做了血清抗体调查。流脑多糖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所供给,每人一次皮下注射0.2毫升于接种后6、24、48、72小时观察体温和局部红晕,免疫前免疫后一个月各耳垂采血一次,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测定抗体滴度。491例观察对象中,70.88%出现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尤以婴幼儿更为严重。自1969年Gotschlich等从脑膜炎双球菌提取大分子量多糖抗原成功地用于人群免疫以来,流脑的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国内外相继应用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用于人群预防接种,其保护率达90%以上,但该菌苗对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效果差,不能控制流脑发病。对此,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为提高婴幼儿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