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松涛  王群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71-1276
综述了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donor,NHBD)肺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NHBD供肺可耐受的缺血时间、针对NHBD供肺的抗凝和溶栓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和吸入药物的影响、供肺保存期间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如尸体内原位表面冷却以及在保存液中添加各种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等.使用NHBD供肺有望成为缓解供肺短缺的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温缺血1 h对"无心跳供体"肺动脉平滑肌功能的影响,为 "无心跳供体"肺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瑞典家猪16头,随机分为有心跳供体(heart-beating donor,HBD)组和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组,分别获取内径约1.5 mm的肺动脉段,截至1.5 mm长的无分支的肺动脉环,用Tissue-Organ-Bath装置和高钾Krebs溶液、血栓烷A_2(TXA_2)类似物U-46619和罂粟碱测定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NHBD组与HBD组相比,由高钾Krebs溶液诱导的收缩值(mN)差异(25.81±1.86,26.80±1.59)无统计学意义(P>0.05),U-46619诱导的收缩值(mN)差异(18.63±2.24,20.23±2.09)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能完全舒张.结论 温缺血1 h的NHBD肺动脉平滑肌舒缩功能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供体的选择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移植给患者的肺即“供肺”,来自肺外原因死亡的病人。由于常温下肺不能长时间保存,供肺必须从仍有心跳,即有血液灌注的供体上采取,用低温保护液灌注保存,也就是要使供肺没有或只有很短的“热缺血”时间,然后在数小时内完成移植。器官移植适应证的扩大使需要移植的患者成倍的增加,西方国家都已经确立“脑死亡”法,当病人进入不可逆昏迷、确定脑死亡后,就在人工维持呼吸及循环的情况下,摘取脏器供移植使用,这样的器官有良好的活力和较正常的生理功能,移植效果好。我国至今尚未制…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肺部疾病患者接受肺移植治疗,并且预后良好,然而器官短缺的现状制约着肺移植的发展.近年来,诸多肺移植中心尝试采用心脏停搏供体进行肺移植,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对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临床分类、缺血时间、供肺保护和离体评估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肺移植尚处试验阶段 ,且 92 %肺移植病人的年龄在 1 8~ 65岁之间。主要由于肺气肿、囊性纤维化、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 ,其 5年生存率为 45%~ 50 % ,儿童则更差。其首先是伦理道德 ,其次是供体的捐献、保存等问题。方法 选择供体为一男性 ,54岁 ,A型血。因急性心肺梗死而突发心跳骤停 ,经胸外心脏按压及心肺复苏术抢救 50min无效而宣告死亡 ,后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肝素且继续心脏按压以便肝素分布至全身。征得家属同意捐出肺脏进行移植。于死后 65min进行冷冻、3h后取肺、保存等 ,同时进行病毒学检查A、B、C肝炎病毒及H…  相似文献   

6.
将30只拟行肺移植术的大白兔随机分三组,每组5对分别为供受体。一组为有心跳供体肺(HBD组),另两组供体肺分别为无心跳供体热缺血30 min(NHBD-30组)及60 min(NHBD-60组);另选15只作为对照组。建立兔无心跳供体左单肺肺移植模型,切除的受体左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供体肺缺血期间和移植再灌注肺组织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HBD组、NHBD-30组比较,NHBD-60组左肺移植再灌注后肺泡区、小动脉区I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右肺冷保存10 h后无显著差异,与NHBD-60组左肺移植再灌注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无心跳供体肺短时间热缺血未造成严重肺组织损伤,未能触发ICAM-1表达明显上调;ICAM-1表达上调发生于再灌注期间。  相似文献   

7.
Robert  M.  Merion  Nathan  P.  Goodrich  Sandy  Feng  姚勤伟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24-27
1.引言 在肝移植供体器官的供应和接受移植受体数量的需求之间全球性的巨大不平衡不断地促进人们去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供体资源.增加供体的数量和发现新的供体资源。直到最近,尸体供肝移植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供体需要是诊断脑死亡但仍有持续心脏活性标准的限制。在脑死亡(DBD)之后捐赠的供体仍然占到全美肝移植肝源的人约95%。摄近几年.已经有关于活体右半肝捐赠的报道。这种成人对成人的活体供体移植将一个健康供体置丁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中,并且这种肝移植的数量对全部可获得的肝脏供体数量并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温保存供体兔肺离体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离体兔肺连续温血再灌注模型评价低温保存后供体肺功能。方法:将未经灌洗和保存的对照组(n=6)供体左肺,与低温10℃下保存18小时后的实验组(n=6)供体左肺,分别在离体状态下,连续通气和温静脉血灌注30分钟,将离体左肺引流出的动脉血,泵入另一兔体内,通过交叉循环使之静脉化后连续再灌注。结果:对照组氧分压显著优于实验组,两组间的肺动脉平均压、呼吸道峰压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供体肺保存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肺移植是很多肺部疾病终末期的最佳治疗方法,肺移植供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肺损伤导致肺移植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肺移植的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比较低,1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8%和49%。影响肺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供体有限或供体肺损伤;2离体肺的保存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还不允许在器官切取后和移植前时间段内长时间保存;3急性移植物衰竭,可发生于各种器官移植后,但在肺中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碳(CO)对大鼠供体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肺移植离体肺灌注试验模型,SD大鼠24只,按照有无CO吸入分为空白对照组、CO吸入组,每组均取6对分别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再灌注后一小时切取供体肺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比较肺组织细胞学改变,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比较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CO吸人组肺组织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吸入一氧化碳可以明显抑制大鼠供体肺组织细胞的凋亡,减轻供体肺移植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肺保存在低温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Cooper等1983年报道右侧单肺移植真正获得临床应用成功后,肺移植已成为阻塞性、限制性、感染性和血管性等晚期肺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肺移植应用的主要限制是符合标准的供体的缺乏,改善肺保存不仅可能在通常的缺血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移植后功能,还可增加有效供体的数量。当前器官保存有两种方法:1.抑制组织代谢;2.维持代谢。维持代谢即供给氧和营养底物;而抑制代谢就是采用低温等方法对离体器官代谢的可逆抑制。因此低温是肺保存不可或缺的因素。1低温在肺保存中的作用1.1低温是保存脏器的重要措施之一肺保存时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是不可避…  相似文献   

12.
免疫低下的器官移植受体发生的感染谱是这些宿主免疫抑制程度的反映.来自供体组织在受体体内激活的感染是移植领域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感染途径。其中一些是潜伏感染而另外一些是在移植时传播的现症感染造成的结果。在移植之前对潜在器官供体进行评估的目的就在于把传播给免疫低下受体的感染风险最小化。这在肝移植领域尤其重要,因为感染对于移植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总结重点研究肝脏供体,但是列出的原则对于其他实质器官供体也同样适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与风险。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对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活体肝移植治疗,其中25例接受右半肝移植物,2例接受双供体移植物;对这27例受体及其29例供体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供体无死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例),其中2例(6.90%)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及门静脉栓塞各l例;3例(10.34%)并发症较轻,伤口脂肪液化并感染、胸腔积液及乳糜漏各l例;所有供体目前都已完全康复,并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本组受体无一例发生小肝综合征,全组病例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1%及71.40%,与同期因各种其他非恶性疾病进行的成人活体肝移植受体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83.30%及75.51%)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供体的风险及受体的益处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价,但研究结果已初步表明,只要我们努力作好每一个细节,活体肝移植对供体来说是一相对安全的手术;而对肝癌患者来说则能相对满意地延长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四例单肺移植受者对侧肺的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中受者对侧肺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4例单肺移植受者对侧肺的处理方法。4例中双肺囊肿并感染1例实行右侧单肺移植,对侧肺保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例,其中1例对侧肺未手术,1例肺移植术后第47天Ⅱ期实行对侧肺减容术,1例单侧肺移植同时实行对侧肺减容术。结果4例肺移植受者,3例顺利出院存活至今,其中2例存活期超过18个月;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终末期COPD患者行单肺移植,如果对侧肺有巨大肺大疱或者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可Ⅰ期手术切除肺大疱或行肺减容术;双肺囊肿患者非移植侧肺如果没有明显反复感染或毁损肺,可不予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5.
影响肾移植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改善肾移植的远期预后和通过增加供体而增加肾移植的数量 ,是现今肾移植面临的两大问题。本文扼要介绍影响肾移植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以及可能有助于克服供体短缺的一些措施。1 影响肾移植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影响肾移植远期预后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1~ 3] :1.1 移植中心效应 美国一项对 2 70 0 0多例尸体肾移植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移植中心 ,其移植肾 1年存活率从 52 %到 10 0 %不等 ,移植肾半寿期 (agrafthalf life)从 3年到 2 5年不等。目前认为 ,移植中心效应是影响肾移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体单肺移植同期行对侧肺减容术(LVRS)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中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供体:脑死亡患者,使用改良的4℃LPD肺保护液,顺行灌注后再逆行灌注,肺膨胀状态下取下整体肺块无菌冷保护下送受体手术室,解剖修整后取右肺供移植用。受体:终末期双侧COPD ,右侧重于左侧,切除右全肺,适当保留右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及右肺静脉心房袖供吻合,将供体右肺移植于受体右胸腔内,再作左肺上叶减容术,减容达左肺2 5 %。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移植肺成活,无急性排异反应。左肺减容侧因术后胸腔内活动性渗血再次开胸。患者肺功能恢复满意,已长期存活。结论 使用改良LPD液顺灌及逆灌供肺对保护其功能及减轻排异反应有明显的效果,气管套叠式吻合及吻合口周围使用生物蛋白胶对减轻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有益。单肺移植同时进行另一侧肺减容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文治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0):1049-1052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供肝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边缘供体及扩大标准的供体使用也逐渐得到广泛开展,用以缓解器官供需之间的矛盾。该文结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在公民逝世后器官评估、维护及获取的相关经验进行介绍。为及时、有效、快速进行供肝的评估,进而保证移植受体的生存率及安全性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到:术前多次输注供体大鼠脾细胞可显著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其作用呈供体抗原特异性,作用机理与受体大鼠T亚群改变及血清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有关。结果提示术前单用供体抗原难以达到移植心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2万名潜在的器官供体,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有6000~8000人,但每年只有2000~3000的供体用来做心脏移植。这种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每年死亡率为17%,而在迫切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死亡率为45%。美国联合器官共享网络(UNOS)统计显示1998年有5798例潜在的心脏移植供体,但只有2450例被用于心脏移植,使用率仅为42%。造成各个地区使用率差异的原因包括供体的年龄、死亡原因和供体的选择和管理标准等,但即使在成功率高的地区。仍然有很多的供体心脏被放弃使用。供体和受体数目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供体的管理和选择问题,以及死者家属器官捐献同意率不到50%。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肺气肿是指终末性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体积增大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 5年生存率仅为 2 5 %左右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内科保守治疗和功能锻炼 ,但对终末期患者疗效不佳。 80年代开始以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取得很大进展 ,但由于供体匮乏 ,移植费用昂贵及免疫排斥等因素使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难以普及推广。近年来一种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 ,减少肺容量 ,恢复肺的弹性回缩力的新术式——肺减容术 (L 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 VRS) [1 ,2 ] 引起胸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