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陕区  张惠中  杨博  许昌泰 《医学争鸣》2005,26(7):F003-F003
1临床资料1998-01/2004-06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307例,其中初发型2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改的UC诊断标准[1],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灌肠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连续粪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排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7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28例明确诊断,19例系钡灌肠检查显示“鸟嘴征”而作出诊断,7例通过结肠镜检查获得诊断,3例经剖腹探查证实本病;4例误诊或漏诊。非手术疗法9例,7例成功,5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53例,死亡4例,复发2例。结论老年腹痛、腹胀和便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为首选检查。对于无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有明显优点,有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宜慎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钡灌肠是诊断大肠病变的最基本检查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钡灌肠X线检查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对8例钡灌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X线诊断大肠癌的可靠征象,分析钡灌肠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钡灌肠8例,结肠癌3例并与CT诊断、电子肠镜检查、手术所见对照。结论:钡灌肠对诊断大肠病变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春年  李陕区  杨博 《医学争鸣》2007,28(2):178-178
1 临床资料 1998-01/2004-06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7例,其中属重症的119例,男71例,女48例,年龄(37±13)岁,平均22~58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改的UC诊断标准,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灌肠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连续粪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排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 病变部位包括乙状结肠55例,降结肠31例,结肠脾曲20例和横结肠13例;临床类型包括初发型25例,复发型54例和持续型40例.  相似文献   

5.
14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 (UC)的临床特点及肠镜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14 8例UC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结肠镜阳性检出率为 10 0 % ,钡灌肠为 65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 ,钡灌肠对UC诊断提示率较低 ,对疑诊UC的患者 ,应首先作结肠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相似文献   

6.
郑爱萍 《当代医学》2014,(12):60-61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该病X线检查的表现。方法对7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通过平片确诊;7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其中69例稀钡灌肠确诊,2例全消化道造影确诊。结论对患者通过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清晰地显示出来,诊断结果可靠,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 ,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而不能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逐渐增加趋势。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们对 340 0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选择山东枣庄地区五区一市 8所市、区级医院消化门诊具有IBS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BS罗马II诊断标准[1] 。均经B超、结肠镜和 (或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排除器质性胃肠道疾病或具有肠道症状的全身性疾患。2 方法 :采用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章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的X线征象,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40例,钡灌肠20例。结果:腹部平片发现上消化道梗阻34例,其中4例见空肠异佐征;上消化道钡餐发现十二指肠梗阻37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纹征16例;钡灌肠发现盲肠位置异常15例(15/20)。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纹征及盲肠异性是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征象;三种X线检查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经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炎症性肠病中,克隆病15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4例。本文分别对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作了分析,并比较了临床诊断、X 线钡灌肠与肠镜检查的符合率。提出了对其诊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消化道碘剂或钡餐造影既能显示空肠上端固定性屈曲或螺旋状下降或空肠上端位置异常,其与十二指肠球在同一平面高度.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结论 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用纤维结肠镜检查430例次的结果,认为纤维结肠镜对高位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对疾病的发现率及诊断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钡灌肠检查,并介绍了提高检查成功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X线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X线检查,其中5例做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7例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位置异常7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2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结论:腹部平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诊断不大;上消化道造影和钡灌肠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拟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在检查中的漏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于1985~1986年收治结肠癌114例,在检查中漏诊误诊16例占14%。其中全消化道钡餐误诊2例(因结肠未能全部充盈等影响),乙状结肠镜误诊4例(由于在检查时发现了直肠息肉等常见病后未能继续深入检查,或因解剖等因素影响插镜不到29cm),钡灌肠误诊漏诊7例(受粪便及肠襻弯曲重叠影响,易使肝、脾曲及乙状结肠X线的“盲点”部位误诊),纤维结肠镜误诊3例(因镜未插到回盲部或窥视肠腔不全,或将浸润型癌误认为炎症而误诊)。当怀疑大肠病变时应作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等重叠检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本科纤维结肠镜检查300例次的结果,分析了结肠病常见病因、器质性结肠病变分布的部位、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纤维结肠镜检查与X线钡灌肠检查的对照,以及提出了提高插入成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使用气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结肠的效用进行了研究。气钡灌肠的检查费用和侵害均较结肠镜检小,但是灵敏性和特异性低。而且,尽管气钡灌肠较结肠镜检查疼痛小,患者常难以耐受。因此,本研究对粪便隐血患者行气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比较了两种方法检测结肠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在超过30个月的时间里选取粪便隐血的患者。接受标准气钡灌肠的患者在7~14d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直到完成结肠镜检,镜检操作者才知道气钡灌肠的结果。如果结果有差异,重复结肠镜检。总共评估了100例患者。9例患者的气钡灌肠显示不充分,2例患者结肠镜检时未插入盲肠。其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前后对结肠镜检查耐受性改变。方法:选择120例诊断为 IBS 并使用黛力新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结肠镜检查,治疗效果采用改良 IBS-QOL 专用量表进行评价,结肠镜检查术耐受评价标准采用修正 Gloucester 标准。结果:(1)IBS 患者黛力新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术疼痛耐受性对比差异显著(χ2=23.809,P <0.001)。显效组与部分有效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术疼痛耐受性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显著(χ2=6.306与9.6,P 分别为0.043与0.008),而无效组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5.851,P =0.054)。结论:黛力新对于 IBS 疗效可能在改善精神症状同时也可改善内脏神经感觉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消炎痛治疗粘液便型肠易激综合征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2年1月~1997年1月,我们采用消炎痛治疗粘液便型肠易综合征(IBS)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粘液便型IBS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2岁,平均39.7岁。病程1~21年,平均5.3年。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内镜、超声、X线及/或CT等有关检查排除细菌性炎症及其它器质性疾病。结肠镜检查见直肠粘膜有轻度水肿者7例,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下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息肉、癌的衍变过程,下消化道结肠镜检查的优越性,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下消化道出血进行结肠镜检查共382例,均经肛门直肠检查除外肛周内外痔、肛裂等疾病,大便隐血阳性者均经上消化道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病因引起,全组均经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50岁以上、50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包括癌、息肉、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血管畸形、结肠憩室、原因不明等.分组观察表明息肉在大肠癌发生上有密切关糸,结肠镜检查确认率优于钡剂灌肠X线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症(IB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 对我院1997年~2009年收治的IBS194例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发病人群以干部、工人最多,二者占80.3%;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平均年龄44.7岁;诱发因素以肠道感染治愈后最多,占37.6%,其他有饮食不节、食物过敏、精神压力、手术、伴发病、微量元素缺乏等;临床表现:腹痛伴腹泻者占75.3%,其他有以腹泻为主、腹痛伴便秘、腹泻便秘交替以及失眠焦虑等症状.49.0%的病人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16.0%的病人有肛门痉挛、张力高、触痛.辅助检查:194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节段性痉挛蠕动增快135例(70.0%),肠腔宽大松弛23例, 肠粘膜轻度充血、水肿13例.X线检查32例,有异常13例.治疗:用复方地芬诺酯、药用炭治疗145例腹痛伴腹泻患者,有效率92.5%,用六味安消治疗便秘23例,有效率78.3%,失眠焦虑者用盐酸氟桂嗪、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率98.57%.结论 IBS病因多,干部、工人发病率高,腹痛伴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结肠镜为首选,用复方地芬诺酯、药用炭、六味安消胶囊、盐酸氟桂嗪、丙戊酸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