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红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85-2186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对人民健康影响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HB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HBV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HBV携带者。HBV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仍是乙肝诊断、治疗、预后、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分析的重要依据。我们对775例HBV感染者血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731名卫校学生HBsAg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则是HBV重要的抗原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等体液中,因此,常作为HBV感染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HBsAg阳性提示机体已受到HBV感染,并随机体免疫状况不同,有引起急性、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甚至导致肝癌发生。HBV对人类有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文献资料报道显示,平均HBsAg携带率为10%[1]。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民族和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的人之间,HBV感染差异性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HBV传播给世界各国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亚非国家流行甚广。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庞大,我国更是感染负担较重国家之一,且HB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流行率较高,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是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HBV母婴传播的情况以及现行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毕玉红 《现代保健》2009,(25):173-17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仅慢性HBV携带者占人口10%,是我国HBV传播重要的传染源。笔者所在医院承担着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慢性HBV携带孕产妇分娩操作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产房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体系,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产房管理和监测,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范致病因子传播。  相似文献   

5.
1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4亿人慢性(HBV)感染,约占全球人口6%。在该3.5~4亿慢性HBV感染者中约15%~25%最终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  相似文献   

6.
王建丽  沈亚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65-266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新生儿HBV感染主要通过HBsAg阳性的母亲经母婴宫内传播及围产期传播。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sAg滴度高低、HBV的量的水平和乙型肝炎的病情及其防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了解HBV的量及其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只能间接地检测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及HBV—DNA,借此了解病毒水平。现将市疾控中心2004—2005年健康查体检出的438例HBsAg(+)者研究分析,旨在了解HBV的抗原、抗体和HBV—DNA分布的质与量,为阐明HBV在人体内的复制、消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感染HBV最突出的表现是慢性化,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是最重要的原因,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诱导免疫耐受,尤其是T细胞水平的免疫耐受,从而导致宫内感染儿的慢性HBV携带状态,本文就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简称HCC,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HBV不仅直接在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上产生效应,也间接通过肝细胞损伤、再生循环来作用。在后一过程中HBV DNA的整合,HBV X基因的反式激活可能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2亿,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来源,因而HBV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国内外的文献中曾有报道,渔民的HBV感染率较其他人群高,本次研究渔民HBV感染情况及其流行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录体上存在与相应的细胞核蛋白结合的特殊序列,参与转录体稳定性和核浆转运等转录后调节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细胞因子介导非细胞损伤抗HBV的主要作用环节也是在转录后水平。因此,对HBV转录后调节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加深对HBV生活周期的认识,而且还将为抗HBV治疗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BV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HBV—GN,可以导致HBV复制活跃,延长肝病的病程,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所以不宜使用。近年来,干扰素(IFN)、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HBV—GN,患者的蛋白尿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因而,抗病毒疗法逐渐成为治疗HBV—GN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HBV是一种诱发急、慢性乙型肝炎的DNA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诱发HCC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包括HBV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中、HBV基因组突变和病毒调节蛋白HBx异常表达等分子机制,异常免疫攻击介导慢性肝损害的免疫机制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相关机制以及细胞自噬。本文将对近年来HBV诱发HCC的各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HBV表面抗原(HBsAg)的缺失,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本文就其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慢性HBV相关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病人以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依据。方法491份样品采用ELISA法做HBV—M、HBV—PreS1抗原及PCR法做HBV—DNA检测,并进行分类计算统计。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模式的样品做HBV—PreS1抗原及HBV—DNA检测,两者符合率达90%以上;尤其是急性肝炎两者符合率达97.89%。结论HBV—PreS1抗原检测可用ELISA法,方法直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6.
乔宏  马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2):143-144,142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HBV DNA的检测,HBV DNA常用分子杂交法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文中对近年来HBV DNA分子生物检测方法的改进作了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发地区之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心)是检测乙肝病毒(HBV)的常用指标,其中HBeAg是HBV活跃复制的标志之一,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检项目。HBV前S1抗原(Pre-S1)也是检测HBV活跃复制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将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吸毒人员吸毒方式、性行为特点与HBV感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吸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以及吸毒方式、性行为特点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通过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某男性戒毒所和某女性戒毒所中的吸毒人员,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吸毒人员的吸毒方式和性行为特点,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HHcAg、抗-HBc、抗-HBc,采用Chi-square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员HBV感染率为63.2%;静脉注射和非静脉注射吸毒者HBV感染率分别为64.0%和59.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婚外性行为和无婚外性行为的吸毒人员HBV感染率分别为65.4%和55.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伙伴个数HB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吸毒人群是HBV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对HBV的感染无显著性差异,婚外性行为是HB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性伙伴个数是影响HB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a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可靠的措施阻断和预防,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以太原市各省市级医院筛检的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宫内传播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为HBV宫内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反应是决定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异或/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清除体内HBV的最终途径,而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非溶细胞性抗HBV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BV感染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反应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就HBV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