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加艳 《中外医疗》2008,27(18):39-39
目的 总结农村社区妇女妊娠期贫血患病状况,提出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对63例在该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社区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贫血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社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21.28%,孕期贫血主要发生在孕中期及孕晚期并与孕妇的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及孕期接受宣教指导相关.结论 孕期贫血主要发生在孕中、晚期,充分做好孕前准备,提高个人身体素质,保证良好的受孕条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以减少孕期贫血对孕妇和婴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孕妇缺铁性贫血与孕期营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孕妇膳食营养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为预防孕妇贫血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孕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3日膳食调查分析与生化测定。结果 孕妇缺铁性贫血在中、晚期明显高于早期,孕妇膳食中铁的摄入量均不足,植物铁近一半,吸收率低。结论 孕期需加强营养,强调多摄入动物性铁食物,增强铁的吸收,建议孕中期开始适当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妊娠期妇女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武汉地区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妇女2275例,统计ID和IDA发病率,比较不同孕周妇女ID、IDA的发病情况和贫血程度。结果武汉地区妊娠期妇女ID患病率为28.79%(655/2275),IDA的发病率为24.79%(564/2275)。孕晚期孕妇ID、IDA的发病率高于孕中期和孕早期,各孕期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妇女IDA轻度贫血患病率高于中、重度贫血患病率(P0.05)。结论武汉地区妊娠晚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应给予妊娠期预防性补铁。  相似文献   

4.
553例孕妇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冬  常青  王琳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8,37(9):980-981
目的调查孕妇缺铁性贫血概况及其在妊娠各孕周期的发生规律,以期提高妊娠期保健质量。方法查阅553例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和其住院病历资料,并分别按早、中、晚孕及孕妇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分组,统计分析各组贫血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10.32%。贫血发生率与孕周、孕妇年龄和其文化程度均相关。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措施,并从孕早期开始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5.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秀花  宋春梅  郑海雪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81-1081,1069
目的调查瑞安市孕妇缺铁性贫血概况及其在妊娠各孕周期的发生规律,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保健质量. 方法对3 972名孕妇进行血常规检查,由专人问卷调查,并分别按孕<12wk,孕12~19wk,孕20~27wk,孕28~35wk,≥36wk等5个孕周组,分析各孕周组贫血的发生率. 结果瑞安市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10.32%.随着孕周的进展其贫血率升高,孕晚期达高峰. 结论建议孕妇自孕12wk开始预防性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6.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94名正常孕妇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膳食调查发现孕期铁摄入量达到了供给量标准,膳食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92.20%,膳食中铁吸收不良可能是缺铁的主要原因,从各期服妇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结果表明,随孕周增加体内铁缺乏日趋明显,孕妇贫血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不同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14%、24.24%及42.55%。根据所提示的问题,提出了对孕期缺铁性贫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贫血发生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例建立孕册的孕妇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200例产妇中,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有86例,占43%,随着孕周的进展,贫血发生率增高,常规的贫血治疗加上科学的营养指导是纠正孕期贫血的有效形式。结论孕妇的生活条件、膳食搭配情况等都和孕妇的贫血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贫血的孕妇,需要想方设法加强对其的营养教育,增强其对贫血的正确认识,提醒其在有需要时要对铁剂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贫血发生情况,以利于指导其及时合理地用药,防止贫血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对600名孕期妇女的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各参数分析.结果:孕早期及中期妇女易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和31.1%;孕晚期妇女主要以患大细胞性贫血为主,占35.6%.结论:孕妇要根据不同孕期,合理搭配营养,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以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妇产科门诊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孕妇,制定统一筛查方案,对接受产检的孕妇进行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孕妇发生贫血与其实际年龄、孕周大小、胎数、孕次、居住地以及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补铁与贫血关系不大(P0.05)。结论在孕期期间,实施有效的保健工作,重点开展营养宣教,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适量补充铁元素,能极大地降低孕妇发生贫血的概率;针对已伴发有贫血疾病的孕妇,应结合具体的贫血情况设计科学的补铁计划,可显著减小贫血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2)。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干预情况。方法以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在我站参加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筛查出的151例合并贫血的孕妇为调查对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进行相关内容分析,通过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和血清铁的检查能及时发现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结果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宣传不到位,受教育程度低,生活质量低,遵医行为不良等因素是构成贫血的原因。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产期保健及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孕期营养、补充铁剂等干预,对妊娠期妇女各个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护理,绝大多数贫血孕妇安全度过了整个孕产期,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用放射免疫分析了537例正常妊娠的不同孕期的妇女,结果发现,正常的孕妇中有59%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并随孕周数的增加,贫血的例数也明显递增。因此,本文认为SF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孕妇应自妊娠第20周起检测SF的含量,及时补充铁剂,纠正缺铁性贫血,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妇女孕前、孕中期和孕晚期血镉及脐血镉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复旦孕前队列研究(PLOTS)为基础,对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的92名妇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孕前至孕期全血和脐血,共368份血样的镉浓度,并分析孕期血镉和脐血镉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前、孕中期和孕晚期血镉及脐血镉的中位数浓度分别为1.32、0.94、1.65和1.16 μg/L,所有血样镉浓度均未超过一般人群参考值(5 μg/L)。血镉浓度比较:孕中期低于孕前,孕晚期高于孕中期,脐血低于孕晚期(P<0.01)。孕前血镉水平与孕期血镉和脐血镉水平呈正相关(P<0.01)。上海本地户籍、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孕期喝纯果蔬汁至少每周1次的妇女孕期血镉和脐血镉浓度较低(P<0.05),孕期被动吸烟的妇女孕期血镉和脐血镉浓度较高(P<0.05)。结论 建议妇女在孕前降低血镉水平,并在孕期避免被动吸烟。孕期喝果蔬汁可能是降低血镉浓度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陆艳 《吉林医学》2011,32(27):5673-5674
目的:通过对200例孕妇孕期间断性补铁情况的分析,探讨补铁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作用及重要意义。方法:从来诊孕妇中选取孕妇200例,根据是否自愿补铁进行分组,对预防组125例孕妇从孕20周开始进行半个月一次的间断补铁,每次补充元素102 mg,共10次,对照组75例不补铁剂。试验前后对两组孕妇血样进行相关检测。并对两组婴儿定期跟踪回访,获取婴儿缺铁性贫血情况。结果:试验前两组孕妇的Hb、SF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预防性补铁可明显改善孕妇及胎儿铁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孕期保健状况,我们对来院分娩的624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来本院分娩的孕周在28周以上的缺铁性贫血孕妇624例,年龄19—35岁,平均25.42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调查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育龄缺铁性贫血妇女500例,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经济水平、饮食习惯、营养结构、产前保健以及孕期管理等均为造成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结论对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掌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与其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1000例建立孕册的孕妇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1.5%.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孕妇贫血程度与其生活条件及是否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较大关系,应采取综合措施及进行营养教育,必要时应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18.
刘丽珍  李俊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10-2111
目的:了解我院产检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制定统一筛查方案,对接受产检的孕妇进行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孕妇贫血与孕周、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孕次、胎数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铁与否与贫血关系不大(P>O.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重视营养知识的宣教,指导孕妇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规范补铁,特别是对农村孕妇更应强化保健意识,提高其补铁的依从性,可有效地预防孕妇贫血的发生;对已合并贫血的孕妇,应根据贫血程度合理制定补铁方案,以降低贫血对母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营养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为预防孕妇贫血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孕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3日膳食调查分析与生化测定。结果孕妇缺铁性贫血在中晚期明显高于早期,孕妇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率低。结论孕期需强化铁的营养补充,增加动物性铁的摄入,提高吸收率,保障机体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