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吉县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特点,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死因监测资料对安吉县2006-2012年居民自杀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安吉县2006-2012年自杀死亡410人,年均自杀死亡率12.82/10万,标化死亡率11.30/10万;男女年均自杀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45/10万、13.31/10万和10.08/10万、9.11/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1.5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以上自杀死亡占自杀死亡总数的49.51%,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服毒和上吊为主。结论 安吉县2006-2012年居民年均自杀死亡率较高,尤以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为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高唐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分析原因和规律,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高唐县居民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高唐县居民因意外死亡267例,死亡率为54.31/10万,标化死亡率39.43/10万;男性死亡182例,死亡率为73.51/10万,标化死亡率54.59/10万,女性死亡85例,死亡率为34.83/10万,标化死亡率24.28/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溺、意外中毒是前五位居民意外死亡原因。45~64岁人群自杀为第二位死因,65岁以上人群自杀上升为第一位死因。农村居民意外死亡率高于城区。结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溺是高唐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对健康的危害,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对2010-2019年延庆区伤害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延庆区伤害死亡率为51.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25/10万,占总死亡的7.45%。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淹死占伤害死亡前5位。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36.45/10万较2010年(36.36/10万)上升0.25%;男性(53.42/10万)高于女性(26.57/10万); 0~14岁组以淹死和交通事故为主; 15~44岁组和45~64岁组首位死因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延庆区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第5位,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其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特征,为制定自杀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与死亡登记管理系统,选取甘肃省具有省级代表性的20个监测点2015—2019年自杀的死亡个案。应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计算自杀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运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率为5.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9/10万,标化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4.7%,P<0.01)。男性自杀死亡率(7.16/10万)高于女性(4.74/10万),农村自杀死亡率(7.38/10万)高于城市(5.0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自杀死亡率最高,为16.61/10万。杀虫剂故意自害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占35.97%。自杀死亡季节分布以春季占比(26.19%)最高,冬季(23.70%)最低。结论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标化死亡...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索高唐县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预防控制和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高唐县死因监测死亡报告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进行伤害死亡原因和趋势分析。结果 5年间因伤害引起死亡1 138例,平均死亡率为46.64/10万,标化率为37.65/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4.86/10万,标化率为46.80/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27.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77/10万,男性是女性的2.33倍。农村平均死亡率为51.23/10万,城市为35.94/10万,农村是城市的1.43倍。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淹溺,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6.30%,其中男性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女性以自杀为主。0~14岁死亡率最低,为8.45/10万,淹溺为首位死因;6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最高,为118.88/10万,自杀为第一位死因。结论 伤害已成为高唐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采取胰腺癌防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厦门市居民胰腺癌的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01/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21%;其中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平均标化死亡率明显低于2006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胰腺癌标化死亡率的3.35/10万(U=12.34,P<0.05);城市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56/10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0.75/10万(U=3.85,P<0.05);男性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的1.04/10万(U=2.15,P<0.05);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4.5岁,253例胰腺癌死亡病例中68.38%的死亡者为≥60岁居民,26.88%的死亡者为40~59岁居民,<40岁居民仅占4.74%...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孝昌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管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男女性死亡例数分别为6 037和4 825例,年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1.63/10万和542.16/10万,男性年均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的前5位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占全部死因的91.90%,其中慢性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86.76%。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148.85/10万)和损伤及中毒死亡率(6.34/10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89.29/10万)和损伤及中毒死亡率(2.57/10万)(P0.01);女性心脏病死亡率(71.52/10万)高于男性死亡率(60.31/10万)(P0.01)。结论孝昌县主要死因为慢性病,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收集分析自杀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减少自杀死亡,稳定社会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招远市黄金矿区1995~1997年的自杀状况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根据招远市居民死亡报告,由计算机调出黄金矿区自杀死亡名单作为线索,1998年6月~1998年10月由经培训的乡村医生逐户调查填写《自杀死亡调查卡》.黄金矿区居民人口3年计97691人年,人口数来源于公安部门,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2 结果2.1 自杀死亡率 黄金矿区因自杀死亡42人,平均死亡率为42.99/10万,男性自杀20人,死亡率为41.28/10万;女性自杀22人,死亡率为44.69/10万,男女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66,P>0.75).2.2 自杀者婚姻状况 42例自杀死亡者,已婚占死亡数的85.7%(36/42),其中丧偶者占167%(7/42),离异占11.9%(5/42),未婚占14.3%(6/427).2.3 年龄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加强居民跌倒死亡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报告资料,统计跌倒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和跌倒类型等指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跌倒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年均跌倒粗死亡率为16.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1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男性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1.57/10万,高于女性的10.41/10万(P0.05);男性、女性跌倒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农村居民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1.25/10万,高于城市居民的11.07/10万(P0.05);城乡居民跌倒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跌倒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5岁组有小高峰,跌倒死亡率为1.81/10万,65岁以后开始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最高。以同一平面跌倒死亡为主,11 141例占68.25%。跌倒死亡发生地点以家庭为主,11 829例占72.46%。结论 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农村居民、5岁以下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是跌倒死亡的高危人群,发生地点主要在家庭。应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跌倒预防控制,以减少跌倒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1~2005年大连市城区居民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论]1991~2005年居民肝癌合计死亡7330例,年均死亡率为24.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20/10万。肝癌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肝癌粗死亡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6.44/10万、12.90/10万,年均分别上升1.72%和1.41%(P<0.05);标化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9.69/10万和9.56/10万,年均分别下降1.39%和2.08%(P<0.01)。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2.8∶1、3.1∶1。居民去肝癌寿命为77.38岁,肝癌所致寿命损失率为0.61%。[结论]大连市城区肝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肝癌对男性的危害明显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