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乙肝病毒感染和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影响及其它危险因素。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乳腺癌454例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未感染HBV乳腺癌454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BV感染组化疗2,4,6周期后1~4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2.9%,31.1%,25.9%,对照组分别是24.7%,25.4%,2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6.9%,2.7%,对照组分别是4.6%,1.9%,1.9%,两组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P=0.000),化疗2、6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5岁(P=0.001)、CAF→T方案(P=0.004)、脂肪肝(P=0.035)和糖皮质激素(P=0.001)等因素组的HBV感染乳腺癌患者≥2级肝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HBV激活17例(17/454,3.7%),肝损害均≥2级(17/17,100%)。结论 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4级肝损害的发生率与未感染者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HBV感染者明显高于未感染者。36~55岁、CAF→T方案、脂肪肝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2级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苦参素葡萄糖(保肝中药)注射液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83例肿瘤患者每例用同一化疗方案连续进行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仅单用化疗,第2周期在化疗同时加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保肝,观察化疗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保肝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0.84%)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25.30%),且其肝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化疗组(P<0.01).结论 化疗同时加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保肝治疗可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OLFOX化疗方案对胃肠道肿瘤并乙肝病毒(HBV)携带患者乙肝活化危险性。方法:对比接受FOL—FOX化疗的HBV携带患者及非HBV携带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观察HBV携带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平均水平在化疗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接受本方案化疗后血清HBsAg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血清HBsAg阴性患者;HBV携带患者化疗后血清HBV-DNA阳性率及血清HBV-DNA平均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尤以12周末为甚。结论:FOLFOX方案有激活HBV携带患者肝炎活化的危险,其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增加血清HBV负荷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受化疗的1 23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用拉米呋定对HBV再激活和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类型);检查项目(包括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化疗药物;拉米呋定和保肝治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5个方面.结果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接受化疗的患者尽管应用拉米呋定治疗组和未应用拉米呋定的对照组在肝功损害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急性肝炎的发生率,治疗组远较对照组为低,分别为12.3% 和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HBV再激活的预防上,拉米呋定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4.6%和3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HBV感染者因为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而延迟下一周期的化疗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8.2%和49.0%(P=0.033).结论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BV感染,在接受化疗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HBV再激活以及急性肝炎.因此常导致下一周期的化疗延迟.拉米呋定的应用减少了肝损害,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54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控制乙肝患者的肝脏炎症,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作用,可抑制HBV复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采用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量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合并肺结核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5例高病毒量HBV合并肺结核肝损害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5例, A组在化疗前2周给予恩替卡韦治疗, B组患者在化疗开始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治疗,C组患者仅仅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对比这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损害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损伤发生率情况明显优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肝功能无改变, C组患者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与A组和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量HBV感染合并肺结核肝损害在化疗前给予恩替卡韦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病毒表面抗原(HB sA g)的表达、肝功能变化及拉米夫定的作用,同时与67例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及67例普通人群做对比。结果:67例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为23.9%,明显高于本地区普通人群(9.0%)及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10.4%);HB sA g阳性的NHL组中,化疗后肝损害发生率(68.8%)与HB sA g阴性患者发生率(29.4%)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在预防病毒复活时起到重要作用。结论: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高于本地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其他肿瘤组)及普通人群组,拉米夫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HBV的再激活;HBV感染者在化疗时应加强保肝并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9.
硫普罗宁在乳癌化疗中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在乳癌化疗轻度肝损害患者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对56例乳癌选用CMF方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加凯西莱静滴及口服,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用肌苷静滴及口服,观察一周期化疗后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ALT值显著低于化疗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乳癌化疗轻度肝损伤患者凯西莱可对抗化疗性肝损害,改善肝脏功能,保证化疗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肿瘤化疗后白细胞数减少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初次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苦参素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观察化疗后患者一般状况、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规律及医院感染情况,并以第一个化疗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苦参素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最低值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不如GCSF组。苦参素组和GCSF组医院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前后苦参素组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平均增加值高于GCSF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使用苦参素能有效预防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病原治疗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组疗程均为52周。观察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M)、HBV 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ALT复常率、HBV DNA在检测水平以下的比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玻璃酸(HA)、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他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ALT水平、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ALT复常率、HBV DNA在检测水平以下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因肝功能损害加重死亡。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探讨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64例按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肝组43例和乙肝性肝硬化2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患者HBV-DNA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对各组检测值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肝组CD4+CD127+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CD8+CD127+表达率、ALT和TBIL值及血清HBV-DNA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乙肝性肝硬化组ALT值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HB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1,P<0.01),但HBV-DNA载量与肝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HBV-DNA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但与肝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共价闭合环状(cccDNA)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tt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cccDNA、ALT,并对85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ALT变化与血清ccc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轻、中和重度组,S0-1组和S2-4组以及G0-1组和G2.4的血清cccDNA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性ASC组与ASC、CH、LC、HCC组以及ALT≤40组与40-80、80—400、≥400组血清ccc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cc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和ALT无相关性,血清cccDNA低水平者可能处于非活动期,但应排除严重的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芝麻水提取物对鸭乙肝病毒(DHBV)的抗病毒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的麻鸭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山芝麻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并于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后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DHBV-DNA滴度和DHBsAg水平,以及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芝麻高剂量组、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血清中DHBV-DNA、DHBsAg、ALT/AST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7 d,山芝麻高剂量组的DHBV-DNA、DHBsAg、ALT/AST仍能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而拉米夫定组则出现明显反跳现象;山芝麻中剂量组显示有一定的效果,小剂量组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芝麻各剂量组血清中TBi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镜下观察山芝麻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鸭肝脏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山芝麻连续用药后有一定的抗炎及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携带乙肝病毒(HBV)癌症患者化疗导致病毒重激活的预防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预防组50例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前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激活率:对照组60%,预防组10%;化疗后肝炎发生率:对照组80%,预防组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能明显减少化疗后HBV激活。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 ,以苦参碱防治。观察3,6 ,12wk时溶剂对照组、四氯化碳组、苦参碱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透明质酸 (HA)、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苦参碱能显著减轻实验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的形成 ,同时能降低不同实验阶段血清ALT(P <0 .0 1) ,HA(P <0 .0 1)以及肝组织中HyP含量 (P <0 .0 5)。结论 :苦参碱有保护肝细胞 ,减轻肝细胞坏死 ,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和组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对27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诊断,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_1蛋白、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HBeAg阳性组例数是阴性组的2.13倍:肝功损伤较重,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阳性组其HBV DNA(病毒复制指标)在血清学和肝脏免疫组化的阳性率较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肝损重,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阴性组的病毒复制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仍有36.05%的患者血清HBVDNA+,10.47%的患者组化HBcAg阳性。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治疗组给予苦参碱注射液 ,两组辅助用药为维生素类。结果  两组对纳差、乏力ALT下降方面疗效相似达 80 % ,对腹胀和肝区痛 ,治疗组分别为 96 %和 87% ,对照组分别为 75 %和 6 2 % ,有显著差异 ,对SB消退和HBeAg阴转率方面 ,治疗组分别为 90 %和 5 1% ,对照组为 5 5 %和 2 8% ,P <0 0 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对退黄和HBeAg阴转方面尤为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